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究竟從何而來?》 從神經科學看人類心智與自我的演化

2018-03-16 / 記者 李虎門
你知道動物、昆蟲,甚或肉眼瞧不見的細菌也擁有意識?是什麼讓人類意識與其他生物的意識有所不同?且看神經科學家AntonioDamasio從演化的角度,切入這一科學界尚爭議不休的神祕課題!撰文/AntonioDamasio責任編輯/李虎門醒來時,我們正在降落。睡了好一會兒,久到錯過了降落和陸上天氣的廣播。在這段時間裡,我對自己和周遭環境毫無意識,我處在無意識中……。Anto...

《瘋狂人類進化史》用爆笑的方式聊科普

2018-02-09 / 記者 林以璿
大多數人都知道,人類是進化而來的;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人類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進化到如今的樣子。《瘋狂人類進化史》的作者旁徵博引,為讀者們細細數來各種人類進化故事,文字風格從容幽默,喜感十足,讀來忍俊不住。文/史鈞責任編輯/林以璿現在,我們不必再與那些禽獸糾纏,我們更關心另一個現實的問題:當人與人互相比較時,腦袋大小到底有多重要?或者說,腦袋大的人更有智慧嗎?這個問題,科學家已爭論了上百年之久,曾是...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重建自我的所有權

2017-12-29 / 記者 李虎門
創傷會刻在大腦迴路上、身體感覺中,在記憶和神經系統中不受控制地反覆播放,不但壓垮正常生活的能力,更撕裂對外界及自己的信任。作者Kolk為精神科醫生,他結合近10年心理創傷領域的臨床經驗,提出創傷的全新理解。我們得以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清創傷是如何重塑大腦—正常的記憶處理歷程因過大的威脅而崩解。文/貝塞爾.范德寇 責任編輯/李虎門雪莉垮著肩膀走進辦公室,下巴都抵到胸口,我們還沒談話,...

《孟德爾之夢》––漫談基因百年科學史

2017-11-22 / 記者 徐淨
陳文盛教授多年廣納無數參考書籍、重要論文,並給予授課、演講,決定將這近百年科學史整理撰寫成書。描寫每個重大實驗背景學理深入淺出,更生動刻畫科學家探索碰撞的心路歷程,呈現重大科學進展的歷史感與研究精神。撰文/陳文盛 責任編輯/徐淨問題的思考、策略的選擇和結果的詮釋,都和科學家個人背景、教育經驗很有關係。除此之外,時空機緣也是研究成敗的重要因素。科學發現過程不像大眾想像般依循一條直線前進,而是充滿...

《防彈腦力》破解提升腦力的秘密

2017-10-20 / 記者 林以璿
「防彈」的意思是抗毒素、抗體內發炎,這是《防彈腦力》作者DaveAsprey獨創的詞彙。他指出,大腦不是因為年齡而退化,而是因為錯誤的飲食、毒素,讓我們的腦力透支了!腦力提升的關鍵,就是要讓更多的能量能被大腦利用。文/DaveAsprey 責任編輯/林以璿想想你的智慧型手機,當你第一次把它從盒子裡拿出來時,它是那麼快速、有效率,對不對?電池充飽電就可以用很久,表現正值巔峰。接著你開始下載應用程...

善用大數據,醫療更精準–《醫療大數據》

2017-09-21 / 記者 林以璿
醫療實務與涵括醫療實務的產業正在經歷急遽轉變。不過,雖然健康照護體系的變化已廣泛受到關注與討論,健康照護這個產業在5年、10年、甚至15年內的發展,卻還是所知甚少。文/馬科尼、萊曼 責任編輯/林以璿綜觀歷史演進,創建資料的工作,是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環節,卻經常因為成本考量而受到阻礙。第谷(TychoBrahe,1546-1601)花費數十年蒐集天體觀測資料,後來克卜勒(JohannesKepl...

