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破譯罕病密碼 臺灣醫師的罕病創新醫療之路!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一些疑問
2024-05-27/
編輯部
5月,國際上的臺灣大事,毫無疑問的,是賴清德總統的就職上任。賴總統領導下的執政新團隊,將在接下來的任期4年內,締造賴政府自己的篇章,同時接受海、內外民眾及國際外交的檢視。對即將運轉的新政府,許多產業團體也紛紛上書遞上政策建言,無不引頸期盼新領導執政,能讓臺灣百業在動盪加遽的國際政經局勢下,注入經濟成長動能。在大家最切身關注的生醫領域部分,賴總統在選舉期間,用一個簡單、有力的「健康臺灣」口號,涵蓋了...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陶秘華
生技製藥
mRNA如何攻克傳染病與腫瘤? 類佐劑效用、一針納多種抗原!
2024-04-26/
記者 巫芝岳
陶秘華為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研究員,自2019年9月起擔任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執行長,同時也是中研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倫理管理委員會委員、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動物委員會主席、IRB生物醫學研究委員會委員,並為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陶秘華專長為病毒和癌症免疫學、病毒和癌症免疫療法、基因治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也領導團隊建立了AAV/hACE-2小鼠病毒攻毒模式,並以此發展新冠病毒次單位蛋白疫...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趕不上時,到底要追什麼?
2024-04-26/
編輯部
近期,我一位回中國創業成立新藥開發公司的朋友羅文博士,很開心地跟我分享了他們一個新藥研發的進展,他們的新藥在難治性憂鬱症的多國多中心二b期臨床試驗療效,都到達了所有主要終點及次要臨床終點!我認識羅文10年了,他歷練過在藥廠執行藥物新標靶和生物標記開發,並曾在知名基因公司IncyteGenomics參與管理當時全球最大的蛋白質組資料庫LifeProt,創業前的工作是美國Ligand公司業務負責人。2...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張偉嶠
醫療科技
張偉嶠:「數大是美」的時代 臺灣基因體資料庫的機會?!
2024-03-26/
記者 吳培安
張偉嶠擁有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現為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也是台灣藥物基因體學會理事長及國科會藥學暨中醫藥學門召集人,他的專長為藥物基因體學、藥事行政法規,也致力於將基因體研究應用於藥物開發與個人化醫療,應用T細胞定序技術於臨床診斷,並在2023年獲頒「吳火獅醫學獎」。除了在學術界的成就,張偉嶠也在政府部會擔任委員,領域遍及實驗室開發檢測(LDTS)、藥害救濟、全民健保、生技法規、再生醫學等。責...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瘋狂亮點KPI!
2024-03-26/
編輯部
我一位在法人單位當主管的朋友,她情商非常高,個性樂觀,始終充滿正能量,每次跟她討論事情或扯天說地,總感覺所有的壞天氣,只要到她這兒,都會撥雲見日!總統大選結局底定,歷次改朝換代後,人去政熄的陰霾少了許多,該繼續埋頭的繼續埋頭,原來朝中有人的繼續歡呼高歌,雖然大家的步調不需要有太多臆測而倉皇,然而,大家似乎都更波波碌碌!那天有要事找主管朋友請教,白天沒通上電話。晚上十點後,我們終於找到彼此。由於,我...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創造最原始的醫療價值 不必很偉大的科技!
2024-01-26/
編輯部
我小屁孩時,在窮鄉僻壤的雲林海豐蕃仔寮生長。每到東北季風時節,濁水溪因為進入焦水期,大風捲起溪底無盡沙塵,天空灰濛,茶水拌沙,愛玩的孩子常常成了泥娃娃。有一次一身泥塵,先被大人用摩托車載到村里診所,接著被開車為生的親戚載到忘記是虎尾還是斗南,只記得醒來時也沒看見母親,醫院似乎有些吵雜,但我注意力最後完全集中在隔壁床,一位一腳上了石膏的阿公正在吃的一碗香噴噴泡麵,小時候,連泡麵都是奢侈品,那個味道&...
