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安欣瑜「12年如一日」 堅守原民部落健康

2021-07-23 / 記者 巫芝岳
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部落健康中心主任、擁有鄒族血統的家醫科醫師安欣瑜,在當住院醫師時,一場「八八風災」,成為她返鄉駐守阿里山醫療的轉捩點。12年間,她與嘉基團隊持續把第一線醫療送入來回要5小時車程的阿里山鄉部落,把部落的長照、早療、健康促進經營得有聲有色。秉著對部落故鄉人們的熱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安欣瑜持續力促政府注重原住民健康。撰文/巫芝岳有雙小鹿般明亮大眼和深邃輪廓,談起醫療知識口條專業、面...

胡哲銘奈米粒子突破技術瓶頸 有效刺激T細胞增百倍

2021-07-23 / 記者 李林璦
癌症免疫療法大勢所趨,個人化精準的癌症疫苗療法更是,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哲銘以獨創的奈米技術平台,跨領域結合癌症免疫治療、生物資訊學,創建100奈米大小、可容納幾萬個短胺基酸抗原,製成如同病毒型態的個人化癌症疫苗,可以刺激出準確度高,且刺激出的T細胞量高出現有技術百倍,邁向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癌症疫苗公司。撰文/李林璦Profile現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跨部會疫苗平...

張瑛芝3D細胞培養技術 一個月配對個人化治療藥物

2021-07-23 / 記者 李林璦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瑛芝開發了3D細胞培養技術――R3CE(Rapid,Reproducible,RareCell3DExpansion)技術,經臨床驗證能在一到四週內,將單顆細胞增殖成3D結構細胞組織的平台,可應用於個人化醫療及臨床前藥物測試,並透過科技部價創計畫成立亞擴細胞生醫,未來可切入細胞治療、體外細胞培育、細胞資料庫等領域,期盼打通精準醫療的重要關節。撰文/李林璦 Profi...

陳儀莊「神經賦活」團隊 攻新機制阿茲海默新藥

2021-07-23 / 記者 李林璦
阿茲海默症藥物開發新世代開啟,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儀莊所領導的跨領域神經賦活團隊,從中草藥天麻中萃取、合成出小分子新藥,已在動物試驗中可有效治療及延緩阿茲海默症,有望成為阿茲海默症的下一代新機制明星候選新藥。撰文/李林璦Profile現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研究專長:⑴ 腺苷A2A受體(adenosineA2Areceptor,A2AR)在神經退化疾病中的病...

陶秘華AAV/ hACE2新冠小鼠模型 助攻三大國產疫苗開發

2021-07-23 / 記者 李林璦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兼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執行長陶秘華臨危受命,在短短一個月內便利用腺相關病毒載體(AAV)技術,讓小鼠成功表現人源ACE2受體基因,配合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基因體中心的兩間P3實驗室,共組中研院新冠病毒P3團隊,完成建構新冠病毒小鼠攻毒模式,提供國內三大疫苗廠和其他抗病毒藥物的生技公司進行臨床前動物試驗,建立了新冠疫苗、藥物開發的黃金標準,打通國內新冠疫苗醫藥開...

全心醫藥周慧泉「仁心仁術」的 「反向」人生【免費登入看全文】

2021-06-21 / 記者 李林璦
全心醫藥的執行長兼總裁周慧泉,擔任過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教授,後來一路打破竹子天花板,擔任多家知名國際藥廠主管,最後爬升到德國拜耳集團(Bayer)全球生物科技營運總裁,評選為「2018年舊金山灣區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之一。但周慧泉在人生高峰轉身投入全心醫藥,短短一年多讓歷史20年的公司轉型,創下美國臺灣生技公司A輪募資新紀錄,讓首個出自臺灣研發的蛋白創新新藥獲得美國FDA快速審查(FastTra...

中研院沈家寧 催化細胞編程技術之代謝疾病臨床應用

2021-06-21 / 記者 巫芝岳
從「胰肝轉分化」研究踏入iPS領域,臺灣幹細胞學會理事長、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同時也是國家生技園區創服中心執行長的沈家寧博士,將iPS應用於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研究,並與長庚、臺中榮總等醫院合作,盼開發出糖尿病自體移植治療方法。已是當今臺灣iPS學界領銜人物之一,沈家寧目前也投入臺、日合作,將自動化製程技術應用在iPS細胞分化程序,以促進iPS臨床應用早日實現。撰文/巫芝岳「預官退伍後在臺北...

「粒線體之父」魏耀揮 臺灣iPS幕後推手

2021-06-21 / 記者 吳培安
有臺灣「粒線體之父」稱譽的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魏耀揮,是我國20餘年來生醫發展重要的幕後推手,他埋首粒線體疾病研究40年累積下來的檢體,也在iPS細胞技術問世後,成為推動建置我國人類疾病模型iPS細胞庫最重要的貢獻者。撰文/吳培安魏耀揮是臺灣生物醫學發展上功不可沒的指標性學者,不僅先後於陽明大學任教三十餘年,更在2009年出任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在北海岸的三芝從無到有,建起極具醫學人文與自然景觀的醫...

中研院郭紘志 見證培養基到 iPS類器官發展史

2021-06-21 / 記者 李林璦
全臺第一個誘導出iPS細胞的實驗室,是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郭紘志帶領的團隊,他堪稱臺灣iPS細胞研究的開山鼻祖。不僅協助前所長游正博博士創立臺灣幹細胞學會,更建置有全臺最完整、超過25種人類疾病幹細胞株庫。除成功建立全球首個「誘導式龐貝氏症人類多潛能幹細胞(PomD-iPSCs)」外,也已在漸凍症、阿茲海默症、基因遺傳疾病等領域,以iPS細胞建立了疾病機制模式,並進行開發新療法。撰文...

中研院謝清河 領航 iPS細胞心臟再生醫學

2021-06-21 / 記者 劉馨香
中研院生醫所特聘研究員謝清河,為臺灣心臟再生醫學研究的翹楚,引領國內心臟疾病機轉研究與創新療法,已利用iPS細胞結合生醫微機電及微流體技術,研發出心臟晶片與腦晶片,進行藥物毒性測試及新型藥物開發。他致力推動臺灣學界的iPS研究,擔任科技部生科司「人類疾病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服務聯盟資源中心」計畫總主持人,由聯盟提供iPS細胞產製與分析服務,讓許多研究者可直接進行研究利用,輔導研究團隊踏入iPS領域功...

劉祖惠:專業、柔韌優勢 促進跨部會協調

2021-05-20 / 記者 彭梓涵
撰文、攝影/彭梓涵走進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的生衛醫農組,一眼望去絕大多數是女性同仁,低頭認真工作;俏麗短髮、身形嬌小,隱身辦公室角落,是現職生衛醫農組組主任劉祖惠。自2017年4月接任生衛醫農組組主任以來,她已籌辦2017至2020年四屆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TaiwanCommittee,BTC),這是政府在生醫產業政策制定上,國家最高層級的幕僚會議。在此之前,劉祖惠在生物技術...

張大慈:一生實踐生技產業之路

2021-05-20 / 記者 劉馨香
撰文/劉馨香 攝影/李林璦「我在美國拿到PhD時,就跟指導教授說要到生技產業工作!」前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所教授兼所長、現任捷絡生技公司策略長張大慈,蓄積近30年對生技產業的熱情,去年這句話才終於成真。1993年張大慈取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化學博士,正逢美國生技產業新興風潮,其研究專長「重組蛋白藥物」是最先進的生物技術。只是,抱懷期待回國貢獻卻發現當時臺灣生技產業仍以小分子藥為主。因緣際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