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破譯罕病密碼 臺灣醫師的罕病創新醫療之路!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黃昭熹
台基盟黃昭熹:解讀基因意義、整合大數據!
2023-01-16/
記者 巫芝岳
在國內基因定序領域擁有超過30年經驗的黃昭熹,畢業於臺灣大學生物化學所碩士。1991年,黃昭熹甫畢業即進入當時分子生物儀器龍頭――AppliedBiosystems(ABI)公司擔任業務,一路從部門業務經理,至1997~2004年,升任ABI臺灣總經理,2004~2011年,又被派赴中國擔任ABI大中華區業務負責人。2011年,黃昭熹返臺並先後接下多間國內生技公司執行長、董事長、總經理等職位,包括...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顏裕芳
法規彈性、善用資源、前瞻技術、國際人才是四大起飛引擎!
2023-01-16/
特邀作者
顏裕芳專精於公開發行及上市櫃的規劃及輔導、新創企業股權規劃及財務健檢、內部控制制度及審計準則顧問諮詢、科技、生技醫療產業財務會計準則,曾擔任創投公會執行經濟部工業局「加強投資策略性製造業計畫」顧問、科技部iCAN計畫財務健檢顧問。資誠深耕生技醫療產業近20年,密切關注精準醫療相關議題,先後於2018年11月及2020年7月出版《精準醫療發展現況與趨勢》及《數位醫療大未來》兩份報告。2022年,資誠...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簡建興
精準醫療趨勢強勁 掌握國際渠道代工合作利基
2022-12-13/
記者 巫芝岳
簡建興畢業自成功大學化學所,專長為奈米科技,曾任職於旺宏、美商科磊(KLA)等科技大廠。2004年4月,他以原先在材料科學上的專業,創辦了圓點奈米(6797)。圓點奈米最初以奈米磁珠為主要產品,開發出磁珠用於核酸純化上的應用,並以高通量、自動化的專利「自動化磁珠核酸萃取技術」聞名。目前,除核酸純化儀外,產品還包括廣泛用於血液、細胞、組織、植物、細菌和病毒等樣品DNA/RNA提取的核酸萃取相關試劑等...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OliverKurz
開發注射藥物產品 系統化確效無菌製程為成功關鍵
2022-12-13/
記者 劉馨香
OliverKurz專業為製程工程,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yofStuttgart)獲得工程師文憑(Diplom-Ingenieur),並到美國西北大學進行研究。1998年,他開始擔任水處理系統項目工程師,並於2002年擔任Vivendi/Veolia公用事業系統工程和認證項目團隊負責人。Oliver於2004年加入Vetter擔任確效主管,專注於無菌製程製造、分析設備和系統的認證...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黃士銘
百濟神州
全球細胞治療迎來引爆點! 細胞治療產品「一致性」 為最大挑戰
2022-12-13/
記者 吳培安
黃士銘畢業於臺灣大學動物系,其後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取得微生物學暨免疫學博士學位,隨後他加入了諾華研究基金會旗下的基因體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科學家,並展開往後長達20年、任職於各大國際藥廠新藥開發職業生涯。黃士銘具備多年新藥開發及臨床轉譯醫學的實戰經驗,曾領導團隊從藥物探勘及驗證、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臨床試驗、商品化到取證等完整的藥物開發階段,他任職過的國際知名大藥廠,包括了:諾華(Nov...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周筱姿
商模、責任歸屬、個資資安 關鍵挑戰
2022-12-13/
特邀作者
周筱姿專精於公開發行及上市櫃的規劃及輔導、電子資訊、通訊業、高科技產業、文創產業及財團法人的查核實務、財務會計準則及審計準則的理論與實務、企業投資架構與交易流程規劃、企業組織架構重整及財務規劃諮詢顧問。資誠深耕生技醫療產業近20年,密切關注精準醫療相關議題,先後於2018年11月及2020年7月出版《精準醫療發展現況與趨勢》及《數位健康大未來》兩份報告。2022年,資誠規劃「精準健康大未來三部曲」...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台灣醫療科技展上的一些小事……
2022-12-13/
編輯部
臺灣三個異曲同工的生技醫療產業大展,一個是每年6月在世貿展館展出的「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圍繞著已實質出口貿易的醫療器材、設備和產品,不少都是MIT(MadeInTaiwan)的隱性冠軍廠商;一個是在盛夏7月的「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側重臺灣產官學界在生命科學與醫藥產品研發的成果,大會論壇與國際產業接軌,是臺灣鏈結跨國生技醫藥社群不可或缺的介面。一個便是甫落...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陳良基
生醫數位化不可擋! 數位醫療產品如何「Scale Up」 為一大挑戰!
