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NEW
醫事司劉越萍:再生醫療法明年增修子法規 強化人員訓練、廣告、倫理
生技醫藥
NEW
擊敗嬌生?GSK三期多發性骨髓瘤ADC捲土重來
新聞集錦
NEW
MSD斥5.88億美元 取中國禮新PD-1/VEGF雙靶點抗體藥;Gilead關閉西雅圖辦事處 明年年中再關Kite費城工廠
新聞集錦
免疫學
《Nature》子刊:賓大解「T細胞耗盡」機制 腫瘤免疫治療療效有望再突破!
2021-07-27/
記者 巫芝岳
昨(26)日,賓州大學(UniversityofPennsylvania)的研究人員,針對癌症、愛滋病或C型肝炎病人常發生「T細胞耗盡」(Tcellexhaustion),導致其免疫力永久下降的現象進行研究,並解開其中關鍵的「表觀遺傳」(epigenetics)變化,未來有望針對此開發療法,讓功能受損的T細胞恢復正常。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atureImmunology》。免疫系統中,T細胞若長期「...
新聞集錦
商業布局
瘧疾
疫苗
BioNTech:開發瘧疾mRNA疫苗 擬2022啟動臨床
2021-07-27/
記者 吳培安
昨(26)日,致力於癌症及新冠疫苗開發的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表示,將開發瘧疾的mRNA疫苗,預計在明(2022)年底啟動臨床試驗;另一方面,近期BioNTech也和輝瑞(Pfizer)規劃在非洲建造mRNA疫苗生產工廠,兩家藥廠在22日宣布南非的Biovac公司,成為他們在非洲第一家新冠疫苗的生產基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9年共有2.29億人感染瘧疾、40.9萬人因瘧疾...
新聞集錦
NIAID
Fauci
疫苗
美NIAID主任 Fauci:有望明年啟動製造原型疫苗計畫 預防20個病毒家族病原體
2021-07-27/
記者 劉端雅
美國26日,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暨傳染病專家AnthonyFauci表示,為了避免未來再次發生大流行,希望啟動一項雄心勃勃的計畫,製造原型疫苗(prototypevaccines),以預防來自20個威脅人類生活的病毒家族的病原體。預計每年的成本總計數十億美元,而且第一階段的結果不會在5年內產出。Fauci指出,科學家將使用與新冠肺炎相關的研究工具,研究每種病毒的分子結構,尋...
新聞集錦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辨識新冠長期症狀! 眼角膜神經受損、樹突細胞增加
2021-07-27/
記者 李林璦
昨(26)日,土耳其NecmettinErbakan大學Meram醫學院展開首個「新冠長期症狀」(LongCOVID)眼角膜神經研究,發現神經纖維受損與眼角膜上免疫樹突細胞增加,可能是辨識新冠長期症狀的特徵。該研究發表於《BritishJournalofOphthalmology》。 研究結果顯示,這兩項新冠長期症狀特徵在新冠肺炎感染康復後,若曾出現味覺、嗅覺喪失、頭痛、頭暈、麻痺和神經性疼痛等神...
新聞集錦
斯特格病變
黃斑部病變
新藥
仁新董事順利改選 國際授權、臨床進度如期進行
2021-07-27/
記者 彭梓涵
仁新醫藥(6696)今(27)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林雨新在會中感謝所有股東對公司的長期支持,並表示目前各項臨床及研發進度皆如預期推進,希望股東繼續給予支持。 仁新開發的產品線中,進度最快的是LBS-008,林雨新表示,在澳洲、台灣二地分別開展的治療斯特格病變青少年病患之一b/二期臨床試驗進行順利,上月底並向澳洲雪梨兒童醫院提出斯特格病變青少年病患的三期臨床試驗審查申請,有機會於今年底前展開。 林雨...
