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大腦的老化衰退與神經元突變累積的直接證據!
2017-12-26 / 記者 徐淨
近期(7日),發表在《Science》的一篇文獻證實大腦神經元當中突變的累積和大腦衰老、變性(braindegeneration)的關聯性。並且發現,患有遺傳性早衰疾病(導致早期大腦變性)的人群中,突變的累積速度更快。來自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透過針對單個神經元進行全基因組定序,發現了隨著年齡增長,單個神經元突變累積的有力證據。論文共同通信作者、波士頓兒童醫院遺傳學與基因組學系主...
法蘭克福團隊分析大腦模塊組織模式
2017-11-28 / 記者 趙育麟
近日,發表在《Scientific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個體智力差異與大腦功能模塊集成模式緊密相關。這是由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心理系教授ChristianFiebach的團隊,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與現代圖形理論網絡分析技術相結合,對超過300人的大腦進行了掃描,探究人類智力的神經生物學研究。該研究表明,對於更聰...
光遺傳學大躍進 成功操控大腦單一神經元!
2017-11-24 / 記者 趙育麟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法國巴黎第五大學研究團隊公佈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結合新型光敏蛋白soCoChR與雙光子電腦生成全息技術(computer-generatedholography,CGH),實現了對大腦中單個神經元的光敏操作,並將反應時間壓縮至1毫秒內。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11月的《NatureNeuroscience》期刊上。以過去的技術來說,沒有辦法如此精準地操控單一神經元,一方面神...
《Nature》:恢復自閉症大腦功能的療法
2017-11-12 / 記者 王柏豪
根據一項來自德州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研究中心(UniversityofTexasSouthwesternMedicalCenteratDallas簡稱,UTSW/UTSouthWestern)的腦科學研究,科學家已經鑒定出了一組可以恢復自閉症患者大腦功能的療法,找到了這些自閉症患者體內缺乏對維持神經元連接至關重要的基因。CraigPowell博士的研究團隊發現了KCTD13基因,這是位於16號染色體...
北醫北科成立智慧大腦科技中心
2017-10-31 / 記者 徐淨
今(31)日,臺北科技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下略稱北科與北醫),聯合於北醫醫學模擬教育中心舉辦「智慧大腦科技研究合作平台合作意向書簽署記者會」,宣布以兩校特色專長成立「智慧大腦科技中心」,並於記者會現場展示兩校跨領域成果。北醫副校長吳介信表示,北醫已累積多年腦科學及醫療研究成果,要繼續共同推動醫療資訊科技,最重要就是結盟夥伴。透過和北科互補研究專長「強強結合」,整合北科資訊、電機等技術平台,共同開發...
《防彈腦力》破解提升腦力的秘密
2017-10-20 / 記者 林以璿
「防彈」的意思是抗毒素、抗體內發炎,這是《防彈腦力》作者DaveAsprey獨創的詞彙。他指出,大腦不是因為年齡而退化,而是因為錯誤的飲食、毒素,讓我們的腦力透支了!腦力提升的關鍵,就是要讓更多的能量能被大腦利用。文/DaveAsprey 責任編輯/林以璿想想你的智慧型手機,當你第一次把它從盒子裡拿出來時,它是那麼快速、有效率,對不對?電池充飽電就可以用很久,表現正值巔峰。接著你開始下載應用程...
CRISPR 大進化!編輯大腦神經細胞
2017-10-20 / 記者 徐淨
以往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無法應用在不再進行細胞分裂的神經細胞,但昨(19)日,馬克思普朗克加州神經科學中心(MaxPlanckFloridaInstituteforNeuroscience,MPFI)發表指出,該中心研究團隊改進了這項強大的技術,完成在成熟神經細胞進行編輯。為了修改這項缺陷,研究團隊將CRISPR-Cas9結合腺病毒(adeno-associatedvirus,AAV)作為載體...
Klotho蛋白提升大腦認知能力 有望治療神經退化疾病
2017-08-11 / 記者 蔡立勳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副教授DenaDubal,其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有一種關鍵的天然蛋白—Klotho,可改善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小鼠的認知和運動能力,為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治療帶來新希望,相關研究結果已於8月8日發表在《CellReports》。早先的研究發現,因突變而造成Klotho蛋白高度表達的小鼠,可延長壽命、減緩衰老造成的認知能力衰退,並且間接刺激神經的NMDA受體,...
神經科學之父帶你一窺「大腦之美」
2017-07-21 / 記者 蔡立勳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神經科學之父卡哈爾,畢生致力大腦研究,繪有超過3,000幅腦神經系統圖稿,完整度與精準度迄今無人能敵。《大腦之美》一書,收錄80幅他的經典手繪稿,加上多位神經科學與藝術評論專家的文章,讓讀者從更多面向,認識這位傑出的跨領域科學藝術家。文/林鐸.金恩(LyndelKing)、艾立克.希梅爾(EricHimmel) 責任編輯/蔡立勳人體型態,是西方藝術最重要的主題,因此「解剖學圖...
利用工程改造技術 穿越大腦的屏障
2017-07-09 / 記者 李虎門
如何使藥物進入腦部是醫學治療上的一大挑戰,因為大腦被一層緊密的細胞所覆蓋,稱為血腦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以隔絕外物進入腦中。雖然血腦屏障能阻擋有害的化學物質和細菌進入大腦,同時也阻擋了將近95%口服或靜脈注射的藥物,使得醫生要治療神經退化疾病時,就必須使用侵入性的方式在病人頭骨上鑽洞,把藥物注射到腦中。最近,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VivianaGradinar...
果蠅大腦內建指南針 科學家發現神經元環路
2017-06-10 / 環球生技
5月4日一項線上發表於《Science》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owardHughesMedicalInstitute,HHMI)的研究人員發現果蠅大腦中的一個神經元環路(aringofneurons)扮演著類似指南針(compass)的作用,幫助果蠅知其身處何處。其實,該團隊在兩年前就已發現果蠅大腦中有一個大約由50個神經元所組成的一個環路,且這些神經元似乎有著導航的作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