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活化斑馬魚腸道細胞端粒酶 逆轉衰老現象

2023-05-24 / 實習記者 楊雅涵
美國時間5月4日,法國蔚藍海岸大學(UniversitéCôted'Azur)的科學家MiguelGodinhoFerreira發現,延長斑馬魚(Zebrafish)腸道細胞中的端粒(Telomere)長度,能夠逆轉斑馬魚的衰老現象,進而讓斑馬魚健康的活到老年。該期刊發表於《NatureAging》。端粒位於染色體的末端,當細胞分裂時,端粒會保護重要遺傳訊息的完整...

《Nature》特定幹細胞「堵塞」致白髮!? 紐約大學首揭毛囊「黑色素幹細胞」運作機制

2023-05-04 / 記者 巫芝岳
近日(4月19日),紐約大學(NewYorkUniversity)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隨著動物毛髮生長時,毛囊內可產生黑色素細胞的特定幹細胞,會隨老化而「堵塞」於固定位置,並不再分化,使製造毛髮時無法有黑色素產生、造成毛髮白化。這也是首次發現「為何老化會導致白髮」的直接證據,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過去已知,這種可分化出毛囊中黑色素細胞、名為「黑素細胞幹細胞」(melanocyte...

挑戰DNA損傷老化說?《Cell》「山中因子」基因治療成功逆轉老化

2023-01-17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2),抗衰老研究權威、哈佛醫學院遺傳學終身教授DavidSinclair在《Cell》上發表一項進行13年的研究指出,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是影響衰老的關鍵,而非DNA突變。研究團隊並利用山中因子的三個基因Oct4、Sox2與Klf4,進行基因治療,重新啟動細胞的表觀遺傳指令,可逆轉老化約57%,使老化老鼠再次年輕。 長久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認為「衰老」是基因體中有害突變累積所...

吃少長壽的原因找到了!陽明交大揭關鍵蛋白酶活化細胞自噬

2023-01-09 / 記者 劉馨香
今(9)日,陽明交通大學表示,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許翺麟團隊,以線蟲實驗解開飲食限制促進細胞自噬作用(autophagy)及延緩老化的分子機制,發現兩個重要的蛋白酶SAMS-1及SET-2,會調控自噬作用相關基因轉錄因子的表現。這項發現讓抗老化藥物終於有了明顯的標的。研究發表於國際期刊《Autophagy》。 陽明交大表示,許多動物實驗都證實了飲食限制或熱量限制,有助提高細胞自噬作用,同時達到...

施振榮推遊戲防老 陽交大3年研究:麻將、體感電玩改善身心、靈活腦力

2022-11-28 / 記者 劉馨香
陽明交大自2019年啟動「遊戲防老」多年期的創新研究計畫,希望透過電玩遊戲軟體翻轉老化與預防失智。今(28)日,陽明交大表示,經過三年的研究探討,證明麻將電玩遊戲和體感遊戲,能強化身心功能與腦結構。此項「遊戲防老」研究計畫,是在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引薦下,由陽明交大與電玩遊戲軟體業者鈊象電子、彩得線上娛樂,以及智榮基金會共同執行。研究發現,透過麻將電玩遊戲的訓練,長者感受到自己的判斷力與反應力皆逐漸提...

工研院、國衛院締約 聯手四大面向成功老化

2022-09-20 / 記者 劉馨香
面對臺灣2025年超高齡社會挑戰,今(20)日,工研院與國衛院舉辦「科技健康永續共好」締約儀式,雙方將於生技醫療領域共同合作,從「跨部會科研整合交流平台」、「兩院跨域研發」、「智權布局及產業化」、「人才交流」四大面向,聚焦藥品疫苗與生技藥物製造、核酸藥物、再生醫學、健康數據模型等十大研發議題攜手合作,共創精準健康新經濟,發展成功老化願景。國衛院與工研院表示,針對國家面臨的高齡、少子、長照等主題組成...

斥資22.6億 國家級高齡醫學研究中心雲林動工

2022-08-15 / 記者 劉馨香
今(15)日,首座由中央經費挹注設立的「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實體建築於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院區,舉行興建工程動土典禮,預計於2024年底完工,2025年初進駐使用。此高齡醫學研究中心由國衛院擔任主責單位,與臺大協力合作,已於2021年1月起開始運作,籌備處主任由國衛院院長梁賡義擔任,執行長由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擔任。研究大樓興建期間,研究中心租借臺大雲林分部鋤禾館201及2...

糞菌移植新研究!年輕小鼠腸道菌叢逆轉大腦、眼睛衰老指標

2022-05-11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ofEastAnglia)與Quadram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將年輕小鼠的糞便微生物菌叢移植(又稱糞微菌叢植入(FMT))到老年小鼠體內,可顯著逆轉衰老所造成的大腦、眼睛、血中的發炎指標,不僅證實腸道微生物參與衰老的過程,也代表糞微菌叢植入是一項有潛力的療法。該研究發表於《Microbiome》。 研究人員將年輕小鼠(3月齡)、中老年小鼠(18月齡)與老...

注意老人過度小睡徵兆!阿茲海默症風險高40%

2022-03-22 / 記者 劉馨香
近(17)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發現,老人白天定期或經常打盹,可能是早期失智症的徵兆。研究發現,每天至少小睡一次或每天小睡超過一小時的老人,比小睡較少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40%。該研究發表在《Alzheimer’sandDementia:TheJournaloftheAlzheimer’sAssociation》。 通訊作者、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助理教授...

700臺灣人認知研究登《Nature》子刊 揭特定大腦功能隨年齡提高

2021-08-20 / 記者 劉馨香
昨(19)日,葡萄牙里斯本大學(UniversityofLisbon)與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University)團隊,在《NatureHumanBehaviour》發表一篇以702位58-98歲臺灣人為對象的研究,指出一些關鍵的大腦功能(導向性和執行抑制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此現象至少持續至70多歲。該研究成果挑戰了心智能力隨年齡廣泛下降的觀點。研究者表示,隨年齡增長,人們...

《Aging Cell》陽明交大發現細胞老化關鍵蛋白

2021-07-20 / 記者 巫芝岳
今(20)日,陽明交通大學宣布,其與台北馬偕醫院和美國團隊合作的研究,發現了一項細胞衰老的基因與分子機轉——構成細胞骨架之一的「切絲蛋白-1」(cofilin-1),是造成老化細胞形狀擴張的關鍵,且該蛋白若被剔除,會減緩細胞老化現象。這項研究已發表在期刊《AgingCell》。該研究團隊透過比較人類和動物的年輕與老化細胞,發現比起年輕細胞,老化細胞有更多的「應力纖維」,細胞...

第10項衰老指標!?《Nature》子刊:AI免疫衰老時鐘 提早7年預測衰弱症

2021-07-13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2日,美國巴克衰老研究所(BuckInstituteforResearchonAging)與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創建了一個免疫衰老時鐘(inflammatoryclockofaging,iAge),不僅與壽命息息相關,還可以透過測量發炎負荷,來預測多種疾病、虛弱、免疫系統的健康與心血管老化,甚至結合其他評估,可提早7年預測到衰老所造成的虛弱症(frailty)。該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