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 2023》

BMS、MSD、Seagen大廠臨床數據出爐! PD-1抑制劑、ADC藥強攻膀胱癌、子宮頸癌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3-10-23
BMS、MSD、Seagen大廠臨床數據出爐! PD-1抑制劑、ADC藥強攻膀胱癌、子宮頸癌(圖片來源:網路)
10月20~24日,2023歐洲腫瘤醫學年會(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ESMO)盛大舉行,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 , BMS)、默沙東(MSD)、被輝瑞(Pfizer)併購的Seagen等多家大藥廠發表臨床試驗數據。BMS的明星藥物PD-1抑制劑Opdivo與化療聯用,可降膀胱癌22%的死亡風險;而MSD的PD-1抑制劑Keytruda與Seagen和安斯泰來(Astellas)研發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Padcev聯用一線治療膀胱癌的臨床試驗數據更大幅優於BMS,可降低53%的死亡風險;此外,子宮頸癌方面,Seagen也帶來好消息,其與Genmab開發的子宮頸癌ADC藥,可降30%死亡風險。
 

BMS PD-1抑制劑Opdivo膀胱癌臨床數據積極 競爭第一線療法

 
BMS在ESMO上發表,其明星藥物PD-1抑制劑Opdivo與順鉑(Cisplatin)化療聯用治療膀胱癌,與單獨化療相比,可降低22%的死亡風險,並且能將患者存活時間延長2.8~21.7個月。
 
這些數據來自於名為CheckMate-901的臨床3期試驗,僅分析符合使用順鉑治療資格的患者,不適合給予順鉑治療的患者數據目前尚未揭露。
 
若BMS的Opdivo與化療聯用獲批准用於治療膀胱癌第一線療法,將成為默克(Merck KGaA)旗下PD-L1抑制劑Bavencio(avelumab)的強勁對手,Bavencio是目前PD-1/PD-L1抑制劑中唯一獲批用於治療膀胱泌尿上皮癌的療法,其在2020年被批准用於對第一線鉑類化療治療後的維持治療,當時的數據是Bavencio可將死亡風險降低31%。
 

默沙東PD-1抑制劑聯用ADC藥 降低53%死亡風險優於BMS

 
此外,MSD也在ESMO上發表,其明星藥物PD-1抑制劑Keytruda與Seagen和安斯泰來研發的抗體藥物複合體Padcev聯用,第一線治療膀胱癌的臨床試驗數據,Padcev與Keytruda聯用可顯著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期,且與單用鉑類化療相比,可降低53%的死亡風險。
 
這項臨床試驗名為EV-302,共納入886名膀胱癌患者,其中包含了符合使用順鉑治療資格的患者,以及不符合順鉑治療資格但可以服用卡鉑的患者,在次分組分析中,Padcev與Keytruda聯用治療符合使用順鉑治療資格的患者,可將死亡風險降低47%,是Opdivo的兩倍以上。
 
接受Keytruda與Padcev聯用的患者總存活期(OS)為31.5個月,而單用化療的患者則為16.1個月;聯用治療也大幅降低疾病惡化或死亡風險55%,無惡化存活期(PFS)為12.5個月,單用化療組則為6.3個月。Keytruda與Padcev聯用治療組的客觀緩解率(ORR)為67.7%,單用化療組為44.4%。
 
Keytruda與Padcev聯用治療在今年4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加速批准,用於一線治療不符合鉑類化療資格的患者。這項臨床試驗有望改變轉移性膀胱癌一線用藥的現行標準。
 
William Blair分析師指出,若未來將符合使用順鉑治療資格的患者納入使用族群中,可能會使Padcev的全球潛在市場增加近一倍,達到超過50億美元。
 

Seagen攜Genmab 子宮頸癌ADC藥3期臨床數據出爐! 降30%死亡風險

 
被輝瑞在今年3月以430億美元併購的癌症藥物製造廠Seagen也持續帶來好消息,在會議中公布,其與丹麥Genmab合作開發的ADC藥Tivdak治療子宮頸癌的臨床試驗數據。
 
該試驗名為innovaTV 301,招募500多名轉移性子宮頸癌患者,這些患者皆曾接受過不超過兩種全身性治療無效並發生復發或轉移;試驗結果顯示,Tivdak治療可降低30%死亡風險,並降低33%疾病惡化風險,Tivdak治療組的客觀緩解率為17.8%,化療組為5.2%。
 
僅有Tivdak治療組有患者達到完全緩解,Tivdak治療組中有75.9%達到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或病情穩定,化療組中則僅有58.2%。
 
Tivdak先前於2021年9月獲得FDA加速批准,用於治療化療後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
 
不過,默沙東的Keytruda更早在2021年獲批准第一線治療子宮頸癌患者,但僅限於腫瘤上表現PD-L1生物標記且陽性評分至少為1的患者。
 
參考資料:
https://bit.ly/405HPwm
https://bit.ly/3s4yvwm
http://bit.ly/46HZ0GQ
 
(報導/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