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虎門

掌握大中華市場脈動 亞洲專業華文生技產業月刊

新創公司Generation Bio加速基因療法開發

2018-03-01 / 記者 李虎門
近日,基因療法新創公司GenerationBio宣佈,已完成了1億美元的B輪融資。其所得款項將用於推動GenerationBio前兩種候選藥物的臨床研究申請(IND),以及視網膜、中樞神經系統和肺部遺傳疾病的計畫。GenerationBio於2016年在美國麻州劍橋市創立,這家公司創辦人是由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高級研究員RobKotin所籌辦,其關鍵技術是RobKotin發現的一種非病毒...

中研院將鎖定研發新型抗生素

2018-03-01 / 記者 李虎門
由於人類長久以來不當地使用抗生素,加上地球暖化與全球化,使細菌產生抗藥性的狀況日趨嚴重,在缺乏有效治療的情況下,抗藥性細菌已對人類健康形成重大威脅。因此,研發新型的抗生素以對付抗藥性細菌,是人類目前亟需努力的方向。 天然物(naturalproducts)一向是抑菌劑的重要來源之一。為了尋找新的細菌轉醣酶抑制分子,中央研究院博士生吳韋伸(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所)在中研院基因體中心院士翁啟惠與博士鄭婷...

美團隊用AI發明Y-trap雙功能免疫療法

2018-02-27 / 記者 李虎門
以抗PD-1/PD-L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首的癌症治療方式,為這世界帶來重大變革。在這成功之下,科研人員也正在開發下一代腫瘤免疫療法,以提高它們的效果,延長它們的耐久。 近日,有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慧(AI),在腫瘤免疫療法的設計上,取得了驚喜的進展。通常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黑色素瘤,乃至淋巴瘤等常見癌症會透過免疫抑制的機制,逃脫免疫系統的監控。而當下的免疫療法正是透過抑制PD-1/PD-L1...

美團隊逐步抑制BACE1 成功在小鼠逆轉AD

2018-02-26 / 記者 李虎門
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科學家找到了很多目標。其中,β-澱粉樣蛋白裂解酶(BACE)就是熱門靶點之一。近期,《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一篇報告顯示,逐步抑制BACE1酶,能夠完全清除小鼠大腦內澱粉樣蛋白病斑的形成,改善動物的認知、記憶能力。這一研究由美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Clinic)的Lerner研究所完成,為研發靶向BACE1的抗癡呆藥物提供...

肥胖者接受癌症治療後,生存時間是標準患者數倍

2018-02-25 / 記者 李虎門
肥胖,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然而,誰能想到,對於一些接受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的癌症患者來說,肥胖,居然是件好事呢?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JenniferMcQuade及其團隊,透過6個獨立佇列的回顧性Meta分析發現,接受轉移性黑色素瘤標靶藥物治療,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男性患者,BMI在30以上的肥胖群體與BMI在正常範圍內的相比,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幾乎是翻了一倍,且死亡風...

手術和麻醉會影響記憶嗎?

2018-02-25 / 記者 李虎門
近日,一項發表在《Anaesthesia》上的研究發現,經歷手術和麻醉的病人在某些記憶測試中的表現,與一般人相比,稍微有點差。這項研究包含312名經歷手術的參與者,以及652名未經歷手術的參與者(平均年齡為50歲)。依照不同次數的測試發現,有經歷過手術的患者,與暫時記憶能力下降有關,其測試得分下降範圍為1-30分。670名最初記憶正常的參與者中,有77名出現記憶異常,其中18%為手術患者,10%為...

生醫方案執行中心舉行「2018台灣經貿之夜」

2018-02-24 / 記者 李虎門
近日,日本醫療業界大型綜合性醫療博覽會MEDICALJAPAN2018於21至23日在日本大阪舉辦。本次MEDICALJAPAN2018由7大專業展會組成,內容涵蓋整個醫療領域,包括各種與醫療通訊技術、醫療器械設備、護理用品、先進醫療技術、製藥等相關的產品、技術及服務聚集展出。其中,由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執行中心(生醫方案執行中心)主辦、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台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貿協大阪台...

心誠鎂取得印尼上市許可 並與藥廠Pharos合作

2018-02-23 / 記者 李虎門
心誠鎂行動醫電股份有限公司(HCmedInnovations,下稱心誠鎂)於近日宣布,旗下產品已通過BPOM印尼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認證,並將與印尼大藥廠Pharos及其通路藥局Century合作,向印尼引進創新的篩孔霧化器DeeproTM。印尼擁有2.61億人口,是全球人口第四大國。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按疾病類別劃分,印尼的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健保負擔(DALYs/1000capita...

華人張康 用AI診斷眼部疾病

2018-02-23 / 記者 李虎門
日前,《Cell》期刊上的封面,是一張大大的「眼睛」,也是本期《Cell》期刊所關注的研究焦點。在眼科治療中,視網膜斷層攝影(OCT)的技術是最常被使用的診斷技術之一,每年的使用總數超過3,000萬次。即透過視網膜組織的高分辨率圖像,讓醫生們能夠精準地判斷眼部疾病,並提供治療方案。圖片來源︰《Cell》cover但如果,我們能使用AI技術來處理這些圖片,無疑將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效率,乃至提高診斷的準...

首款腦創傷血液檢測獲FDA批准

2018-02-23 / 記者 李虎門
創傷性腦損傷(TBI)生物標記物開發的先驅BanyanBiomarkers,Inc.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核准BanyanBTI(腦創傷指數)的重新審理(DeNovo)申請。BTI是一種體外診斷性血液檢測,可輔助評估疑似TBI(又稱腦震盪)患者。經由BanyanBTI發現,腦損傷後,血液中很快出現2種腦專一性蛋白質生物標記物(UCH-L1、GFAP),為評估疑似輕度TBI患者提供...

順藥完成中美兩大市場佈局

2018-02-22 / 記者 李虎門
順天醫藥生技(以下簡稱順藥,代號6535)今日(22)宣布,旗下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新藥LT3001取得美國專利(專利號:US9890193),專利保護至2034年6月止。根據WHO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500萬人腦中風,並可分為出血性與缺血性兩大類,前者約佔20%,後者則約佔80%左右。更驚人的是,全球因為腦中風而死亡的人數達到500萬人、有500萬人終身殘障,且需要照護,形成極大的醫療與社會福利負...

時機就是一切! 美團隊揭開基因的生理時鐘

2018-02-22 / 記者 李虎門
自然界的生命活動都存在著晝夜交替的習性,也是我們常說的生理時鐘。一篇來自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InstituteforBiologicalStudies)的報告發現,在許多組織和大腦區域中,有將近80%的基因活動都遵循晝夜交替,這也是將生理時鐘與基因轉錄聯繫起來最全面的研究。 論文作者SatchidanandaPanda指出,「我們首次建立了每日基因表達的參考圖譜,而該圖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