2022-11-09/
記者 巫芝岳
陳良基於1988年起任教於臺灣大學電機系,並於2012~2013年間擔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2016年由臺大副校長轉任教育部政務次長,2017~2020年擔任科技部部長,並於2022年5月自臺大退休。2020年5月卸下部長職位後,隨即投入科技、數位健康新創產業相關發展社會工作;「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TAIDHA)在2021年成立時,陳良基成為首屆理事長。該協會成員囊括數位健康、資通訊、金融...
專家觀點
產業
游淑芬
精準治療
PwC游淑芬:打造韌性 為臺灣精準治療生態系開創新局
2022-11-09/
記者 王柏豪
責任編輯/王柏豪2022年7月臺大醫院公佈臺灣首例CAR-T細胞治療10歲的血癌病童,揭示臺灣進入CAR-T細胞治療時代。除了CAR-T細胞療法,近年來多項新興藥物、療法及技術逐步發展成熟,提供醫師更多樣性的創新藥物及療法,例如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再生醫療(幹細胞、iPSC等)、基因療法、核酸藥物(RNAi、ASO、mRNA等藥物)及疫苗等,使人們對重大疾病不再束手無策。臺灣政府相繼推動之「...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新解臺灣生醫的「存在主義 」,讓我們「懷憂不喪志」吧!
2022-11-09/
編輯部
我們刊物100期了,陪伴生技醫藥這一個新興產業走來快10年。10年差不多就是一個世代,一個世紀則要100年,所以對任何一個時代產業的發展而言,10年,其實才正要開始⋯⋯。在這100期來,要感謝的業界前輩、師長、朋友實在太多了,但我想親自最先感謝二位業師,也代表我們目前的股東老闆們和業界朋友,利用機會致意。首先,沒有中天生技集團董事長路孔明的提議與輔導育成,是不會有環球生技月刊出現的;其次,若沒有中...
專家觀點
特輯
BTC
設健保沙盒、成立健康大數據公司 促進BioICT應用落地
2022-09-30/
記者 彭梓涵
2022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在經過三天熱烈討論後,閉幕式由BTC委員代表張鴻仁進行總體觀察與建議,並從建構生醫韌性、生醫大數據(BioData)、生醫結合ICT等三大領域進行建議,提出設立健保沙盒、成立公益與營利兼具的全球性健康大數據公司、盼加速HIS系統革新、全面推動遠距醫療等建言。責任編輯∕彭梓涵2022年度BTC會議,在眾委員熱烈討論中,於9月7日落幕,閉幕式中BTC委員...
專家觀點
特輯
BTC
2022 BTC會議 三大議題聚焦精準健康、大數據
2022-09-30/
記者 彭梓涵
2022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會議(BTC),於9月5~7日舉行,今年大會以「生醫愛智慧健康零距離」為題,聚焦生醫韌性、BioData、BIO+ICT(資通訊)三大主題,邀請產、官、學、研、醫參與討論。責任編輯∕彭梓涵 攝影/羅翊方今年BTC會議,衛生福利部薛瑞元部長、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廣達集團林百里創辦人,以及多名BTC委員皆親臨現場參與討論,海外委員翁啟惠、孔繁建、閻雲也透過視訊參與...
第一頁
上一頁
4
5
6
7
8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臺灣CDMO高質化策略 產業合縱連橫因應國際變化
連續創業家洪一平轉身新創推手 拼出臺灣「微創醫材王國」
國際眼科權威Hendrik Scholl 首談出任Belite Bio醫務長契機
波士頓生技的衰退與突圍啟示!
對GTC25“AI超級盃(Superbowl)”的一些反思~接下來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