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CAR-T治療新策略 解決CRS副作用
2018-05-31 / 記者 彭梓涵
CAR-T治療無疑是目前治療癌末期與難治癌症患者的熱門療法,然而CAR-T治療引發的細胞激素釋放綜合症(cytokinereleasesyndrome,CRS)與神經毒性(neurotoxicity)等作用,造成的全身性損傷,仍是目前需要解決的課題,近日國際期刊《Nature》發表了多篇關於CAR-T治療引起細胞激素釋放CRS的抑制方法。CRS是一種急性的發炎過程,當患者在接受CAR-T治療後,巨...
《Nature》藥物耐受性細菌感染解方
2018-05-30 / 記者 彭梓涵
來自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研究團隊解開了嗜肺性退伍軍人桿菌(L.pneumophila)的致病機制,更重要的是透過致病蛋白結構分析,開發出初期抑制劑,解決了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此結果在本月23日發表於國際期刊《Nature》上。摧毀細菌對抗生素產生的防禦機制,已是全球健康重要議題,長期使用抗生素,使得大部分的敏感性細菌被摧毀,產生具耐受性的細菌。科學家因此致力於新的藥物開發,以便更好地控制細菌感染。研究...
《Nature》胎盤健康受損 提高精神分裂症風險
2018-05-29 / 記者 徐淨
過去許多研究認為,行為障礙基因會直接影響產前腦部發育,導致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風險增高。昨(28)日,《Nature》子刊一項新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風險相關基因,似乎是透過影響胎盤(placenta)健康,間接改變早期腦部發育。(原文連結)胎盤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它為胎兒的正常發育提供營養和化學物質。25年來,思覺失調症等神經發育障礙研究一直懷疑,孕期和出生後不久的大腦發育,是導...
MIT研發食用細菌膠囊 身體訊息全都錄
2018-05-29 / 記者 陳貴美
近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期刊,由MIT的工程師們設計出一種裝載細菌的可食用感測器,這些細菌經過基因改造能對血紅素產生反應,能夠診斷胃出血以及其他胃腸道問題。研發團隊結合活細胞製成的感測器和超低功耗電子元件,將細菌的反應轉化為智慧型手機可讀取的無線信號,可以實時地探測身體內部的生物信號,使其成為一種診斷人類健康情況的新技術。最初的設計想法為,透過基因改造產生出遇到血紅素即激發螢光的大腸桿菌...
《Science》首揭腸道菌抑制肝臟腫瘤機制
2018-05-29 / 記者 徐淨
近日,《Science》再度出現一篇關於腸道微生物與腫瘤免疫的研究成果。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癌症研究中心(CCR)的研究人員,發現腸道微生物與肝臟中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存在關聯,並在小鼠模型中得到了驗證。意味著對肝癌的發生機制及開發治療方法深具有影響力。(全文連結)研究領導者、NCICCR的TimGreten表示,在不同腫瘤模型中,他們發現,如果用抗生素治療小鼠、消除部分腸道細菌,就可以透...
從鳥巢看鳥類演化史 女大生登《Nature 》子刊
2018-05-27 / 記者 徐淨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指出,鳥巢特徵不僅與鳥類適應環境有關,更與鳥類演化息息相關。該成果已於5月14日刊登於《NatureCommunication》(全文連結)。多樣中心助研究員洪志銘與端木茂甯帶領年僅21歲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大學生方怡婷,統整全世界8,000多個鳥巢的外型結構、所在位置、附著方式等特徵,發現鳥巢演化史和鳥的演化直接相關。洪志銘說明該研究突破之處在於,過去的研究範圍...
《Nature》重磅!首度揭秘胚胎發育「組織者」
2018-05-26 / 記者 徐淨
近(23)日,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在《Nature》發表了一篇重磅文章,他們突破了人類胚胎研究的倫理、技術限制,透過將人類幹細胞移植至雞胚胎中,證實了「組織者」(organizer)的發育能力,並促使雞胚胎發育出第二套神經系統。動物胚胎「組織者」(organizer)早先由德國生物學家HansSpemann所發現,他還因此在1935年獲得諾貝...
基因體學的第一個臨床常規應用 更精準的輸血時代來臨
2018-05-26 / 記者 徐淨
目前尚無任何有效方法能測定出所有的血液抗原,近日,來自哈佛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個電腦程式,可以全面、經濟、高效地確定個體血型差異,準確率超過99%。人體紅血球因不同抗原表現,概略分為常見的A、B、AB和O四種血型,但其實,紅血球還有數百種不同的血型抗原能觸發免疫反應。輸血,是醫學上最常見的手段之一,美國每年輸血量超過1,100萬單位。當血型不適配,輸血引起的併發症可能會危及生命,供體細...
《Nature》子刊:siRNA基因沉默可降低化療肝毒性
2018-05-21 / 記者 徐淨
近日,美國研究團隊於《Nature》子刊發表了一種名為REVERSIR的模組化、序列特定方法,可透過siRNA介導的基因沉默,減少化療藥物肝毒性,改善化療藥物治療效果。癌症患者於化療過程中飽受脫髮、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更嚴峻的是,大多化療藥都是以肝臟為代謝途徑,因此很多化療藥物都具有肝毒性,進而影響患者的化療效果。研究團隊利用siRNA介導的基因沉默理論,發展REVERSIR序列特定方法,增強長效...
Y染色體可能不只代表性徵 還可對抗白血病與癌症
2018-05-13 / 記者 徐淨
來自WellcomeSanger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男性Y染色體上發現了第一個針對白血病的保護基因UTY,該基因可降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和其他癌症發生風險,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Genetics》。研究團隊在分析X染色體基因UTX(已知在許多種腫瘤中發生突變)的缺失是如何加速AML的進展時發現,Y染色體上的一個相關基因UTY,能...
新型糖尿病藥物 取得臨床II期成功
2018-05-13 / 記者 徐淨
日前,刊登於《The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的一項II期臨床試驗證實,華領醫藥(HuaMedicine)旗下的糖尿病新藥Dorzagliatin(HMS-5552),單藥治療便有效降低患者糖化血色素(HbA1c)值,為全球首個成功調節人體「葡萄糖感應器」的藥物[1]。糖尿病的新藥研發,競爭程度不亞於癌症領域戰場,面對全球數億患者的龐大市場,各大藥廠仍持續投...
《Cell Press》癌症液態切片檢測新標的:非癌性腫瘤衍生細胞
2018-05-12 / 記者 陳貴美
近日,發表於《CellPress》,由新加坡生物工程與奈米技術研究院生物設備與診斷部的研究團隊,針對在癌症液態切片(liquidbiopsy)檢測中經常被忽略,但大量存在的非癌性腫瘤衍生細胞(簡稱:CTDC)之收集技術及分析方式討論。近年,許多科學研究發現,癌症患者相較於正常人,血液中有大量的CTDC,其數量較CTC多、大且簇集(cluster)。在乳癌患者上更發現,隨著惡化程度增高,其數量也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