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101 「超高齡再生醫學」
Vol. 101
Vol. 100
Vol. 99
Vol. 98
Vol. 97
Vol. 96
Vol. 95
Vol. 94
Vol. 93
Vol. 92
Vol. 101
2022-12
「超高齡再生醫學」
重新定義 21 世紀醫療保健!?
全球富豪豪擲抗衰老醫學創新療法,追獵新長生不老術!
每減緩老齡增加預期壽命 1 年,經濟價值增38 萬億美元。
「再生醫學」瞄準超高齡社會新征途,臺灣頂尖團隊不缺席!?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再生醫學
「超高齡再生醫學」重新定義 21 世紀醫療保健!?
全球人口老化失速,臺灣2025年也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國際熱議、富豪豪擲抗衰老醫學(anti-agingmedicine),爭逐開發治療衰老相關疾病創新療法!石油王儲、科技富豪大手一揮,數十億美元熱錢到位!《NatureAging》2021一篇論文報告指出:每減緩老齡化增加預期壽命1年,經濟價值增38萬億美元;累計10年,增加367萬億美元。延長人類壽命、增加健康或疾病治療的平台和新科技,將邁入...
封面故事
再生醫學
全球富豪豪擲數十億美元 追獵新長生不老術!
長壽和抗衰老是人類追尋千年的夢想,也創造巨大的商機,預估到了2030年,全球長壽/抗衰老療法市值將達到442億美元,吸引了阿拉伯石油王儲投注百億美元資助全球研究,許多科技富豪更紛紛豪擲動輒數十億美元延攬細胞治療/基因編輯領域、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權威專家成立公司,以追獵新長生不老術。撰文/吳培安、王柏豪今年11月,全球疫情鬆控,第二屆阿拉伯英國經濟峰會(ABES2022)在倫敦舉行,匯聚了來自英...
封面故事
再生醫學
搶攻抗老經濟 臺灣拼技術創新服務
面對超高齡社會,在以「健康老化」為目標下,整合性的「抗老化醫學」逐漸受到矚目。不論是調理荷爾蒙等全身狀態、從中草藥中篩選抗老化成分並開發為小分子新藥,國內都已有業者投入;而在醫療服務端,近年則盛行高齡整合醫療模式、建設老人醫院等,期望在應對老化相關疾病及提供醫療服務時,更朝向「治本」前進。撰文/巫芝岳隨著全球追求長壽、抗老化商機不斷擴大,尋求最尖端的醫療技術投入,是科學家們的兵家必爭之地。不過,由...
封面故事
再生醫學
鄭隆賓
中國醫重量級團隊打造 實體癌異體療法 雙子計畫+一平台吸睛
由國內換肝權威鄭隆賓領銜的中國醫藥大學團隊,以間質幹細胞、CAR-γδT療法雙子計畫為核心,透過個別「雙效」的基因改造手段,可望攻破實體癌在細胞治療上的瓶頸;其主攻「異體」療法,更增未來產業化的可能。此外,兩療法再串連自主研發的「非病毒奈米基因轉殖平台」,不但大幅提升產品競爭力,該平台也可望成為未來基因治療的新曙光。撰文/巫芝岳國內十大死因中,近年癌症始終居於榜首;且在合併...
封面故事
再生醫學
成大醫學院
沈延盛
成大沈延盛團隊 力攻老化多重慢性病異體細胞療法
超高齡社會最沉重的負擔在於多重共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癌症共同找上門,臺灣胰臟癌研究權威、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率領團隊,以低免疫原性的人類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hiPSCs)與基因編輯作為核心平台,利用異體細胞治療擊退糾纏高齡者多年的多種慢性病。撰文/李林璦超高齡社會的挑戰逐漸襲捲各國,臺灣也預計將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而在同年,成功大學投入近45.9億元經費建置的全臺首家「老人...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台灣醫療科技展上的一些小事……
臺灣三個異曲同工的生技醫療產業大展,一個是每年6月在世貿展館展出的「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圍繞著已實質出口貿易的醫療器材、設備和產品,不少都是MIT(MadeInTaiwan)的隱性冠軍廠商;一個是在盛夏7月的「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側重臺灣產官學界在生命科學與醫藥產品研發的成果,大會論壇與國際產業接軌,是臺灣鏈結跨國生技醫藥社群不可或缺的介面。一個便是甫落...
Special Report | 特別企劃
更多
特別企劃
新創CEO
24位45歲以下創業家 競逐「2022 Best Bio Startup CEO」
為了鼓勵更多年輕CEO人才能浮上檯面,同時長遠地為臺灣生醫產業儲備更多高階經理人才庫,臺灣首個由多家單位群策群力、以資源整合模式,共同籌辦的首屆「2022BestBioStartupCEO」獎項,前後歷經3個月,從徵件、書審到路演決選,於11月3日選出年度「2022The10Best BioStartupCEOs」,再從中頒發前三名、最佳潛力獎、最佳人氣獎。撰文/彭梓涵、李林璦、王柏豪臺灣發展生技...
