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彈腦力》破解提升腦力的秘密

2017-10-20 / 記者 林以璿
「防彈」的意思是抗毒素、抗體內發炎,這是《防彈腦力》作者DaveAsprey獨創的詞彙。他指出,大腦不是因為年齡而退化,而是因為錯誤的飲食、毒素,讓我們的腦力透支了!腦力提升的關鍵,就是要讓更多的能量能被大腦利用。文/DaveAsprey 責任編輯/林以璿想想你的智慧型手機,當你第一次把它從盒子裡拿出來時,它是那麼快速、有效率,對不對?電池充飽電就可以用很久,表現正值巔峰。接著你開始下載應用程...

善用大數據,醫療更精準–《醫療大數據》

2017-09-21 / 記者 林以璿
醫療實務與涵括醫療實務的產業正在經歷急遽轉變。不過,雖然健康照護體系的變化已廣泛受到關注與討論,健康照護這個產業在5年、10年、甚至15年內的發展,卻還是所知甚少。文/馬科尼、萊曼 責任編輯/林以璿綜觀歷史演進,創建資料的工作,是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環節,卻經常因為成本考量而受到阻礙。第谷(TychoBrahe,1546-1601)花費數十年蒐集天體觀測資料,後來克卜勒(JohannesKepl...

解密基因體 尋找未來人類蛛絲馬跡

2017-08-21 / 記者 林以璿
很多人認為人類演化已告一段落,傑出的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邁爾曾寫道:「人演化成為人之後,就突然停頓下來了。」然而,事實上演化正在不斷地發生。過去幾十年裡,廣泛的學術研究-包括人類學、分子遺傳學、微生物學、演化心理學、醫學、人口學和演化生物學等,都驗證了人類的演化不僅不曾停止,甚至正在加速。撰文/史考特.索羅門 責任編輯/林以璿2000年6月26日是科學界的大日子,當天,首張人類基因體草圖公開於...

神經科學之父帶你一窺「大腦之美」

2017-07-21 / 記者 蔡立勳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神經科學之父卡哈爾,畢生致力大腦研究,繪有超過3,000幅腦神經系統圖稿,完整度與精準度迄今無人能敵。《大腦之美》一書,收錄80幅他的經典手繪稿,加上多位神經科學與藝術評論專家的文章,讓讀者從更多面向,認識這位傑出的跨領域科學藝術家。文/林鐸.金恩(LyndelKing)、艾立克.希梅爾(EricHimmel) 責任編輯/蔡立勳人體型態,是西方藝術最重要的主題,因此「解剖學圖...

透過科技追求長壽 你得先面對道德爭議

2017-06-21 / 記者 蔡立勳
延續生命,是現代醫療追求的終極目標。觀察當下最前沿的醫療科技趨勢,人造器官取代捐贈器官,指日可待;為了對抗失智與人體瑕疵,科技晶片取代大腦與心智功能的應用,也突飛猛進。《失控的長壽醫療》一書,收錄當前最新的八大醫療科技成果,真實呈現正在或可能發生的醫療道德之爭,引領讀者省思生命倫理的重要性。文/伊芙.哈洛德(EvaHerold) 責任編輯/蔡立勳維克多,是一名250歲的未來人,卻擁有30歲的外...

醫糾處理聖經

2017-04-20 / 專欄:李伯璋
《醫療紛爭在臨床醫學與法律實務的探討》係專為醫界及法界人士所撰寫之醫療紛爭處理專書,是作者李伯璋署長及曾平杉法官各從事醫療或法律30多年實務經驗的心血結晶,亦為國內第一本由醫、法跨界攜手探討醫療紛爭的專書。文/李伯璋(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目前醫病關係已由昔日信賴關係(醫者視病猶親,病家衷心感謝),逐漸轉變成為非關人格的商業事務關係,醫病關係有日漸淡薄的趨勢,隨之而來的醫療糾紛亦相形增加。醫界與法界...

一味番茄炒蛋 一吃就是半世紀

2016-11-18 / 環球生技
想起家道中落,一家十口餐餐吃豬油拌飯的日子;想起獨自從香港到台灣念書,點份套餐,靠著菜尾湯汁,配好幾碗免費白飯的日子;想起七年醫學生活,為了填飽肚子,省錢填飽三餐的日子;四十八年過去了,還是最喜歡這道平實的番茄炒蛋,炒的是人生的酸甜滋味。文/黃安琪 圖/王騰毅「簡單的一道菜,卻道盡人生酸甜」,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前耕莘醫院院長鄧世雄,是國內老人醫療照護領域的重要推手,他於民國80年,在...

撥開迷霧看生技:生技原來要這樣看

2016-10-14 / 環球生技
他,歷經傳產、生技、證券業,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他,輔導國內最多生技上市櫃的元富董座,他,被為喻擁有「章魚哥」的預測能力。陳俊宏/元富證券董事長文/吳佩蓉 圖/陳立凱「股市投資的是未來,不是現在,投資生技股和電子股不一樣,沒有獲利的電子股不會有高股價;但是很多高價的生技股都還沒開始獲利,如果以評價電子股的方式看生技,就看不到生技產業的價值。」生技股起起落落,輔導最多生技公司上市櫃的元富證券董事...

p53顛覆十年來致癌基因污名

2016-08-16 / 記者 楊傑名
p53自1979年被發現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致癌基因,直到1989年,經過科學界多次的辯證,人們才明瞭p53在抑制癌症的機制中扮著重要的角色,包括穩定基因體、促使細胞凋亡及抑制血管新生,《p53:破解癌症密碼的基因》一書中記錄著這段科學史上峰迴路轉的故事。文/楊傑名癌症,簡單來講就是異常細胞不正常地增生,進而侵犯周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血液循環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學院...

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

2016-07-15 / 環球生技
一般人未必能瞭解自己的身體內是否好菌多多?或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細菌到底如何區分好壞?而人體內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對於健康有哪些影響?夏里休斯和費里柏用詳盡且幽默、生動的筆觸來講述人類和微生物的共生現象。文/陳復霞 圖/黃黛鵑最近天氣多變化,此時正值流感肆虐,流感並非「流行性感冒」,而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與致病原多達數百種不同的病毒和細菌所造成的感冒不一樣。流感的嚴重威力在...

癌症免疫療法商機無限

2016-06-24 / 特邀作者
全球癌症免疫療法已如火如荼發展,據估計,到2019年,全球作用於PD-1/PD-L1路徑的免疫檢查點抗體銷售額將達146億美元,生技中心新書「免疫療法之抗癌商機探討」從技術及市場的專業角度,剖析全球免疫療法發展現況及最新趨勢。文/寇怡衡(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產業資訊組)癌症免疫療法(cancerimmunotherapy)興起,甚至被認為有治癒癌症的潛力,癌症免疫療法到底是什麼?癌症免疫療法是指...

記憶的盡頭:解開老化與阿茲海默症之謎

2016-03-15 / 環球生技
阿茲海默症約占失智症總人數的65%~75%,被喻為是「21世紀的瘟疫」,不只是造成個人身心的退化,也威脅著醫療照護體系的承受力,甚至被認為是全球最嚴重的疾病威脅。文/陳復霞當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衍生出的疾病也越來越多樣化,心智和身體的功能不可逆性的退化,讓老化與疾病似乎被畫上等號。除了心臟病、肺炎等急性的致命疾病之外,如失智症這種慢性退化疾病也受到現代人莫大的關注,包括:阿茲海默、血管型失智、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