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NEW
《Science》突破基因療法載體限制!StitchR DMD療法體內重建全長RNA
醫療科技
NEW
北醫體系全面導入英華達智慧輸液系統 降低給藥錯誤、每月省795小時
新聞集錦
NEW
11/19《生醫焦點雷達》
生技醫藥
國衛院
老藥新用
普羅布考
Probucol
腦損傷
神經細胞
國衛院:降血脂藥具神經再生潛力 老藥新用有望成創傷性腦損傷曙光
2023-09-04/
記者 吳培安
今(4)日,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林秀芳研究員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於記者會發表最新成果。其發現原用於心血管疾病的降血脂藥普羅布考(Probucol),具有促進神經再生的治療潛力,有望透過老藥新用策略,擴大應用於不可逆的創傷性腦損傷治療。此研究已於今年6月發表於《BritishJournalofPharmacology》。 研究團隊在離體細胞實驗發現,普羅布考有促進神經可塑性及神經發育的特質,可促...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9/04《生醫焦點雷達》
2023-09-04/
新聞中心
台寶生醫攜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三方合作攻自體免疫疾病標靶細胞治療 環球生技2023/9/3雃博董事長李永川獲選醫材公會新任理事長,提出數位化等三大發展策略財訊快報2023/9/1全福現增超額認購2倍14.6億資金提前到位中時新聞網2023/9/1中天搶微生態產品商機中時新聞網2023/9/1高端第二批腸病毒71型疫苗將完成封緘Q3營運顯著增鉅亨網2023/9/3長聖訂單爆滿上修今年營收目標工...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
免疫疾病
哈佛大學
布萊根婦女醫院
PhiBio
台寶生醫攜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三方合作 攻自體免疫疾病標靶細胞治療
2023-09-03/
記者 吳培安
今(3)日,細胞治療新藥開發公司台寶生醫(6892)宣布,其美國全資子公司PhiBioTherapeutics與美國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BWH)簽訂三方研究合作協議契約,將透過基因修飾技術產生的濾泡調節型T細胞,針對自體免疫疾病打造獨創的標靶細胞治療平台,並以3年後將首個治療藥物推進一期臨床試驗為目標;台寶生醫也同時擁有全球獨家授權權利,可優先取得研究過程中其他衍生的發明專利。 根據合約,哈...
生技醫藥
植物新藥
NexoBrid
鳳梨酵素
MediWound
焦痂清創
MediWound共同創辦人現身分享台灣、以色列合作全球首個鳳梨酵素焦痂清創新藥
2023-09-03/
記者 彭梓涵
去(2022)年底,由台灣嘉年生化提供關鍵的「活性鳳梨酵素混合物」,讓以色列生物製藥公司MediWound開發的深度燒燙傷(深二度和三度)植物性焦痂清創新藥NexoBrid,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許可。昨(2)日,MediWound高齡78歲的共同創辦人、醫療長LiorRosenberg教授來台參與2023年臺灣燒傷暨傷口照護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分享該焦痂清創新藥的臨床效用與燒燙傷護理...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23andMe BRCA1/2基因檢測獲FDA批准增41變異;Sage裁員4成!攻產後憂鬱症藥銷售;接棒台灣醫材公會理事長 雃博董事長李永川推三大策略跨國際
2023-09-01/
環球生技
《臺灣》接棒台灣醫材公會理事長雃博董事長李永川推三大策略跨國際 昨(8月31日),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於第21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理監事選舉中,推選出雃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永川成為醫材公會新任理事長,李永川並提出「高值化」、「國際化」與「數位化」三大公會未來發展策略。 三大策略包含接軌國內外法規,運用AIoT等新技術提升醫材價值,也將南向建立台灣醫材國家品牌,並將創建數位辦公室平台,匯聚年...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投資雷達
0901《生技股動態》
2023-09-01/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國際中橡(2104)林園先進材料科技總經理改由薛泓岳擔任✔朗齊生醫(6876)與上山製藥株式會社簽訂LXP5948專利技術授權備忘錄✔敏成健康(4431)躍獅健康總經理改由魏子文擔任 09/01一日漲跌(漲)安克9.93%、視陽5.49%、亨泰光4.32%(跌)基亞5.23%、藥華藥5.03%、易威2.99%https://reurl.cc/ZWR8qM09/01三大法人動...
