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上市潮 數位醫療新創80%借殼上市

2021-04-14 / 記者 劉馨香
過去一年半裡,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PurposeAcquisitionCompany,SPAC)在遠距醫療市場中掀起一股風暴。今年第一季,完成或宣布公開出場的數位醫療公司,比去年一整年還多。根據RockHealth的最新報告顯示,超過80%的公司是以SPAC合併的方式出場。 SPAC俗稱空白支票公司,為沒有營運業務的空殼公司,透過首次公開發行(IPO)募集資金,再併購私人公司,等同讓私...

加速器新創公司現身說法: 獲選之後才是挑戰

2021-03-11 / 編輯部
撰文/環球生技編輯部綜合整理田耘政執行長分子智藥股份有限公司新創領域»AI新藥開發參與加速器»DCB數位健康國際加速器分子智藥是專注以AI藥物開發輔助模型,預測臨床前藥物的毒性、代謝、藥動學和風險分析的新創公司。加入DCB數位健康國際加速器,是因為公司剛成立,缺乏進入商業化的經驗。選擇DCB數位健康國際加速器的主因是,會鏈結美國資源、帶團隊去美國參展;另外,新創公司剛成立,...

2019值得關注的15家生醫新創公司

2019-11-11 / 記者 巫芝岳
哪些新創公司將成為未來10~20年間,生醫領域裡舉足輕重的要角?美國FierceBiotech公布了2019年度15家值得關注的生醫新創公司,除了開發癌症與罕見疾病療法的公司外,包括開發傳染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等療法的公司也上榜。撰文/巫芝岳9月24日,FierceBiotech網站連續第17年公布了年度15家值得關注的生醫新創公司,在這份名為FierceBiotech's2019Fierc...

大藥廠最愛的「AI+新藥」新創公司

2018-09-28 / 記者 王柏豪
隨著AI科技不斷發展,「AI+新藥」成為科技新創最熱門的領域,且高手雲集。根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8年7月,新流入AI+新藥的資金超過6億美元,那些新創公司最受大藥廠青睞?值得一探究竟。撰文/王柏豪 圖/資料中心在過去,以傳統藥物研發方法要在龐大的數據分析裡找出候選藥物,需要耗費好幾年的時間。如今,透過AI,可能如同科幻小說的情節,能輕易就在現實生活中成真。AI技術為新藥研發帶來了新的方向,...

港交所厚待生技公司 有條件允許無收入上市

2017-12-19 / 記者 林以璿
近日,香港港交所公布主板改革的諮詢結果,當中最令人意外的,莫過於容許生物科技企業可於無盈利,甚至未有收入的情況下申請主板上市。港交所建議,在《主板規則》新增兩個章節,容許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在作出額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之後在主板上市;而未有收入公司若根據《主板規則》新增的生物科技公司適用章節申請上市,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5億元。另外建議讓市值達100億港幣的企業,兼且收入達10億港幣...

這家MIT新創公司 讓DNA放進細胞的速度提升一萬倍

2017-09-22 / 記者 蔡立勳
一般來說,研究人員經常使用工程方法改造細菌或酵母。比如藉此創造能吞食塑料垃圾、製作生物燃料或胰島素的細菌,有時候,甚至不需要牛隻,利用創造的酵母,在實驗室就能生成牛奶或者奶酪。無論改造小細菌或是酵母,其中有一項步驟十分麻煩,就是將新的DNA放進細胞。如果某個特殊物種不曾以工程技術改造,如何讓它的細胞接受DNA呢?想解決這個問題,往往得花上數個月甚至數年。事實上,插入DNA的工作相當乏味。一般而言,...

Novartis創投推導師計畫 善醫生技、RS-D7跨院校團隊獲選

2016-11-18 / 記者 蔡立勳
Novartis來台覓新血,旗下創投基金「NovartisVentureFund」(NVF)首度在台推出全球第一個正式導師計畫-「諾華之星創投導師計畫」,NVF全球執行長ReinhardAmbros與團隊於11月9日聽取5件計畫簡報,由善醫生技和台大、交大及國衛院RS-D7研發團隊雀屏中選,將展開為期至少一年的培訓。Reinhard表示,NVF在台灣展開全球首次的導師計畫,就是肯定台灣的生技潛力,...

台安傑創辦人台安生技總經理何小台:「B2C、C2C將成為新創公司決勝點…」

2014-12-11 / 記者 吳靜芳
台安生技總經理何小台在2012年中,率政治大學EMBA班學生成立「政大幫」台安傑天使投資公司。他指出,資通訊技術的進步,會影響生技新創慣行的B2B模式,也許B2C、甚至C2C創新商業模式,將成為新創公司未來決勝點。文/吳靜芳 圖/林嘉慶「新創公司的年輕人需要的就是人脈及知識,你們如果有意改變台灣的新創圈,打電話給我…。」2012年3月底,結束在政大EMBA班教授的創新創業課程,即將...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捨棄KPI,3年催生19家新創公司…」

2014-12-11 / 記者 吳靜芳
工業技術研究院自2011年啟動創新創業目標,3年來催生不少新創公司,這些含有技術質量的產業新兵,成為創投圈矚目焦點。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邵耀華指出,為了扭轉長年KPI制度重量不重質所造成的產業化落差,工研院打造創業導向研發氛圍,力搏轉型。文/吳靜芳 圖/林嘉慶2011年以來,工研院的氛圍變了很多。過去埋首技術研發,如今培養新創思維,衍生公司如春筍年年冒出,3年來總累計新創公司數達19家,光...

博晶體能感測器 GoMore 開闢國際市場新藍海

2014-12-11 / 記者 林亞歆
新創公司案例衍生自交大和中國醫聯合計畫,團隊發現高端技術雖吸睛,卻難以促成生意…博晶醫電今年8月獲「APEC加速器網絡高峰論壇暨創業挑戰賽」最受矚目的英特爾(Intel)獎,並獲得於10月參加美國矽谷「IntelGlobalChallengeatUCBerkeley2014」資格,雖最後未如期進入決選,卻已打開知名度,其開發的體能感測器-GoMore也將於明年1月的CES大展首度亮相...

萊鎂開發獨步負壓睡眠呼吸輔助醫材

2014-12-11 / 記者 吳靜芳
新創公司案例參加STB計畫後毅然創業,一路破釜沉舟走來。坊間各種創業指南中,「市場需求」是個頻繁卻模糊的詞…萊鎂醫療器材執行長陳仲竹長年探索、確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市場需求,開發獨步全球的負壓式睡眠呼吸治療產品技術,產品已取得歐盟CE認證,預計明年下半年,產品就會在歐洲正式發表。目前是STB計畫所催生進展較為成熟的公司之一。文、圖/吳靜芳2008年,STB計畫第一屆第一梯次學員陳仲竹,...

資深權威共組轉譯醫學平台 全福盼成生技業李安

2014-12-11 / 記者 林亞歆
新創公司案例早期至臨床試驗階段是新藥開發的死亡幽谷,「轉譯醫學」是橋接的主要成功關鍵要素,但轉譯醫學需要極高度的專業與經驗⋯以經驗、技術、傳承導向而創立的全福生技,聚焦「轉譯醫學」,專注醫藥開發價值鏈的早期階段缺口,希望能將基礎研發快速轉化出產業的創新價值。一年內,團隊已審查31項國內外研發計畫,有5項完成DD審核,2項專案已進入實質開發。益鼎創投也加入成為長期夥伴,作為專案開發的資本後盾。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