解密基因體 尋找未來人類蛛絲馬跡

2017-08-21 / 記者 林以璿
很多人認為人類演化已告一段落,傑出的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邁爾曾寫道:「人演化成為人之後,就突然停頓下來了。」然而,事實上演化正在不斷地發生。過去幾十年裡,廣泛的學術研究-包括人類學、分子遺傳學、微生物學、演化心理學、醫學、人口學和演化生物學等,都驗證了人類的演化不僅不曾停止,甚至正在加速。撰文/史考特.索羅門 責任編輯/林以璿2000年6月26日是科學界的大日子,當天,首張人類基因體草圖公開於...

神經科學之父帶你一窺「大腦之美」

2017-07-21 / 記者 蔡立勳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神經科學之父卡哈爾,畢生致力大腦研究,繪有超過3,000幅腦神經系統圖稿,完整度與精準度迄今無人能敵。《大腦之美》一書,收錄80幅他的經典手繪稿,加上多位神經科學與藝術評論專家的文章,讓讀者從更多面向,認識這位傑出的跨領域科學藝術家。文/林鐸.金恩(LyndelKing)、艾立克.希梅爾(EricHimmel) 責任編輯/蔡立勳人體型態,是西方藝術最重要的主題,因此「解剖學圖...

透過科技追求長壽 你得先面對道德爭議

2017-06-21 / 記者 蔡立勳
延續生命,是現代醫療追求的終極目標。觀察當下最前沿的醫療科技趨勢,人造器官取代捐贈器官,指日可待;為了對抗失智與人體瑕疵,科技晶片取代大腦與心智功能的應用,也突飛猛進。《失控的長壽醫療》一書,收錄當前最新的八大醫療科技成果,真實呈現正在或可能發生的醫療道德之爭,引領讀者省思生命倫理的重要性。文/伊芙.哈洛德(EvaHerold) 責任編輯/蔡立勳維克多,是一名250歲的未來人,卻擁有30歲的外...

醫糾處理聖經

2017-04-20 / 專欄:李伯璋
《醫療紛爭在臨床醫學與法律實務的探討》係專為醫界及法界人士所撰寫之醫療紛爭處理專書,是作者李伯璋署長及曾平杉法官各從事醫療或法律30多年實務經驗的心血結晶,亦為國內第一本由醫、法跨界攜手探討醫療紛爭的專書。文/李伯璋(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目前醫病關係已由昔日信賴關係(醫者視病猶親,病家衷心感謝),逐漸轉變成為非關人格的商業事務關係,醫病關係有日漸淡薄的趨勢,隨之而來的醫療糾紛亦相形增加。醫界與法界...

一味番茄炒蛋 一吃就是半世紀

2016-11-18 / 環球生技
想起家道中落,一家十口餐餐吃豬油拌飯的日子;想起獨自從香港到台灣念書,點份套餐,靠著菜尾湯汁,配好幾碗免費白飯的日子;想起七年醫學生活,為了填飽肚子,省錢填飽三餐的日子;四十八年過去了,還是最喜歡這道平實的番茄炒蛋,炒的是人生的酸甜滋味。文/黃安琪 圖/王騰毅「簡單的一道菜,卻道盡人生酸甜」,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前耕莘醫院院長鄧世雄,是國內老人醫療照護領域的重要推手,他於民國80年,在...

撥開迷霧看生技:生技原來要這樣看

2016-10-14 / 環球生技
他,歷經傳產、生技、證券業,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他,輔導國內最多生技上市櫃的元富董座,他,被為喻擁有「章魚哥」的預測能力。陳俊宏/元富證券董事長文/吳佩蓉 圖/陳立凱「股市投資的是未來,不是現在,投資生技股和電子股不一樣,沒有獲利的電子股不會有高股價;但是很多高價的生技股都還沒開始獲利,如果以評價電子股的方式看生技,就看不到生技產業的價值。」生技股起起落落,輔導最多生技公司上市櫃的元富證券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