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名錄
介紹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新聞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新聞首頁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要聞
政策法規
數位醫療
論壇回顧
商情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投資評析
展望說明
產業名錄
名家
名人專欄
人物專訪
專家觀點
動態
活動看板
公司報導
生醫永續(CSR)
本刊公告
生醫徵才(待開放)
影音
影音報導首頁
生醫名人錄
產業報告
展會直擊
技術領航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雜誌
買書
文章查詢
標籤:粒線體
粒線體
頭頸癌
粒線體基因
2022-05-06 /
記者 劉馨香
陽交大揭粒線體基因調控癌細胞 有望成偵測頭頸癌標記
今(6)日,陽明交通大學表示,口腔生物研究所教授黎萬君與謝宜達博士研究團隊,證實粒線體轉錄因子(TFAM)及粒線體DNA(mtDNA)調控了癌細胞的特性,促進癌細胞的生長、惡化,顯示粒線體基因分子有潛力成為偵測頭頸癌的標記。該研究成果刊登在《CellDeathandDisease》,並獲選為該系列期刊的每月精選。針對正常細胞癌化的原因,黎萬君與謝宜達團隊不是從基因突變的觀點,而是從細胞代謝的角度切...
專題報導
粒線體
魏耀揮
2022-03-15 /
記者 王柏豪
臺灣粒線體醫學35年創下的歷史
有臺灣「粒線體之父」稱譽的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特聘研究員、兼任粒線體醫學暨自由基研究院院長魏耀揮,畢生的研究學思歷程,堪稱是臺灣粒線體醫學的歷史,他創立了「亞洲粒線體醫學暨研究學會(AsianSocietyforMitochondrialResearchandMedicine)」以及「臺灣粒線體醫學暨研究學會」,不僅帶動亞洲粒線體醫學的發展,更奠定臺灣成為粒線體研究的領導地位。2...
神經科學
Tau蛋白
粒線體
阿茲海默症
2022-01-24 /
記者 巫芝岳
《Cell》突變Tau蛋白影響粒線體功能! 首揭Tau完整交互作用 盼助神經退化疾病治療
美國時間20日,加州巴克老化研究所(BuckInstituteforResearchonAging)的科學家,首次揭開已知和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相關的Tau蛋白突變,是如何影響神經細胞粒線體功能,及神經細胞最終如何釋放Tau蛋白,使其擴散到整個大腦的完整機制;對未來相關療法開發,可能提供莫大的助益。該論文發表於期刊《Cell》。該研究團隊使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衍生的神經細胞,透過...
粒線體
2021-10-08 /
記者 巫芝岳
《Nature》奧科學家解開粒線體關鍵蛋白質結構之謎 為疾病治療奠基礎
近(6)日,奧地利科技學院(ISTAustria)的科學家,解開在所有哺乳動物粒線體蛋白質「超複合物」(supercomplexes)中,唯一結構仍未知的「CIII2CIV」超複合物,可說為這些蛋白質複合物的作用機制,拼上最後一塊拼圖,也幫粒線體疾病的新療法奠定更多科學基礎。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在粒線體進行細胞呼吸時,電子傳遞鏈(electrontransportchain)中,...
粒線體
胜肽
2021-09-09 /
記者 劉馨香
粒線體療法新創CohBar 開發市場首見衍生胜肽治NASH藥獲美專利
美國時間8日,專注於開發基於粒線體的療法(MBT)的CohBar公司宣布,其獲得美國專利(No.11,111,271),涵蓋CohBar的主要候選藥物CB4211和相關成分,以及治療方法,包括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方法。新專利的期限至少到2037年,這不包括CohBar可能有權獲得的任何專利期限延長。若CB4211在美國獲得批准,新專利將有資格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橘皮書(...
粒線體
2021-07-16 /
實習記者 蕭宇軒
模擬粒線體活細胞模型登權威雙期刊 兒童粒線體疾病治療帶來一線希望
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VPISU)的生醫科學與病理生物研究團隊,成功建立能夠模擬粒線體疾病的活細胞模型。這些細胞模型將為藥物研究和未來對疾病的研究打下基礎。該研究並已於5、6月前後發表於《Mitochondrion》和《BMCMolecularandCellBiology》。 粒線體是透過電子傳遞鏈產生ATP給予細胞能量,而傳遞鏈由五個蛋白質複合物組成。粒線體疾病患者可能在複合體Ⅰ或Ⅱ中存在...
