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斯泰來斥資4.2億美元 攜手以色列Minovia 開發粒線體細胞療法

2021-08-02 / 記者 巫芝岳
近(30)日,日本藥廠安斯泰來(Astellas)宣布和以色列生技公司MinoviaTherapeutics,達成一項總計4.2億美元的交易,共同推進「粒線體疾病」異體(allogeneic)細胞療法的商業化,安斯泰來已先支付2000萬美元預付款給予Minovia。該合作將側重於異體粒線體細胞療法,由安斯泰來負責提供基因工程誘導的多功能幹細胞(iPSC),Minovia則提供粒線體增強治療平台(m...

指標醫院梅奧診所:揭粒線體失能與新冠急性腎損傷有關 

2021-07-26 / 記者 劉端雅
近日,梅奧診所(MayoClinic)的一項研究發現,粒線體失能(mitochondrialdysfunction)常見於與新冠肺炎(COVID-19)相關的腎損傷。敗血症(sepsis)引起的腎損傷,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急性腎損傷相類似,對感染引發的免疫反應有著關鍵作用,該研究發表在《MayoClinicProceedings》。該研究指出,根據去年發表的研究,超過三分之一的住院新冠患者報告有急性腎...

《Nature》子刊:揭密粒線體代謝關鍵蛋白 有望為代謝疾病制定新策略

2021-07-20 / 記者 彭梓涵
近(13)日,德國佛萊堡大學(UniversityofFreiburg)生化與分生研究所,發現並證明DYRK1A訊息蛋白是調控粒線體外膜移位酶(TOM)複合體,使細胞代謝重要酵素更具滲透性的關鍵蛋白。此研究結果能更了解粒線體代謝異常疾病,並有望為治療制定新的策略。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 粒線體外膜移位酶(translocaseoftheoutermito...

模擬粒線體活細胞模型登權威雙期刊 兒童粒線體疾病治療帶來一線希望

2021-07-16 / 實習記者 蕭宇軒
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VPISU)的生醫科學與病理生物研究團隊,成功建立能夠模擬粒線體疾病的活細胞模型。這些細胞模型將為藥物研究和未來對疾病的研究打下基礎。該研究並已於5、6月前後發表於《Mitochondrion》和《BMCMolecularandCellBiology》。 粒線體是透過電子傳遞鏈產生ATP給予細胞能量,而傳遞鏈由五個蛋白質複合物組成。粒線體疾病患者可能在複合體Ⅰ或Ⅱ中存在...

「粒線體之父」魏耀揮 臺灣iPS幕後推手

2021-06-21 / 記者 吳培安
有臺灣「粒線體之父」稱譽的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魏耀揮,是我國20餘年來生醫發展重要的幕後推手,他埋首粒線體疾病研究40年累積下來的檢體,也在iPS細胞技術問世後,成為推動建置我國人類疾病模型iPS細胞庫最重要的貢獻者。撰文/吳培安魏耀揮是臺灣生物醫學發展上功不可沒的指標性學者,不僅先後於陽明大學任教三十餘年,更在2009年出任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在北海岸的三芝從無到有,建起極具醫學人文與自然景觀的醫...

英國Biobank 35.8萬人大規模研究 首揭粒線體DNA與一般疾病、身體特徵關聯

2021-05-19 / 記者 吳培安
近(17)日,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發表一份取自英國人體資料庫(UKBiobank)、多達35.8萬人的大規模樣本關聯性分析成果,並指出:以往被認為對一般疾病關聯很小的粒線體DNA遺傳變異,可能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的風險,也會影響到身高、壽命(lifespan)、血液生化值和肝腎功能等。這篇研究發表在《NatureGenetics》。 在此研究中,研究團隊利用UKBiobank中3...

《Science》子刊:揭密粒線體能量代謝與衰老、癌症關鍵機制

2021-02-22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9日,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TheKarolinskaInstitute)研究人員發現,蛋白質的甲基化中的主要甲基提供者—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濃度,直接影響果蠅跟小鼠的粒線體功能,並與衰老及癌症進程有關。這項研究發表於《ScienceAdvances》。單碳代謝(one-carbonmetabolism)異常已被認為與癌症的形成有關,也是粒線體功能障礙的早期指標。細胞...

《Cell》子刊:粒線體DNA研究方法再突破! 「壓力」送粒線體入細胞

2020-12-31 /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29)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瓊森癌症中心(JonssonComprehensiveCancerCenter)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項以壓力驅動,將分離的粒線體及其內的DNA,安全送入哺乳類細胞內的技術,對粒線體DNA的研究提供了有效且簡便的方法,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ellReport》。研究團隊成功利用這項稱為「MitoPunch」的技術,在哺乳動物的纖維母細胞(flbr...

德研究:基因編輯粒線體蛋白 重建腦傷神經元

2020-11-18 / 記者 吳培安
編譯/吳培安 近(17)日,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研究中心(HelmholtzZentrumMünchen)環境健康研究中心,與慕尼黑大學(LMU)的神經再生研究團隊發現,想要重建腦傷者的神經元(neuron),不僅可以靠神經元移植或幹細胞分化,也可以直接透過腦內固有的神經膠細胞(glialcells)轉化得來,而且可透過粒線體蛋白的基因編輯增加轉變的效率。這份研究發表在《CellStemC...

科學家發現粒線體酵素CYP2D6有望成為帕金森氏症新標靶

2019-06-23 / 記者 吳培安
近(21)日,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存在於粒線體中的酵素CYP2D6有機會成為帕金森氏症的新藥標靶。他們在小鼠實驗發現,CYP2D6和某些香菸、酒精或是某些食物中成分代謝而成的毒素代謝有關,抑制CYP2D6能夠減少小鼠的類帕金森氏症症狀。這份研究成果刊登在《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帕金森氏症至今仍找不出單一致病成因,但有許多化合物被認為會導致這種疾病,例如...

調節粒線體生物能量 新一代糖尿病藥物Imeglimin 臨床三期成果積極

2019-04-11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9),從德國Merck拆分出來的法國生物技術公司Poxel其與日本合作夥伴住友製藥(SumitomoDainipponPharma)宣布,其新一代抗糖尿病藥物-粒線體生物能量增強劑Imeglimin治療糖尿病晚期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數據積極,有望為明年在日本申請新藥上市鋪了一條康莊大道。 本次臨床3期試驗稱為TIMES1,招募213名日本患者,每天以1,000mg劑量的Imeglimin治療兩...

《Nature Communications》細胞凋亡型癌症藥物有效性可能受細胞粒線體含量影響

2019-03-28 / 記者 薛瀹熢
有的時候癌症明明有相同的基因型卻對於同樣的治療表現出不同的有效性,導致治療結果歧異。來自西奈山(MountSinai)醫院與IBM的研究人員發現,這樣的問題有可能是歸因於細胞中的粒線體含量差異所造成的。他們的研究結果在21日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在複製細胞的群體中,我們可以看到擁有同樣基因型的細胞卻對環境做出不同的表現,我們可以比例反應(fractionalr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