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我問了「一本書」的蠢問題
2016-08-16/
編輯部
七月下旬開始進入年度台灣生技月盛事,不少企業必然希望順應節氣,各種應景活動亦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台灣生技產業暫時一掃之前浩鼎事件帶來的紛擾,蕩漾著熱鬧、喜氣、且似乎充滿希望的氛圍。由於我們是產業媒體,自始初衷亦自許為產業鏈的一環,推動並和產業共同發展,努力做好大家的好夥伴,是團隊向來的價值主張。很多平常忙碌的業界朋友們,都利用生技月期間到攤位小聚,或分享進展、或深苦低訴;甚或戮一下競爭對手、爆爆人家...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楊啟航
育成台灣醫材新創生態系
2016-07-15/
記者 吳靜芳
2016年4月號的台經月刊,刊出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川上桃子所著《臺灣成功鏈結美國矽谷醫材聚落的催化劑――STB計畫》一文,文中認為「STB計畫」(「台灣-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是和矽谷與其他國家創新鏈結最為成功的催化器。國科會在我與國際醫材專家張有德極力推薦下,自2008年推動STB至今已8年,預計10年內會培育超過40個學員(Fellow)在史丹福大學蹲點培訓一年,目前已催...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何美玥
連結人才斷層 國際視野與歷練是關鍵
2016-07-15/
記者 陳欣儀
過去十幾年來,台灣生技產業的大躍進有目共睹,身為政務官,個人從2000年開始便通盤檢討生技產業發展之重要資源與政策,希望能找出台灣最有潛力、值得發展的領域,配置資源以鋪陳發展基石。2000年時,台灣的半導體及電子業是規模最大的產業,並有足夠的力量向前衝,為加速產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行政院於2002年擬定「兩兆雙星產業發展計畫」。選定數位內容產業(包含軟體、電子遊戲、出版、音樂、動畫、網路服務等...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臺灣最「美」的風景
2016-07-15/
編輯部
去年冬天一次在北京,因為真的冷,皮膚乾的不舒服,我顧不得失不失態,忍不住在朋友面拿起雜物包,掏出一瓶臺灣業者朋友送的,而且還擱得挺久了的玻尿酸原液,塗抹眼角、雙頰⋯。朋友是中國前三十大藥業的執行副總,他很好奇我用的是什麼?還篤定,能讓我願意用到臉上的東西一定相當好的。我那時其實很心虛,因為自己在臺灣並沒真用過它,那次只是出門前想到天冷也許用的上,抓了就往包裡放,功效究竟如何,我並不能真現身說法。所...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李崇僖
全球細胞治療法規修訂現況與趨勢
2016-06-24/
專欄:李崇僖
採訪整理/蔡立勳去年底,有民眾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連署提案,希望癌症免疫細胞治療法案能於同年12月送進立法院。經多方研議,衛生福利部邀請國內細胞治療領域的19位專家、學者,於去年11月23日成立「衛生福利部再生醫學及細胞治療發展諮議會」,前後召開3次會議,研擬開放細胞治療的管理架構。今年4月14日,衛福部公布「人體試驗管理辦法」修正案,增訂第三條之1,「有條件」地開放患者接受細胞...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陳錦生
從去年登革熱經驗 談未來蚊媒防治重點
2016-06-24/
記者 楊傑名
去年台南市爆發登革熱疫情,確診病例共4萬人,死亡病例則有214人,為歷年來最多,甚至多於13年前SARS流行時的死亡人數。從這次台南登革熱的病例看來,多數是一家人同時得病,推測偏好棲息於室內的埃及斑蚊是這次造成疫情爆發的主要禍首。去年5月,台南第一位確診病例出現在北區六甲里的一座跳蚤市場。每到週末人群眾多密集,加上蚊子數量也多,非常容易發生群聚感染。然而,蚊子飛行的距離其實不遠,比蚊子移動還快,範...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空轉和作夢……
2016-06-24/
編輯部
