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疫苗產業發展史》 細數百餘年疫苗自製史

2023-12-27 / 記者 巫芝岳
從國光生技的H1N1疫苗,到高端疫苗的新冠疫苗,21世紀的臺灣疫苗產業,在面對極度缺乏信心的國內消費群,卻又企圖邁進現代化下,讓原本起步較晚的疫苗產業,增加了多面向的挑戰與困難。「台灣疫苗產業協會」於2021年8月27日,由傳染病學界連同臺灣9家疫苗相關業者發起成立,透過《臺灣疫苗產業發展史》一書,他們期望在為從日治時期至今的產業史留下紀錄的同時,人們也得以鑑往知來。作者/王柏文、江正榮、沈佳姍、...

人類成為《未來的造物者》 合成生物學將如何改寫未來?

2023-11-28 / 記者 劉馨香
傳統的基因工程技術讓我們得以研究與修改基因,合成生物學則賦予我們系統性地設計和構建全新生物系統的潛力。從消滅疾病、解決糧食供應問題到拯救地球環境,合成生物學可能帶來何種機遇與希望,又將面臨哪些風險與道德難題?作者/艾美.韋伯、安德魯.海瑟 譯者/朱崇旻 責任編輯/劉馨香請想像一個與現在不同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蝦子都是在實驗室生產出來的,不須由船隻拖著巨網在海底打撈後帶到市場上販售,因此,其他容...

張鴻仁直指《政府不敢告訴你的健保危機》

2023-10-26 / 記者 劉馨香
臺灣的全民健保給人「俗擱大碗」、「世界醫保奇蹟」的正面印象,然而,我們早已面臨長期投資不足且財源不穩、血汗醫護、新藥與先進醫材納保緩慢、民眾浪費健保等危機。本書作者張鴻仁歷任疾病管制局局長、健康保險局總經理、衛生署副署長等公衛行政經歷,為臺灣全民健保制度做出全方位的檢查與審視,更積極提出多種政策改革選項,試圖為臺灣醫療體系找到未來出路。作者/張鴻仁 責任編輯/劉馨香1993年,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

《病有所醫?》全面剖析新加坡 醫療體系

2023-09-27 / 記者 劉馨香
以高效率聞名的新加坡醫療體系對世界有何啟示?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的林方源(JeremyLim)教授,以本土視野剖析新加坡醫療體系各個面向與其背後的政治哲學,闡述關於融資模式、監管架構、服務類型、人才管理、醫病關係乃至醫療旅遊之細節與得失,誠實梳理新加坡醫療體系的長短。作者/林方源(JeremyLim) 責任編輯/劉馨香我們已經發展出一種混合的財務體制,提供多層次的保護,以確保沒有...

《疼痛帝國》揭薩克勒家族秘辛 溯源鴉片類藥物危機

2023-07-25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普度製藥(PurduePharma)在1996年推出鴉片類止痛藥「疼始康定」,藥廠與經營者薩克勒(Sackler)家族成員刻意隱瞞其成癮性與過量風險,不擇手段地強力行銷,20年來賺進超過350億美元,被認為是引發美國鴉片類藥物濫用危機的元兇之一。《疼痛帝國》揭露薩克勒家族崛起之路,記敘對於其底下公司的調查過程,還有他們為了逃避責任,不惜一切代價祭出的法律手段。作者/派崔克.拉登.基夫 譯者/李...

《多巴胺國度》從成癮科學 揭示戒癮智慧

2023-06-30 / 記者 劉馨香
在現代社會,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取得美酒、炸雞、短影音、手機遊戲等帶來愉悅感的東西,而腦中的多巴胺(Dopamine)神經迴路讓人不斷索求更強的刺激,稍不注意便陷入成癮無法自拔。本書作者安娜‧蘭布克(AnnaLembke)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暨成癮醫學教授,她指出,爽跟痛的運作就像是翹翹板的兩端,當一端受到過度刺激,另一端就會翹起。她將多年協助酒癮者、毒癮者、性成癮者如何戒癮的案例納入本書,帶...

