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預測轉錄因子結合突破! AI洞見「單細胞」基因調控

2021-01-14 /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日,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rvine)的科學家發表了一項人工智慧(AI)深度學習框架(deeplearningframework),可用於預測單一細胞層級的基因調控,突破過去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結合預測技術,僅能針對整群細胞進行的限制。研究論文於2020年12月18日發表於期刊《ScienceAdvances》。由UCIrvine華裔資訊科學系教授謝曉...

FDA發布首個AI醫材行動計畫 提升SaMD監管明確性

2021-01-13 / 記者 彭梓涵
編譯/彭梓涵 隨著AI技術的發展,AI演算法已經無需通過傳統的軟體更新,即可靠獲取新的資料以精進演算法。美國時間12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發布首個「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軟體做為醫療器材(SaMD)行動計劃」,以促進FDA在AI模型持續迭代下,更量身訂製產品生命週期的監管。 這項行動計畫是針對2019年4月發布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醫療裝置軟體(SaMD)監管框架的...

2021年Vol. 81封面故事《臺灣醫療影像AI真相與幻象》更正啟事

2021-01-13 / 新聞中心
第85頁,「2019年7月以AI腦出血判讀系統從FDA取證(中略)的愛因斯坦(Deep01)」,誤植為「2019年9月」,特此說明。

Illumina收購標的GRAIL與安進、AZ、BMS大廠開發癌症復發指標

2021-01-12 / 記者 李林璦
編譯/李林璦 美國時間11日,Illumina以80億美元收購的癌症早期診斷明星公司GRAIL宣布,將與安進(Amgen)、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和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Squibb,BMS)合作,利用GRAIL甲基化技術平台共同開發測量癌症患者治療後的預後指標─微量殘餘疾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 在實體瘤中,許多MRD檢測...

商之器以AI加值PACS 串聯智慧醫療影像最後一哩路

2021-01-10 / 記者 彭梓涵
成立於1988年的商之器,主要從事醫療影像傳輸系統(PACS)研發,深耕醫療影像市場超過30年,4年前開始投入AI加值應用平台開發,並整合到PACS系統介面上,基於iPadPro的行動醫療影像儲存與傳輸App,獲得2020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100Awards)。2020年,商之器也攜手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開發可攜式AI辨識心電圖設備。撰文/彭梓涵現代醫學影像發展迅速,醫療...

Deep01深度學習腦出血AI 臺、美雙認證

2021-01-10 / 記者 吳培安
對於醫療影像AI辨識新創公司Deep01(中文:愛因斯坦人工智慧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可說是快速竄紅、頻傳捷報的一年。其開發的腦出血AI產品,不僅在2月獲得我國食藥署核准首張深度學習AI產品認證、6月獲首張訂單即超過新臺幣2,000萬元,更在Pre-A輪募資創下新臺幣8,000萬元亮眼成績,獲得華碩領投,比翼加速器、工研院/資策會共同成立的數位經濟基金跟投。撰文/吳培安Deep01共同創辦人周...

宏碁智醫獲TFDA 首張糖尿病視網膜AI軟體

2021-01-10 / 記者 彭梓涵
宏碁旗下子公司宏碁智醫,歷時3年與臺大醫院、台灣諾華合作研發「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2020年9月率先取得臺灣食藥署核發眼科「智慧醫材」許可證,成為臺灣第一張針對眼科診斷發出的智慧醫材許可。撰文/彭梓涵利用深度學習、大數據等方法,越來越多AI新創、科技大廠投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判讀開發,美國FDA自2018年批准首個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目前僅發出2張AI眼科輔診軟體藥證。2020年9月,臺灣食...

盤點醫療影像AI判讀四大挑戰

2021-01-10 / 記者 吳培安
醫療影像AI判讀被專家認為是臺灣最接近臨床可應用、阻力最小、最能幫助醫師的技術,卻因為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人網絡,在資料取得及公/私利益上,與政府、醫師、醫院、監管單位甚至客戶,面臨重重尚待解決的難題。在當代人工智慧(AI)多種應用發展之中,圖像辨識的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發展搭上圖形處理器(GPU)的演進快速;另一方面,醫療場域的放射科、檢驗醫學科,存在大量醫療影像判讀需求,兩者一拍即合,讓醫療影像A...

臺灣醫療影像AI 真相與幻象(三):臺灣醫療影像AI百花齊放

2021-01-10 /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平均每位醫師服務人口數約507.43人,已超越日、韓。醫事放射師服務的人口數更高達4,065位,是美、澳、韓3-4倍。 全球紛紛把希望轉向醫療科技,盼解決醫護人力不足問題,2012年開始,美國FDA陸續批准醫療AI,已批准84項。 各界普遍認為,「醫療影像AI」是臺灣臨床發展阻力最小的技術,政府政策更透過不同計畫扶持、電子業更大舉進軍AI醫療,如今百花齊放盛況,卻僅2項醫療AI獲TFDA批准,...

臺灣醫療影像AI 真相與幻象(二):以色列以「創新」立國 臺灣醫療AI如何借鏡

2021-01-10 /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平均每位醫師服務人口數約507.43人,已超越日、韓。其中放射師服務的人口數更高達4,065位,是美、澳、韓3-4倍。 全球紛紛把希望轉向醫療科技,盼解決醫護人力不足問題,2012年開始,美國FDA陸續批准醫療AI,已批准84項。 各界普遍認為,「醫療影像AI」是臺灣臨床發展阻力最小的技術,政府政策更透過不同計畫扶持、電子業更大舉進軍AI醫療,如今百花齊放盛況,卻僅2項醫療AI獲TFDA批准,...

臺灣醫療影像AI 真相與幻象(一)

2021-01-10 /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平均每位醫師服務人口數約507.43人,已超越日、韓。而醫事放射師服務的人口數更高達4,065位,是美、澳、韓3-4倍。 全球紛紛把希望轉向醫療科技,盼解決醫護人力不足問題,2012年開始,美國FDA陸續批准醫療AI,已批准84項。 各界普遍認為,「醫療影像AI」是臺灣臨床發展阻力最小的技術,政府政策更透過不同計畫扶持、電子業更大舉進軍AI醫療,如今百花齊放盛況,卻僅2項醫療AI獲TFDA批准...

Alnylam低劑量、長效、皮下注射RNAi療法3期臨床試驗結果積極  

2021-01-08 / 記者 李林璦
編譯/李林璦美國時間7日,Alnylam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其RNAi療法vutrisiran治療遺傳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hereditarytransthyretin-mediatedATTRamyloidosis,hATTRamyloidosis)的臨床3期試驗達到主要臨床試驗終點,將於今年初向美國FDA遞交新藥申請(NDA),如獲批准將成為Alnylam獲FDA批准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