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新聞
GBI International
NEW
Meet Vacino Biotech, Vaccine and nucleic acid medicine experts!
生技醫藥
NEW
Momo Vuyisich、黃雪莉、林靜嫻共探微生物體 創疾病新治療、次世代益生菌新未來
生技醫藥
NEW
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迎10週年 微生物嘉年華明年1月登場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免疫療法
精準醫療
本庶佑
免疫療法曙光 唐獎得主本庶 佑:癌症將成慢性病
2018-06-05/
環球生技
國際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聯盟(InternationalUnionof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IUBMB)第24屆代表大會,昨(4日)於韓國首爾盛大展開,唐獎首屆生技醫藥獎得獎人本庶佑(TasukuHonjo)博士以「透過阻斷PD-1進行癌症免疫治療」(CancerImmunotherapybyPD-1blockade)為題,發表唐獎專題演講(TangPrize...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BIO2018
RESI
臺灣共振波、臺北奈米生醫勇奪RESI創新賽第一、第三
2018-06-05/
記者 王柏豪
2018北美生技展今(5日)甫開幕,臺灣創新團隊即傳來好消息!來自臺灣10家新創團隊公司參加美國專注於創新創業投資活動的RESI(TheRedefiningEarlyStageInvestments,)創新挑戰賽(InnovationChallenge),其中「臺灣共振波研發(股)」及「臺北奈米生醫科技(股)」從200家各國新創團隊中,通過RESI大會、藥廠與創投業者票選,分別摘下創新挑戰賽的第一...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BIO2018
吳政忠:下一波醫藥產業轉型,臺灣很有競爭力!
2018-06-05/
記者 王柏豪
2018年北美生技展(BIO2018),5日起於美國生技重鎮波士頓一連舉行三天。臺灣今年寫下不少紀錄,無論代表團人數和參展單位皆刷新歷史新高,來自產官學組成的臺灣代表團這次陣容高達250餘人,若加上自行前往的業者超過400餘人;今年以「精準醫療」為主題參展的臺灣館,甚至是今年北美生技展最大的國家形象館。臺灣代表團今年也首度於美國公開舉辦會前記者會,領軍的行政院科技政委吳政忠今(5日)面對美國知名華...
論壇報導
ChinaBio
大陸生技
2018 ChinaBio® 蘇州舉行 臺灣廠商陣容亮眼
2018-06-05/
編輯部
2018ChinaBio® 4月25日起連續兩日合作論壇於中國蘇州舉辦。龐大的醫藥市場以及中國生技熱,總計吸引超過千名來自全球生物醫藥公司代表和業務發展主管,以及百家中國生物醫藥公司參與。論壇之外,ChinaBio®會議的partneringONE®合作系統,也吸引百家國內外公司參加產業鏈上公司的一對一會談。臺灣廠商部分,包括有生控基因、中天生技集團、安盟生醫、馬偕醫院新創...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BIO2018
Taiwan Bio Forum 醫療科技無國界
2018-06-04/
記者 徐淨
波士頓時間6月3日上午開始,2018BIO開展前夕,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與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MJNE)共同主辦之台灣生技商機論壇(TaiwanBioForum)於哈佛醫學院校區盛大舉行。聚焦「數位轉型及精準醫療」關心國際、臺灣在數位健康、精準醫療及臨床試驗之能量、合作、資本市場及產業趨勢。JosephB.MartinConferenceCenter講堂現場座無虛席,參與盛況刷新...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Cart-T
CAR-T療法的劑量 可能只需要一個細胞
2018-06-04/
記者 彭梓涵
去年,FDA接連批准了兩款CAR-T細胞療法,不少公司投入CAR-T治療的研究,為癌症治療的領域注入一劑強心針。日前(30),CAR-T療法的先驅,Kymriah(全球首批CAR-T免疫療法)之父CarlJune的團隊,在《Nature》期刊上發表了一項驚人研究,可能會給CAR-T療法帶來新的里程碑。研究團隊意外的發現,抑制了TET2基因,能夠增強CAR-T細胞抗腫瘤的能力。2013年,June教...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BIO 2018
BIO2018
2018 USA BIO
吳政忠率政府代表BTBA面對面解惑
2018-06-04/
記者 鄔麗.巴旺
「為什麼我們還在美國沒回臺灣去?臺灣有甚麼機會我們可以回去貢獻?我們在波士頓建立各地生醫人才網絡,又如何跟臺灣連結呢?」北美BIO大會開幕前一天(6月3日),臺灣代表團領軍吳政忠政委一早率各部會代表,和波士頓臺灣人生物科技協會(BTBA)近百位成員進行早餐聯誼,面對面和旅居海外的年輕學人無距離交談,除回應他們所提出對臺灣生醫產業環境的種種疑問和制度建議外,也鼓勵年輕學者回臺創業。應BTAB邀請,這...
新聞集錦
FDA
國際快訊
FDA 同時發布兩款新型治療
2018-06-03/
記者 彭梓涵
日前(31),美國FDA批准第一個人工虹膜的裝置上市,是由HumanOpticsAG研發的人造義體(CustomFlex),用來替代先天性遺傳缺陷或後天損傷的虹膜。同時也批准了輝瑞(Pfizer)旗下用來治療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的用藥Xeljanz(tofacitinib),Xeljanz以首個口服藥物的方式通過FDA批准。FDA首批人工虹膜CustomFlex是目前批准的第一個人工虹膜,可用...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Science》頭大比較聰明?那可不一定
2018-06-03/
記者 徐淨
有些人的大腦幾乎是他人的兩倍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計劃對此最新發表:大腦尺寸差異與大腦的形狀和組織方式有關,並說明大腦越大,代表大腦皮層或外膜的思維區域生長面積越大,代表著大腦這樣的發育是以壓抑情緒、感覺和運動區域生長為代價。第一作者JakobSeidlitz表示,團隊在三個獨立的大型數據庫中,都看到了大腦比例擴大的相同模式。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內部研究項目(IntramuralResearc...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WHO
全球死因
WHO公布全球最新死因統計 貧富國差異顯著
2018-06-02/
記者 彭梓涵
WHO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公布了全球最新的死因排名,根據WHO的調查,統計了2016的全球死亡病例,在5690萬例死亡病例中,前十大死因之首,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s)其中包含缺血性心臟病與中風,就佔了31%(1765萬例)。世界衛生組的報告中指出,2016年下呼吸道感染(Lowerrespiratoryinfections)奪走了238萬人性命。糖尿病患(Diabe...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地球生物量
《PNAS》地球生物量的大數據解析
2018-06-01/
記者 彭梓涵
一項關於地球上的生物量(biomass)調查,提供了生物圈組成的整體觀點,報告指出人類的生物量僅佔據了地球生物量的0.01%,但卻佔據了與自身數量不成比例的空間,人類文明使得野生哺乳動物與植物的生物量下降,此篇研究調查已於近日發表於《PNAS》期刊上。地球上生物量的調查是了解生物圈結構和動態的關鍵。然而,對於不同分類群之間的生物量相互比較數據仍然缺乏,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生物學家RonMilo...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NASH
Madrigal研發出首個緩解NASH新藥
2018-06-01/
記者 彭梓涵
近日(31),MadrigalPharmaceuticals宣布完成了一項為期36週的II期臨床試驗,該研究在於評估新藥MGL-3196於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中的療效,此實驗結果,透過MRI-PDFF(磁共振成像評估的質子密度脂肪分數)評估,顯示脂肪肝的分數有明顯下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在美國和全世界是一種很常見的肝疾...
第一頁
上一頁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