從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相信很多生技醫藥業的菁英們都忙著飛行和轉檯……。從中國蘇州CHINABIO國際合作論壇、到美國芝加哥腫瘤醫學會議(ASCO),緊跟著美國舊金山USABIO會展,我很多國、內外朋友平常忙得見不著面的,都在這些場合間擦肩磨踵、小聚寒暄。很快,台灣生技月也將要登場了,但許多國際化甚深的海外朋友不會來,還是相約中國或美國見。空轉和作夢,不是要想感慨或批評,...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邵耀華
後基因時代 研發布局要「精準」
2016-05-18/
記者 吳靜芳
精準醫療風潮意謂全球進入後基因時代,基因檢測、定序價格下探,未來,不只基因檢測本身,基因檢測產生的大數據如核酸資訊、生化資訊等,都將能夠鏈結到未來病程。個人化基因檢測技術雖尚未達到理想精準程度,但可預見的,更精準的疾病次分類,代表的是出現新市場區隔與新舊技術的再整合。過去,隨機取樣的傳統疾病次分類並不精準,二、三期臨床試驗失敗的舊藥,亦有機會因精準醫療捲土重來再回到臨床試驗戰場。事實上,很多國際新...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羅麗珠
羅麗珠:台灣製藥業7大國際化發展策略
2016-05-18/
記者 蔡立勳
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許多產業自此陷入低迷,但民生所需的製藥產業在全球藥品支出不斷攀升的帶動下,仍然還有8%的成長。根據調研機構IMS統計,全球藥品支出於2013年達9,890億美元,2018年上看1.3兆美元,而佔比最大的北美洲亦將於該年度達到38%。不過,亞洲幾個新興國家近年對藥物的需求量漸增,市場成長相當可觀。整體觀之,亞洲於2013年至2018年的藥品支出佔比,將自29%提升至36...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心」有「土」斯有「財」
2016-05-18/
編輯部
一個朋友在一次地震後,決定放下台北的一切回到南投接手父親遺留下的茶園。他從一個雅痞的都市文青變成了鄉下的農民,為了讓土地有機肥沃,他堅持用自然生態法,因為不用農藥,幾度跟母親幾乎決裂,愛情也跑了。幾年後,我去探望他的茶園,園裡蝴蝶、蜻蜓都回來了,地上的鳳梨肥旺、茶葉我隨採隨嚼。朋友帶著「土」氣、變得黑黝的笑容,比陽光燦爛。我一個美麗、脫俗的表妹,在新店山上租了一小塊田地,自己種菜、種花,努力實踐環...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康照洲
CDE行政法人化的思維與建議
2016-04-15/
記者 鄔麗.巴旺
傳統藥政管理,以維護安全藥效品質為唯一目標,因此,重點大多放在產品的管理上。然而,在以病人為中心的管理思維逐漸蔚為主流後,民眾用藥的可近性及可及性亦成為藥政主管機關的責任。許多人對於可近性及可及性不甚了解,簡單的講,就是要讓新的藥物能夠盡快進入市場,且其價格讓民眾也能負擔得起。台灣因為全民健保的關係,該藥物是否能被健保給付,亦成為重要之因素。為了讓新藥(不論是國產或進口)早期進入市場,讓醫師有更多...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黃文鴻
從新藥幻景亂象中 反思生技發展正面意義
2016-04-15/
環球生技
近幾年生技製藥資本市場的熱絡,是政府、學界、法人研究機構與產業界共同推動產業研發三十年來能量累積的呈現。兩年前基亞與近期浩鼎臨床試驗解盲失敗事件,當頭棒喝了生技新藥幻景與亂象,但對台灣生技製藥產業的未來發展,其實有其正面意義。虛胖的新藥研發假象核心研發能力未建構 根據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整理的資料,迄2015年5月中旬為止,國內生技製藥產業經衛生福利部核准進行臨床試驗階段之產品共計151項(包...
第一頁
上一頁
31
32
33
34
35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影音】默克Yariv Hefez博士:百年製藥大廠如何內建「創新基因」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福寶科技巫震華 引領MIT外骨骼機器人闖天涯
生技推動單一窗口 匍匐在創造突破的路上……
ACTO主席下坂皓洋: 「臺灣外泌體監管與安全、有效回報系統 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