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果蠅全腦!中研院+清大三維光學顯微技術 探大腦記憶機制

2019-11-13 / 記者 巫芝岳
今(13)日,由中研院助研究員陳壁彰領導的團隊與江安世院士合作,將生物組織在顯微鏡下變得透明,並運用「透化層光定位顯微鏡」,成功解構果蠅全腦的多巴胺神經網路,看見記憶蛋白在特定神經細胞突觸上的新生。研究論文已於10月18日刊登於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近期,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壁彰,與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暨腦科學中心主任的江安世共同開發了「透化層光定位顯微鏡」...

蔡金吾創新遺傳篩選法 攻克大腦異常疾病

2019-11-11 / 記者 李林璦
陽明大學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蔡金吾副教授針對大腦發育異常疾病開發了新的遺傳篩選方法,可以透過子宮內電穿孔植入跳躍基因來誘發體細胞突變,再以雙光子顯微鏡觀察神經幹細胞的發育,藉此找到目前未知的致病基因,有望在未來轉換成拯救生命的關鍵靶點,其建立的新遺傳篩選方法也將成為尋找大腦發育異常疾病的新平台。 在大腦的神經發育過程中,從神經幹細胞要發育成神經細胞,中間要經過發育、分裂、分化、遷移等步驟,若其中一個...

幹細胞回春!劍橋研究團隊發現大腦幹細胞老化關鍵

2019-08-19 / 記者 李林璦
近(14)日,Wellcome-MRC劍橋大學幹細胞研究所跨領域的研究團隊,以老鼠腦部為實驗對象,發現了能將老化的大腦幹細胞,轉變為年輕、健康狀態的新方法。該篇研究發表於《Nature》。 研究團隊首先比較不同年齡老鼠的大腦,以便了解腦硬化對於一種大腦幹細胞——寡突膠質前驅細胞(oligodendrocyteprogenitorcells,OPCs)—&mdas...

美科學家把人類大腦類器官送上太空 研究巴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

2019-07-23 / 環球生技
編譯/高鈺燕(環球生技雜誌實習記者)美國時間21日,美國國家幹細胞基金會(NSCF)宣布,為探討微重力(microgravity)對細胞的影響,紐約幹細胞基金會(NYSCF)研究所將和太空科學研究公司SpaceTango合作,把帶有巴金森氏症(PD)與多發性硬化症(MS)的腦細胞模型送到國際太空站(ISS)30天,期望藉此找出神經退化性的致病機轉,發現新的見解以加速藥物或其他治療的發展。NSCF表...

上頂醫學用影像診斷失智風險

2019-07-22 / 記者 吳培安
上頂成立於2017年12月,技轉臺灣大學醫學院曾文毅教授的腦部擴散式磁振造影(DiffusionSpectrumImaging)技術為基礎,結合機器學習(MachineLearning)技術,打造出一套非侵入式的腦神經纖維示蹤技術(Tractography),提供腦神經年齡退化程度的評估服務,鎖定了失智症早期診斷的醫療需求。 失智症(Dementia)是一種神經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也是全世界未被滿...

超高磁場MRI 完成史上最高解析大腦結構掃描

2019-07-09 / 記者 彭梓涵
日前,波士頓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花了100個小時,完成了一名保存良好的捐贈大腦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顯示了大腦完整結構、細節,這可使研究者更深入了解解剖學細微變化,以及大腦的相關疾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2017年批准SiemensHealthcare旗下MagnetomTerra全球第一台用於臨床用的7Tesla超高場磁振造影,而後越來越多大型醫院使用它來診斷和研究疾...

《Nature》大腦神經細胞入侵腫瘤細胞!?

2019-06-18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法國國家健康及醫學研究院(INSERM)ClaireMagnon的研究團隊表示,在一項小鼠研究中發現,一種來自大腦神經細胞形成區域的神經祖細胞(neuralprogenitorcell),發生遷移至前列腺腫瘤中,這些細胞入侵腫瘤微環境並產生新的神經細胞,該研究發表在《Nature》上。 在2008年研究中,就發現在前列腺腫瘤中出現新形成的神經細胞,其與惡性腫瘤的發展和腫瘤擴散到體內的其他位置...

《Nature》抑制CD22可以恢復衰老大腦中小膠質細胞的吞噬活性

2019-04-11 / 記者 彭梓涵
編譯/駐校記者連君茹史丹佛大學團隊成功找到調控小膠質細胞清潔能力的CD22蛋白,實驗證實抑制CD22可以恢復衰老小鼠中小膠質蛋白的清潔能力,減少大腦中的蛋白堆積,改善小鼠的認知。此研究結果已於日前(3)發表於《Nature》期刊上。小膠質細胞會吞噬作用大腦中錯誤的神經元連結或蛋白質。在神經退化性疾病與衰老相關疾病中,小膠質細胞的清理功能會受到嚴重干擾。研究人員挑選3000多個蛋白質編碼基因,發現剔...

《Nature Medicine》戰爭未停 科學家於老年人大腦中發現新生神經元證據

2019-03-27 / 記者 薛瀹熢
成年人腦中是否能夠新生神經元一直是科學界爭論已久的問題,本次來自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UniversidadAutónomadeMadrid)的科學家在成年人的海馬迴中發現了新生神經細胞的證據,其中甚至連高齡87歲的老人也顯示出新生神經細胞的跡象。科學家表示,樣本採集與固定的步驟本身可能是影響觀測的重要因素。此研究結果於25日發表於《NatureMedicine》。來自西班牙的研究人...

《Science》記憶運作新發現 大腦的漣漪狀活動

2019-03-07 / 記者 薛瀹熢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新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在調用記憶時,大腦會出現快速的活動「漣漪」在腦中擴散,此研究結果暗示了這些漣漪可能是大腦記憶運作的關鍵部分,他們的研究結果於1日發表於《Science》。本研究招收了14名患有癲癇的病人,在治療癲癇的過程中,這些患者的腦部被接上電極。這些電極也允許科學家觀測這些人學習過程中的腦部神經活動。實驗中,受試者被要求記憶兩個一組的單詞。學習過後三分鐘,科學...

《PNAS》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有關!?大腦中胰島素訊號受損影響認知

2019-02-20 / 記者 李林璦
哈佛醫學院附屬的佳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DiabetesCenter)的研究人員發現大腦中胰島素訊號受損會對認知、情緒和新陳代謝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導致阿茲海默症。該研究於日前(14)發表於《PNAS》。 先前研究顯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其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於一般人,而胰島素及IGF受體受損會使認知能力下降、失智、憂鬱及焦慮的機率增加,也發現在同時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的患者大腦中...

睡眠不足將導致大腦中阿茲海默症相關蛋白質含量上升

2019-01-28 / 記者 薛瀹熢
根據24日發表於《Science》的研究結果指出,睡眠不足將導致大腦中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蛋白質tau蛋白與澱粉樣β蛋白(amyloid-beta)上升,顯示出睡眠不足與阿茲海默症間的風險與關聯。在先前類似的研究中,主要聚焦於大腦中澱粉樣β蛋白含量與睡眠的關係。本次的研究中,由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家DavidHoltzman所指導的研究團隊指出,在睡眠剝奪的成人腦脊髓液中,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