新聞集錦
老花眼
15分鐘改善視力!艾伯維全球首款老花眼藥水 臨床三期達主次要終點
2021-07-27/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26日,艾伯維(AbbVie)旗下愛力根(Allergan)宣布,其開發的老花眼新療法—AGN-190584滴眼液(1.25%pilocarpine),3期臨床試驗達到主要和次要終點。該藥目前正在接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審查,預計今年底公布結果,若獲得批准,該藥將成為老花眼專用的首個眼藥水療法。 愛力根進行的3期臨床試驗GEMINI1 ,主要評估了滴眼液 AGN-19...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7/27《生醫焦點雷達》
2021-07-27/
新聞中心
PerkinElmer有史來最大交易52.5億美金收購台灣人創立的BioLegendgbimonthly7/26/2021Synaffix宣布與普方生物達成價值2.46億美元的ADC合作中央社新聞稿 7/26/2021日本鹽野義新冠口服藥進入人體實驗工商 7/26/2021Wyss中心與ArtiriaMedical合作加速腦血管痙攣的新型療法中央社新聞稿 7/26/2021Invivoscribe...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7/26《生技股動態》
2021-07-26/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國璽幹細胞(6704)肝硬化幹細胞新藥二期臨床計畫獲經濟部補助500萬元✔️逸達(6576)FP-00150毫克向中國藥監局申請註冊臨床試驗許可✔️因華(4172)口服胰島素中國授權案,改由廣東藥業承擔南北兄弟權利義務✔️杜康-DR和興農換股下市處理案,興農(1712)澄清為不實資訊,中國興農非公司關係人07/26一日漲跌:(漲)大江10%、亨泰光9.98%、和康生7.21%(跌)生...
新聞集錦
BioLegend
PerkinElmer
PerkinElmer有史來最大交易 52.5億美金收購台灣人創立的BioLegend
2021-07-26/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6日,醫療診斷公司PerkinElmerInc表示,將以約52.5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交易收購百進生技(BioLegend),該筆交易是PerkinElmer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交易,將PerkinElmer推動臨床診斷和食品安全檢測等領域擴大成長。 PerkinElmer表示,已從美國高盛銀行獲得過渡性貸款,以支付收購的現金部分,此次收購預計將在2021年底完成,估計在交易結束後的第一年,...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資誠永續種子營揭幕! 唐鳳:青年社會參與 可成企業「見習顧問」;英NHS宣布推出3.4億英鎊基金 助罕見疾病新藥研發
2021-07-26/
環球生技
《臺灣》資誠永續種子營揭幕!唐鳳:青年社會參與可成企業「見習顧問」今(26)日,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與資誠教育基金會於本周線上舉辦「第九屆資誠永續種子營」,是國內首創的CSR校園營隊,今年以「玩出你的社會影響力」為題,首日,特別邀請到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等專家分享,希望透過集結青年可以向下紮根培育出未來永續的生力軍。唐鳳表示,青年身處於數位世代,對於國際未來趨勢反...
新聞集錦
基因定序
精準醫療
《Cancer Discovery》全基因、外顯子與RNA定序 助兒科癌症精準醫療
2021-07-26/
實習記者 蕭宇軒
近(23)日,美國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St.JudeChildren'sResearchHospital)研究團隊證實,對所有兒科癌症患者進行全面的基因體定序是可行的,能增進精準醫療的發展潛力。該研究已發表於《CancerDiscovery》。 研究過程中,309名參與患者提供生殖細胞DNA的全基因體和全外顯子(wholeexome)以進行定序。其中253名患者可額外提供足夠的腫瘤細胞樣...
新聞集錦
產業調查
Cytiva攜手《Financial Times》推全球生技「韌性」調查:美國奪冠 瑞士、中國緊追
2021-07-26/
記者 巫芝岳
近日,Cytiva宣布其與《金融時報》(FinancialTimes)旗下研究機構Longitude,共同發布了一份調查了全球20個國家/地區、共1,165名生技公司主管及醫療政策制定者的調查報告,顯示全球生技表現較好的地區,通常與人均收入較高相關;美國整體領先,瑞士和中國則是供應鏈最強韌。Cytiva表示,該調查衡量了生技產業在應對全球需求時,多個領域的能力,包括:供應鏈韌性、人才庫、研發生態系...
第一頁
上一頁
670
671
672
673
674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