粒線體
BIOBANK
英國
2021-05-19 /
記者 吳培安
英國Biobank 35.8萬人大規模研究 首揭粒線體DNA與一般疾病、身體特徵關聯
近(17)日,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發表一份取自英國人體資料庫(UKBiobank)、多達35.8萬人的大規模樣本關聯性分析成果,並指出:以往被認為對一般疾病關聯很小的粒線體DNA遺傳變異,可能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的風險,也會影響到身高、壽命(lifespan)、血液生化值和肝腎功能等。這篇研究發表在《NatureGenetics》。 在此研究中,研究團隊利用UKBiobank中3...
粒線體
2020-12-31 /
記者 巫芝岳
《Cell》子刊:粒線體DNA研究方法再突破! 「壓力」送粒線體入細胞
編譯/巫芝岳近(29)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瓊森癌症中心(JonssonComprehensiveCancerCenter)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項以壓力驅動,將分離的粒線體及其內的DNA,安全送入哺乳類細胞內的技術,對粒線體DNA的研究提供了有效且簡便的方法,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ellReport》。研究團隊成功利用這項稱為「MitoPunch」的技術,在哺乳動物的纖維母細胞(flbr...
粒線體
帕金森氏症
科學要聞
神經毒素
2019-06-23 /
記者 吳培安
科學家發現粒線體酵素CYP2D6有望成為帕金森氏症新標靶
近(21)日,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存在於粒線體中的酵素CYP2D6有機會成為帕金森氏症的新藥標靶。他們在小鼠實驗發現,CYP2D6和某些香菸、酒精或是某些食物中成分代謝而成的毒素代謝有關,抑制CYP2D6能夠減少小鼠的類帕金森氏症症狀。這份研究成果刊登在《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帕金森氏症至今仍找不出單一致病成因,但有許多化合物被認為會導致這種疾病,例如...
免疫療法
T細胞
粒線體
癌症疫苗
Science
科學要聞
細胞分裂
葡萄糖
2018-09-15 /
編採中心
T細胞不需依靠葡萄糖也能增強免疫反應
編譯/陳思宇主要成員來自科羅拉多大學Anschutz校區的研究團隊發現,由疫苗誘導的特定T細胞不需要葡萄糖的能量供應,也能快速增殖,進而有效增強特異性抗原的免疫反應,這項發現對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的最新進展發表於最新的《ScienceImmunology》。近年來T細胞生物學的其中一個受矚目的研究項目,是鑑定和操縱促進T細胞細胞分裂的因子、記憶T細胞(memoryTcell)...
粒線體
科學要聞
mitochondria
cancer
2018-09-14 /
記者 薛瀹熢
《Nature Communications》控制粒線體幫助殺死癌細胞
來自北海道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浸潤性乳腺癌(invasivebreastcancer)中與粒線體分布相關的分子,並發現了一條影響粒線體分布至細胞邊緣並增加癌細胞侵襲性的途徑。當此一途徑被抑制時,粒線體會聚集在細胞中,並大量產生活性氧化物(ROS)–一類自由基。透過粒線體產生的過量ROS直接殺死癌細胞。此一研究結果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當細胞移動時,細胞質中的粒...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粒線體
2017-07-08 /
環球生技
體溫可能比37度高? 粒線體運作溫度可高達50度
一般健康的人,體溫皆維持在36~37℃的恆溫水準,但最近的研究顯示,當我們的細胞在發揮其功能時,或許會更「熱」一點!一項來自法國、韓國和德國等多國的共同研究發現,人類細胞中粒線體的內部溫度在「運作」時可高達50℃,此項結果將有可能顛覆過去生物學的基礎研究,相關文章已於5月2日發表於《bioRxiv》。以目前測量溫度的技術,是無法測量細胞中粒線體溫度的微小變化,因此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新方法「Mito...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Outlook 2030 臺灣生技醫藥技術在哪裡?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醫說】細胞治療1:讓細胞治療成患者新「膝」望!完備細胞儲存法規 保障病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