特別企劃
新創CEO
【附錄】「2022 Best Bio Startup CEO」24位CEO介紹
(依獲獎席次、報名順序排序。第3名之後,排序不分排名。)王正琪 仁新醫藥(2016/5/12設立)總經理王正琪為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學博士,美國ScrippsInstitute博士後研究。迄今已擁有125件共同發明專利/申請、6篇科學論文著作。帶領公司團隊不僅進駐嬌生(J&J)旗下生技新創育成中心JLABS,更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哥倫比亞大學合作,共同開發治療乾性黃斑部病變與斯特格病變新藥...
Company | 新銳公司
更多
新銳公司
AIBIOS
AIBIOS大健康服務開發新商模 獲日最大創投SBI集團領投
2015年成立,專注免疫疾病的日商AIBIOS(艾栢生技),透過派遣人員至日本各大學研發,以及表現型篩選等模式,研發出在安全性、藥效上極具潛力的IBD候選藥物。去(2021)年在日本最大創投之一SBI集團(SBIInvestment)領投下,成功募得7.7億日幣。AIBIOS並在臺灣設立研發中心,由前DCB副執行長暨化藥所所長李照斌領軍,希望持續透過結盟合作商模,發展臺日大健康產業生態系。撰文/劉...
ViewPoint|專家觀點
更多
專家觀點
簡建興
精準醫療趨勢強勁 掌握國際渠道代工合作利基
簡建興畢業自成功大學化學所,專長為奈米科技,曾任職於旺宏、美商科磊(KLA)等科技大廠。2004年4月,他以原先在材料科學上的專業,創辦了圓點奈米(6797)。圓點奈米最初以奈米磁珠為主要產品,開發出磁珠用於核酸純化上的應用,並以高通量、自動化的專利「自動化磁珠核酸萃取技術」聞名。目前,除核酸純化儀外,產品還包括廣泛用於血液、細胞、組織、植物、細菌和病毒等樣品DNA/RNA提取的核酸萃取相關試劑等...
專家觀點
OliverKurz
開發注射藥物產品 系統化確效無菌製程為成功關鍵
OliverKurz專業為製程工程,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yofStuttgart)獲得工程師文憑(Diplom-Ingenieur),並到美國西北大學進行研究。1998年,他開始擔任水處理系統項目工程師,並於2002年擔任Vivendi/Veolia公用事業系統工程和認證項目團隊負責人。Oliver於2004年加入Vetter擔任確效主管,專注於無菌製程製造、分析設備和系統的認證...
專家觀點
黃士銘
百濟神州
全球細胞治療迎來引爆點! 細胞治療產品「一致性」 為最大挑戰
黃士銘畢業於臺灣大學動物系,其後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取得微生物學暨免疫學博士學位,隨後他加入了諾華研究基金會旗下的基因體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科學家,並展開往後長達20年、任職於各大國際藥廠新藥開發職業生涯。黃士銘具備多年新藥開發及臨床轉譯醫學的實戰經驗,曾領導團隊從藥物探勘及驗證、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臨床試驗、商品化到取證等完整的藥物開發階段,他任職過的國際知名大藥廠,包括了:諾華(Nov...
專家觀點
周筱姿
商模、責任歸屬、個資資安 關鍵挑戰
周筱姿專精於公開發行及上市櫃的規劃及輔導、電子資訊、通訊業、高科技產業、文創產業及財團法人的查核實務、財務會計準則及審計準則的理論與實務、企業投資架構與交易流程規劃、企業組織架構重整及財務規劃諮詢顧問。資誠深耕生技醫療產業近20年,密切關注精準醫療相關議題,先後於2018年11月及2020年7月出版《精準醫療發展現況與趨勢》及《數位健康大未來》兩份報告。2022年,資誠規劃「精準健康大未來三部曲」...
Industry | 產業
更多
產業
藥物開發
徐文祺
前武田DMPK部門副總裁徐文祺:藥代/藥代動力學牽一髮動全身!
藥物開發是一個漫長、嚴謹的過程,每一顆藥物開發的成功,都是奠基在無數失敗的經驗上,即便大藥廠也躲不過失敗的風險,如何檢驗一項治療藥物臨床開發的成敗率,藥物代謝及藥代動力學(DrugMetabolismandPharmacokinetics,DMPK)專業功力成了致勝關鍵。擔任全球排名前20大製藥公司――武田製藥(Takeda)代謝和藥代動力學部門副總裁徐文祺(Dr.Wen-ChyiShyu)博士,...
產業
陽明交大醫工系 孵育下世代創新醫材領航者
陽明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是全臺國立大學中首個具有大學部、碩士班與博士班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至今已有近40年歷史,擁有兼具工程學核心與基礎醫學的課程,讓學生進入臨床實地尋找醫療痛點,並攜手產業共同研發醫材,持續讓學生如沃土中的種子般發芽茁壯,成為國內相關科系的標竿。撰文/陽明交大醫工系 責任編輯/李林璦在近20年來,獲得著名學科認證組織ABET認證的美國生物醫學工程相關科系迅速成長,從30幾個增加至...
