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測心率、血氧!《Science》子刊:Apple Watch可測帕金森氏症病情

2021-02-05 /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3)日,一項關於使用AppleWatch監測疾病的研究,證實透過人們日常配戴的智慧型手錶全天候紀錄症狀的結果,可在一定程度上監測帕金森氏症病情,幫助這項個體間症狀差異極大的疾病,更妥善地治療,該研究發表於期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中。研究人員應用AppleWatch內的加速度感測器(accelerometer)和陀螺儀(gyroscope)所產...

一趟南美洲「流浪」 潘人豪走出「資訊」人道之路

2021-02-02 / 記者 巫芝岳
國內第一個遠距健康社群平台「WaCare」,創始人暨執行長潘人豪經歷多次商模轉換,在臺灣遠距健康的藍海中乘風破浪。資訊科學工程博士的潘人豪過去曾利用其資訊專長,在厄瓜多、海地等開發中友邦進行人道援助,這些經驗造就WaCare在新冠疫情下,迅速突破成長,鏈結國內一百多個社區、偏鄉,以及數千位健康專家,共同打造了國內數位遠距健康資源的廣大平台。撰文/巫芝岳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已屆週...

2020年6大虧損醫療科技領域

2021-01-10 / 記者 劉端雅
全球新冠大流行以來,很多醫療科技產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美國醫療器材及檢測行業媒體MDDIOnline,回顧了2020年度,並分析了深受重擊的醫療科技領域,包括:醫院、骨科醫材公司、常規手術、預防醫學、戰略探索及選擇、併購等。編譯/劉端雅截至2020年12月29日美國染疫人數高達1940萬,超過33萬死亡。自新冠肺炎(COVID-19)以來,很多醫療科技(Medtech)產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

【影音】Part IV-邁出醫療科技深水區(‪2020臺北生技小聚 Part IV)

2021-01-08 / 編採中心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2020/10/14舉辦「2020臺北生技小聚」系列論壇最終回,以「邁出醫療科技深水區」為題,邀請到北醫院長室羅友聲特助、雲想科技執行總監暨聯安醫院吳右任執行長、商之器科技臺灣區丁偉能總經理、安盟生技呂志瑋技術長等重量級業師一同與談,探討醫療院所如何運用數位轉型,發掘更多潛在的醫療應用技術與商機。根據Frost&Sullivans預測,至2030年時,傳統醫院會完全消失...

醫療IT龍頭Cerner 3.75億美金收購市調公司Kantar Health

2020-12-17 /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美國時間16日,醫療科技巨頭Cerner宣布,將以3.75億美金收購市場分析公司Kantar的健康部門KantarHealth。該交易預計於明年上半年完成,且預計不會對Cerner明年的收益產生重大影響。Cerner表示,醫療科技公司也正在尋求創新領先的數據洞察力,和臨床研究平台;透過本次併購,他們計畫利用數據來改善整個生醫、製藥業臨床研究的安全性和效率。本次收購,也有望讓Cerner...

2020年10大AI醫療新聞:抗疫AI夯!梅奧診所、亞馬遜專家解趨勢

2020-12-15 /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14)日,外媒《HealthITNews》報導今年度產業界10大人工智慧(AI)醫療新聞。除了多項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中,發揮抗疫「戰力」的產品外,包括:梅奧診所智慧醫療平台(MayoClinicPlatform)總裁JohnHalamka、亞馬遜(Amazon)醫療機器學習主管暨醫學長TahaKass-Hout等專家,也提點了數項醫療AI開發趨勢。 1.英政府砸15...

安盟邁進臺灣OCT 醫療科技「台積電」之路

2020-12-10 / 記者 劉端雅
2015年成立的安盟生技,其原創之全域式活體光學影像系統ApolloVue®S100,在今年9月獲得FDA認證。這是目前全球臨床用最高解析度、非侵入式的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市場布局主要鎖定歐美皮膚癌、亞洲皮膚健康整體影像照護。憑藉握有晶體光纖寬頻光源獨到技術,安盟目標是成為臺灣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醫療科技產業的「台積電」,全球非侵入式醫學影像的領導者。撰文/劉端雅 攝影/林嘉慶光學同...

全臺19家醫院投入醫療科技概況

2020-05-15 / 新聞中心
之二/臺灣醫療科技發展成果與分佈現況本刊參酌富比世(Forbes)先前對醫療行業關鍵技術分類的10大面向,對全臺19家醫學中心,進行醫療科技軍備投入的現況進行訪查,以了解臺灣各醫院發展醫療科技的重心所在,以及科技應用成果的現況,試圖帶讀者一窺臺灣醫院醫療科技發展的整體面貌。很明顯地,從臺灣19家醫學中心投入醫療科技的資料蒐查分佈表上(參見下表2-1),臺灣醫院在醫療科技的佈局與投入上,呈現和富比士...

之四:醫學中心外一章–「特色醫療」盡在區域醫院

2019-12-02 / 編輯部
第三屆《2019台灣醫療科技展》將於12月5日-8日於南港展覽館2館舉行,是臺灣也是亞洲首創以「醫院」為核心,真正將產業鏈終端市場使用者帶進的展覽。臺灣醫療科技展在以「醫療」與「科技」打響名號後,今年該展規劃7大展區包括特色醫療、智慧醫院/醫用設備、基因醫學/細胞治療、預防醫學/健康管理、生技製藥、新創技術、農科健康,超過1,800個攤位,其中特色醫療區達500個攤位,囊括全臺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

之三:各家醫院有不同內幕

2019-12-02 / 編輯部
智慧醫療科技當道,各界也都看好智慧醫療前景,許多家醫院在發展醫療科技不遺餘力,卻在落實到醫療端的現實面上,仍有許多難言的挑戰。多數醫院積極佈局醫療科技並投入培育人才,但也有一些醫院可能仍停留在觀望或口號的階段,擁抱創新醫療科技的態度與決心讓人質疑。或許醫院是個很封閉且重視倫理的體系,但本刊在進行訪查跟醫院接洽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醫院乖舛的回應。多數醫院非常快速且詳實的回應本次的議題,並且樂於分享醫...

之二:臺灣醫療科技發展成果與分佈現況

2019-12-02 / 編輯部
本刊這次特別參酌富比世(Forbes)這項10大醫療產業關鍵技術面向,對全臺19家醫學中心、6家區域醫院,進行醫療科技軍備投入的現況進行訪查,以了解臺灣各醫院發展醫療科技的重心所在,以及科技應用成果的現況與問題,試圖帶讀者一窺臺灣醫院醫療科技發展的整體面貌,及其中面臨的挑戰。很明顯地,從臺灣19家醫學中心投入醫療科技的資料蒐查分佈表上(參見表2-1~11、圖1),臺灣醫院在醫療科技的佈局與投入上,...

醫療科技深水區 各家醫院有內幕 之一:行經醫療科技深水區

2019-12-02 / 記者 彭梓涵
Frost&Sullivans預測,至2030年時,傳統醫院會完全消失,又甚麼是通往未來醫院的大門?MarketsandMarkets統計,醫療保健市場中的AI應用,從2018年的21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36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50%;醫療物聯網更是從412億成長至1,581億美元。口袋藥師、數位藥丸、奈米機器人、無所不在的健康監測……醫療科技帶來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