《Nature》子刊:創新抗生素研發平台 助抗藥菌、細胞內寄生菌治療

2021-04-22 / 記者 巫芝岳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ofColorado)的科學團隊,研發出一款創新抗生素開發平台,針對具抗藥性或寄生於細胞內、傳統難以對付的細菌,也能提供高特異性的抗生素治療。該研究論文發表於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Biology》。這款名為「FAST」(facileacceleratedspecifictherapeutic)的平台,強調可靈活加速特定療法開發,...

博錸攜手日商電化Denka 「一站式」新冠變種病毒檢測開發有成

2021-04-20 / 記者 巫芝岳
今(20)日,博錸生技(6572)宣布,其與日本電化株式会社(Denka)共同研發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核酸檢測試劑”IntelliPlex™ SARS-CoV-2VariantAnalysisKit”(RUO),經日本東邦大學醫學部實驗證實可「同時」檢測出是否感染病毒,及該病毒為哪種變異株,有別於其他試劑在陽性反應後再檢測變異病毒。兩公司目標在未來1-2個月內,向各...

累計6550篇論文 健保資料助學術研究 今起官網開放搜尋

2021-04-20 / 記者 巫芝岳
今(20)日,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宣布,將學術界自2005年累積至今的6,550篇發佈於國際期刊、利用健保資料庫進行的研究,即日起在官網開放查詢。使用者只需於捜尋頁面輸入關鍵字、刊文或期刊名稱等,即可便利查詢到論文摘要,並連結至PubMed網址繼續查詢全文。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全民健保歷經25年資料累積,不但成為全世界少數擁有大數據基礎的健康相關資料庫,也成學術研究的寶庫;健保署期望透過這項搜尋檢...

《Science》子刊:超級電腦解新冠病毒突變結構 揭感染力增強關鍵

2021-04-19 / 記者 巫芝岳
近(16)日,一項關於新冠變種病毒的最新研究顯示,導致目前多種變種病毒感染力增強的關鍵——「D614G」突變,是由於胺基酸變異導致蛋白質間相互作用改變,導致更多棘蛋白(spikeprotein)得以感染宿主。這項運用超級電腦模擬而出的研究,將有助於未來疫苗開發。該研究刊登於期刊《ScienceAdvances》。由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生物物理研究員Sandra...

《Nature》表觀遺傳新發現! 果蠅蛋白質HP1a 為發育時「DNA折疊」關鍵

2021-04-19 / 記者 巫芝岳
近(14)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ofImmunobiologyandEpigenetics)的科學家,透過果蠅研究,找出一項在受精卵發育早期對「DNA摺疊」有關鍵作用的「異染色質蛋白1a(HP1a)」,也確立了該蛋白質為一種表觀遺傳(epigenetic)調控因子。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遺傳物質DNA在細胞核內並非散亂著,而是借助不同的蛋...

高科技的外衣之下!?之一» 偏鄉醫療的實景故事

2021-04-18 / 記者 巫芝岳
2018年,臺灣遠距醫療在《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大幅鬆綁;2020年底,健保署公告,將投入一億元新臺幣健保預算,用於給付遠距醫療;2021年,為「遠距醫療健保給付元年」!本刊專訪並整理十餘位專家看法,也走入阿里山一訪原鄉醫療情形,業者卻直指:需求、法規環境仍如荒漠!這健保總額的八千分之一,能否成功拋磚引玉、成為點燃產業的薪火?遠距醫療真能如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所說「成為醫療常態」嗎?責任編輯:巫芝岳撰文...

牛津研究:新冠病毒致血栓風險 高出疫苗10倍!

2021-04-16 / 記者 巫芝岳
昨(15)日,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ofOxford)的一項研究,針對近期沸沸揚揚的「新冠疫苗導致血栓」議題指出:相較於施打疫苗的血栓風險,感染新冠病毒而造成血栓的風險可高出10倍之多,該研究目前發表於預印本平台《OSF Preprints》。該研究透過超過50萬名COVID-19患者、接種輝瑞(Pfizer)/BioNTech或Moderna疫苗的近49萬人數據,針對顱內靜脈系統血栓...

之四» 遠距醫療發展關鍵在商模——B2B2C平台、數據應用、數位處方 遠距醫療3大商模趨勢

2021-04-15 / 記者 巫芝岳
國內遠距醫療正開始萌芽,從近年各家業者極力摸索出的創新商業模式中,本刊歸納出3項前瞻性的商模:B2B2C平台、數據應用、數位處方。此外,過去保守的醫界,去年也將跨領域的遠距醫療列入家醫科受訓項目,顯示國內此領域發展的潛在動能。撰文/巫芝岳無論從需求和政策面而言,臺灣遠距醫療發展的環境相對艱困,無他國能比擬,因此,政府或業者一再提出:「商業模式的建立是關鍵」。從各家好手發展出的可行商模方向,可洞見臺...

之三» 遠距醫療點燃產業薪火——需求、法規環境如荒漠!「遠距醫療」健保元年 如何生根落地?

2021-04-15 / 記者 巫芝岳
2020年12月29日,臺灣國民健康保險署正式公告展開遠距醫療健保給付,並撥出一億元新臺幣健保預算投入。這對業界而言,會是場久旱逢甘霖嗎?國外所進行的「遠距醫療應用」,在臺灣是否真能如願成形?撰文/巫芝岳從1986年至今,臺灣遠距醫療法規不斷放寬,尤其去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衛福部更直接開放讓居家檢疫、隔離的民眾,也得以使用遠距醫療看診。2020年12月29日,國民健康保險署正式公...

之二» 政府領頭推開了遠距醫療大門——35年修法 2年通訊診療提報不到5件

2021-04-15 / 記者 巫芝岳
35年來,台灣遠距醫療相關法規不斷演變,在各界積極敦促下,法規與政策大門已漸漸敞開。不過,2018年《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發布以來,2年間成功提報醫院數仍不到5間!業者直指,「法規甚嚴」仍是臺灣遠距醫療以來面臨的主要阻礙之一,癥結又何在?各國疫情下的相關積極作為又如何,是否值得臺灣借鏡?撰文/巫芝岳今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首份「SMART」指南(Standards-Based,Mach...

嚴重症狀降4成! Biogen、Sage合作原發性顫抖藥 臨床二期成果積極

2021-04-15 /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12日,百健(Biogen)和SageTherapeutics公佈了其合作研發的原發性顫抖症(essentialtremor)藥物「SAGE-324」的臨床二期試驗結果,顯示該藥物可降低患者上肢顫抖症狀36%。不過,其副作用仍讓多達38%受試者停止用藥。該試驗共納入69名原發性顫抖症患者,隨機分組至用藥或使用安慰劑兩組。29天後,用藥組別病人上肢顫抖的幅度降低了36%(其中對於症狀嚴重者,...

新創商模在哪裡?健康社群App、智慧貼片、智慧給藥系統潛力突破點

2021-04-14 / 記者 巫芝岳
今(14)日,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南港生技育成中心(NBIC)與環球生技月刊,共同主辦主辦的「2021年產業報告教室系列第二場—遠距照護崛起」論壇中,承接上半場醫院、資訊整合角度的分享,下半場由3家新創公司,包括:開發遠距健康App「WaCare」的吉樂健康資訊科技、開發穿戴式裝置的奇翼醫電,以及開發智慧醫材的皇芯全球國際,分別分享各自如何在「遠距健康」中挖掘未被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