產業
破除益生菌5大迷思!菌數越高越好?需冷藏?需經包埋?
益生菌是民眾家中常備保健食品,在網路上的聲量更佔全部保健食品近30%,顯示民眾熱議程度居高不下,是否益生菌還有許多迷思未解,例如:菌數越高越好?必須冷藏保存?需選擇經包埋技術的益生菌?長期吃益生菌會產生依賴性嗎?本篇文章將為您一一解惑!撰文/李林璦在新冠疫情、工作忙碌等壓力下,益生菌早已成為多數民眾家中常備的保健食品,根據《i-Buzz成人保健品行業白皮書》觀察,2021年益生菌產品的網路聲量位居...
People | 人物
更多
人物
李宜真
李宜真掌臺灣莫德納 目標帶進mRNA創新療法
今年9月,跨國藥廠莫德納(Moderna)正式在臺成立分公司,成為Moderna進駐的前10個戰略國家,並挖角台灣安進前總經理李宜真,出任總座一職。25年跨國藥廠經驗的李宜真,一路從業務、行銷到當上4家外商藥廠分公司總經理,她的經歷,就是一本外商藥廠職涯探險指南。此次,出任台灣Moderna,首要目標是持續關注新冠變異株,引進次世代疫苗,未來也積極將mRNA創新療法帶進臺灣,並在臺投入研發、臨床、...
Bio Bookshelf|生技書房
更多
生技書房
《從一個沒有名字的病開始》 何美鄉解析新冠防疫之旅
新冠疫情(COVID-19)是一齣歹戲拖棚的病毒變異大競賽。原本預期疫苗上市、接種疫苗、疫情結束,一切回歸正常。但新的變異株一次又一次出現,我們只能不斷調整目標和行動。臺灣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集合疫情期間,全球科學界對病毒、疫苗、免疫反應、防疫成效的研究成果,加上專業解讀,為大眾的防疫知識打釘固樁。作者/何美鄉 責任編輯/劉馨香依據英國疫苗監測週報的資料,無論施打兩劑還是三劑疫苗,在最佳的狀況之下...
生技書房
《可不可以不變老?》喚醒長壽基因 的科學革命
老化是種病,而且是可治癒的疾病?本書作者辛克萊(DavidA.Sinclair)是哈佛大學醫學院格林生物老化研究中心聯合主任,以瞭解人類為何老化以及如何減緩老化而聞名於世。本書以科學研究為您揭示老化原因以及延長健康壽命的方法。作者/辛克萊(DavidA.Sinclair)、拉普蘭提(MatthewD.LaPlante) 責任編輯/劉馨香幾個世紀以來,運動一直是促進生命活力的良方,但箇中原因,並非大...
Bio Library | 生醫知識庫
更多
生醫知識庫
微脂體研討會
臺、日最新LNP微脂體技術 突破專利障礙
10月19日,由日本精化和日隆精化主辦的「第三屆臺灣國際微脂體研討會」,於臺北盛大舉行。會中,日本與臺灣多位微脂體專家,分享了最新的LNP材料與製造技術,多項技術突破專利重重保護外,也展現LNP對藥物分子的包覆、輸送更具潛力的應用。撰文/巫芝岳、劉馨香新冠疫情下,全球對核酸疫苗/藥物的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包覆、傳輸核酸時重要的脂質奈米顆粒(LNP),更是全球大廠專利核心所在。為讓業界掌握LN...
Snapshot | 生技剪影
更多
生技剪影
鴻準與永齡基金會重啟H. Spectrum+加速器!12月迎Demo Day
今年重啟、以「預防醫學,精準檢測」為主題的H.Spectrum+「尋找健康金鳳凰」加速器,9月一開始徵件,即獲55家國內外生醫企業或新創團隊熱烈響應,在歷經近一個月的評選後,選入共26隊涵蓋檢測、生技、醫療設備三大領域團隊進行「重訓」活動,將在12月底再選出12~15家團隊登上DemoDay。H.Spectrum+加速器執行長魏義旻表示,將以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向來秉持的「高廣深速」策略原則:...
Trend | 趨勢
更多
趨勢
眼科再生科技
全福創新胜肽療法、SparingVision、 Ocugen、Endogena Therapeutics
十月發表在《NatureBiotechnology》期刊的文章,彙整了全球幾家值得關注眼科再生科技生物技術公司,各公司透過基因再生療法、胜肽療法、小分子抑制劑,促使眼睛組織再生、重新編程,進而恢復視力。其中,進展最快者,是來自臺灣的全福生技。編譯/彭梓涵大部分遺傳性眼科疾病中,一旦視網膜感光細胞受到損害,視力通常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一篇十月發表在《NatureBiotechnology》期刊的文章...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