專家觀點
蘇益仁
新冠疫苗
高端疫苗
專家觀點
蘇益仁:由高端疫苗事件看台灣生醫產業發展
2024-01-16/
環球生技
高端新冠COVID-19疫苗在疫情期間及疫後,以迄總統大選期間,因疫苗的開發、臨床試驗、EUA授權、疫苗施打、採購合約以及是否有內線交易等問題,成了全民關注及朝野攻防的焦點。現在總統大選已經結束了,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也贊成合約的公開,因此是時候將整個高端疫苗開發案梳理一下,回歸生醫專業,並提供臺灣未來生醫發展的重要參考。新的執政團隊以及社會大眾更應以理性科學態度來面對,台灣才能在資訊產業的護國神山外...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不放一點錢,怕讓臺灣一直往後落後……
2023-12-27/
編輯部
近期,有位常住蘇州的好友轉來一篇大陸微信文章――「臺灣的醫療制度,為何能傲視全球?」。這類讚譽臺灣健保與醫療的文章,在大陸一直有不少,疫情前,一度大陸健診旅遊團也是兩岸往來的熱絡項目,很少外國人不對臺灣醫院的服務留下深刻好感。有友人甚至鬧著說,他準備來臺灣交一位護士女友!但我這次看了後,有點五味雜陳地回他,「不知如何看待!」他有點不解,「不真的蠻好的嘛!」。是的,這幾年來,自己家人深深受惠臺灣健保...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周治華
增進留任待遇 落實「功能性護理」 解護理人員短缺難題
2023-11-28/
記者 巫芝岳
周治華28歲時即於美國擔任社區醫院護理部主任,隨後於TenetHealthcareCorporation擔任行政高級主管,負責市場公關行銷、保險財務等領域,並兼任美國醫療機構評鑑聯合會(JCAHO)評鑑顧問。周治華曾評鑑過德國、愛爾蘭、西班牙、義大利、泰國等30國之醫療機構;也曾擔任五十多個位於亞洲與美國之醫療機構的顧問,敏盛醫療體系亦延攬其擔任資深品質副院長。責任編輯/巫芝岳對於近期熱議的護理人...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BillReichert
新創募資教戰守則 清晰、自信、獨一無二
2023-11-28/
記者 李林璦
BillReichert專精於深度技術投資,包含人工智慧(AI)、量子運算、次世代晶片、材料科學與醫療技術。從事創投已長達20年,先前是知名創投「車庫科技創投」(GarageTechnologyVentures)的聯合創辦人以及常務董事(managingdirector),隨著車庫科技創投被Pegasus收購,也來到Pegasus擔任合夥人,並致力於推廣全球規模最大、獎金超過150萬美元的新創世界...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生技投資資本將寒凍,「我要有辦法活著更沒尊嚴!?」
2023-11-28/
編輯部
近日,一位我崇敬的前輩轉了一圈中國、日本歸來後,約了週日上午喝咖啡。我從沒見他對生醫行業大環境這樣喪氣和憂心過……。前輩是國際頂尖的核醫學醫師,長年來,在該領域全球學術研究榜單上的排名都在第一梯隊,因此,他縱橫國際學術網絡,引薦無數世界級大師與臺灣學術圈第一次接觸。前輩還是知名跨國大藥廠亞洲區臨床研究的首席顧問,極少數在地臺灣人能直接面對總部主導藥廠各項區域臨床驗證的決...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邱政洵
林口長庚邱政洵:防範未來大流行 亟需新立產學研發計畫、病原表型研究
2023-11-03/
記者 巫芝岳
邱政洵為現任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並自2021年起擔任昱厚生技開發之新冠肺炎治療藥物AD17002-SC臨床二a期試驗總主持人。邱政洵擁有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曾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並曾任林口長庚兒童內科部部長、醫研部主任及嘉義長庚小兒科主任等。現除了任職於林口長庚醫院外,亦為長庚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責任編輯/巫芝岳面對本次新冠(COVID-...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對GTC25“AI超級盃(Superbowl)”的一些反思~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免疫醫學權威司徒惠康 三大目標揚耀國衛院
數位醫療新創的Deepmistake⁈
中研院陳韻如盼以蛋白質摺疊研究 改寫神經退化性疾病未來
看看別人的「NewCo」如何「借船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