《悲傷的大腦》從腦科學探究 失去摯愛的悲痛與修復

2023-05-24 / 記者 劉馨香
失去摯愛當然會痛苦,但為什麼會「痛苦到這種程度」?本書作者為心理神經免疫學者,近二十年來致力研究悲傷對大腦和身體的影響。她在這本書中以科學的角度,闡述我們面臨喪親之痛時,大腦的反應與變化,幫助我們更能理解悲傷時會發生什麼事,更有能力做出對的選擇,重新拾回生活的主導權。作者/瑪麗–法蘭西絲.歐康納 譯者/孟令函 責任編輯/劉馨香一位名為薇薇安(Virian)的寡婦,發現自己每週都會來到同...

謝仁俊教授從腦科學 看意識、靈附與靈療

2023-04-15 / 記者 劉馨香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教授謝仁俊,為腦科學專家,同時也是臨床醫生,他在J氏的靈療現場觀察了近十年,並以現代腦科學的視角,一探意識、靈附與靈療所不為人知的奧秘。作者/謝仁俊 責任編輯/劉馨香有靈附干擾的人非常多,其中不乏高等知識份子、政商學軍警界要人、社會菁英、頂尖大學的教授,更不乏中西醫師、科學家及宗教界人士等。靈擾的問題對於娑婆眾生,並無男女、年齡、種族、階級、社經地位、地域或宗教信仰的差...

《手術的發明》縱觀現代醫療 前瞻植入物革命後未來

2023-02-28 / 記者 劉馨香
本書是一部宏觀的外科手術史,從古希臘醫生對人體的猜測,瞭解人體器官和功能,發明抗生素、麻醉,一路寫到改變世界的20世紀植入物革命,解釋了「我們究竟是如何走到現在」。當現代人的身體裡塞滿人工植入物,並走向賽柏格式電子人,我們在隱私、安全、倫理……又面臨怎樣的挑戰?作者/大衛.史耐德 譯者/黃馨弘 責任編輯/劉馨香關節置換手術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植入物手術。它不僅能夠減輕疼痛,...

《謎病睡美人》:一位腦神經專家的 罕見心身症全球踏查報告

2023-01-16 / 記者 劉馨香
在瑞典邊境,數百名難民兒童陷入類似睡眠的狀態數月至數年;紐約勒洛伊鎮,中學女生出現非自願抽搐和痙攣,並且像傳染病一樣傳開……本書作者蘇珊.歐蘇利文為腦神經與癲癇權威,展開了一場足跡遍布全球的田野調查,記錄下各式各樣心身症的精采故事,並以多方角度理解個案的病症生成背景,分析關鍵的「生理—心理—社會」模式。作者/蘇珊・歐蘇利文 譯者/朱怡康 責任...

《從一個沒有名字的病開始》 何美鄉解析新冠防疫之旅

2022-12-13 / 記者 劉馨香
新冠疫情(COVID-19)是一齣歹戲拖棚的病毒變異大競賽。原本預期疫苗上市、接種疫苗、疫情結束,一切回歸正常。但新的變異株一次又一次出現,我們只能不斷調整目標和行動。臺灣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集合疫情期間,全球科學界對病毒、疫苗、免疫反應、防疫成效的研究成果,加上專業解讀,為大眾的防疫知識打釘固樁。作者/何美鄉 責任編輯/劉馨香依據英國疫苗監測週報的資料,無論施打兩劑還是三劑疫苗,在最佳的狀況之下...

《可不可以不變老?》喚醒長壽基因 的科學革命

2022-12-13 / 記者 劉馨香
老化是種病,而且是可治癒的疾病?本書作者辛克萊(DavidA.Sinclair)是哈佛大學醫學院格林生物老化研究中心聯合主任,以瞭解人類為何老化以及如何減緩老化而聞名於世。本書以科學研究為您揭示老化原因以及延長健康壽命的方法。作者/辛克萊(DavidA.Sinclair)、拉普蘭提(MatthewD.LaPlante) 責任編輯/劉馨香幾個世紀以來,運動一直是促進生命活力的良方,但箇中原因,並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