生技醫藥
mRNA療法
mRNA
個人化疫苗
mRNA疫苗
Innovac攻RNA療法獲中國、新加坡支持 Pre-A輪募1800萬美元
2023-09-01/
記者 劉馨香
今(1)日,由前諾華(Novartis)免疫學領導人NicholasValiante、張弛、袁航共同創辦的美國生技新創公司InnovacTherapeutics(因諾緯克生物科技)宣布,完成1800萬美元Pre-A輪募資,投資者包括多個中國投資機構及新加坡淡馬錫控股。該公司目標為研發創新的mRNA疫苗和療法,本次募得的資金將用於開發其擁有專利的mRNA技術平台和建置RNA生產能力,以推進其產品線開...
醫療科技
毒物檢測
中毒
拉曼光譜
30分鐘驗毒物!長庚醫院、清大、台大、馬偕醫院開發可攜式拉曼檢測
2023-09-01/
記者 劉馨香
今(1)日,長庚醫院與清華大學、台灣大學、馬偕醫院合作開發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僅30分鐘內就能分析出人體內毒化物的種類及濃度,相較於過去抽血檢驗需要4小時以上才能得知結果,更能讓醫師即時給予患者精準的治療。此平台的檢測結果與臨床判讀結果比對完全吻合,成果已刊登於《Small》和《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顏宗海主任表示,國內常見的中毒物...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9/01《生醫焦點雷達》
2023-09-01/
新聞中心
嬌生預期分拆Kenvue後全年獲利將成長12.5%鉅亨網2023/8/30五鼎Q3營收增溫;義客戶新品明年中拚上市Moneydj2023/8/30高端新冠疫苗技術授權WHO疫苗分潤金看得到吃不到?中時新聞網2023/8/31博晟骨生長因子日本二期臨床試驗達標工商時報2023/8/31中天兩項醫材產品今、明年申請美國510(K)認證鉅亨網2023/8/31祥翊助攻客戶向TFDA提交新藥藥證申請與孤兒...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投資雷達
08/31《生技股動態》
2023-08-31/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樂威科-KY(4154)擬112年第一次私募上限600萬股、每股11.03元,增資基準日暫定9/14✔樂威科-KY(4154)董事長改由傅俊超代理✔樂威科-KY(4154)RakuInnovation營運長、人事管理部副總張馨尹辭任✔泰宗(4169)用於預防反覆性泌尿道感染的藥物組合物取得歐洲發明專利✔圓祥生技(6945)自主開發之「AntibodiesForT-CellActivat...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Withings智慧體重計測心房顫動 獲美FDA批准;BMS血癌藥Reblozyl 獲FDA擴大批准第一線MDS療法
2023-08-31/
環球生技
《臺灣》泰宗首個非抗生素反覆性泌尿道感染新藥U101獲歐洲發明專利 今(31)日,泰宗生物科技(4169)公告,開發中新藥U101獲得歐洲專利局核准「預防反覆性泌尿道感染的藥物組合物」之發明專利,專利保護期限至2040年。這是繼取得台灣、美國、韓國與日本後,全球專利布局再下一城,有助於引進外部資源與增加未來授權談判的籌碼、進軍國際。 《臺灣》第一金、日商DCI等參投!仲恩生醫4.5億台幣現增到位9...
生技醫藥
減重
肥胖
擴減重產品線!諾和諾德再斥5億美元收購丹麥新創 本月第二筆
2023-08-31/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30日,憑藉暢銷減重藥成為全球市值第2高製藥公司的諾和諾德(NovoNordisk),繼本月10日以1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生技公司InversagoPharma後,又以約5億美元收購丹麥生技公司EmbarkBiotech,以進一步擴大其減重藥產品線。根據收購協議,諾和諾德支付Embark1500萬歐元(約1630萬美元)的預付款,並提供4.56億歐元(約4.97億美元)開發、監管、商業化里程...
第一頁
上一頁
233
234
235
236
237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