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腸道菌群差異影響藥效 三分之二藥物被代謝!?
2019-06-12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3),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顯示,生活在腸道中的細菌可能會在藥物進入血液前將其進行代謝,進而影響了藥物的實際療效,此項研究成果將揭示為何許多藥物對每個人的療效不同,並有望在未來,依據腸道菌相的組成來調整藥物的開立,以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測試了271種口服藥物,包括常見的抗憂鬱藥Prozac(Fluoxetine)、降血壓藥Cardizem®(Dilti...
腸內菌立大功! A型血可望轉化為O型一解血荒問題
2019-06-11 / 記者 吳培安
今(美國時間10),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PeterRahfeld等人發現特定腸道細菌製造的酶能夠將A型血的抗原醣分子抹除、成為任何人都可以接受輸血的O型血。這項技術有機會解決全球各地血庫的短缺問題,受到醫界高度矚目,並刊登在《NatureMicrobiology》。研究團隊從人類糞便中分離出細菌黏蛋白酶(mucinase)的基因片段,並利用實驗室大腸桿菌中擴增黏蛋白酶的產量,接著測試...
FDA核准首項舒緩青少年腸躁症疼痛用醫療器材
2019-06-10 / 記者 吳培安
近(7)日,美FDA核准首項用於青少年大腸激躁症(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舒緩腹痛的醫療器材IB-Stim。這項醫材需處方簽使用,是種一次使用性耳後神經電刺激器晶片裝置,它會發出低頻電脈衝刺激腦神經分支,以減輕IBS帶來的腹痛。本次FDA核准主要是根據已發表的臨床研究數據,包括50名11-18歲的IBS患者,其中27位接受IB-Stim的治療,其餘為安慰劑裝置組。測量...
NIH人類微生物相計畫第二階段成果出爐 揭示腸道炎症、糖尿病及早產關聯
2019-05-31 / 記者 吳培安
昨(美國時間29),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人類微生物相計畫(HMP)第二階段公布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揭示了微生物相在腸道炎症(IBD)、第二型糖尿病、孕婦早產的角色,這些研究成果登在《Nature》和《NatureMedicine》期刊。刊登於《Nature》的兩篇研究中,第一篇檢視了腸道炎症患者的菌相,發現患者腸道的菌落組成和宿主的免疫反應比起常人來得更不穩定;在第二篇研究中,研究團...
腸道菌研究 癌症治療新寶庫
2019-05-18 /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上(4)月,多篇國際重磅研究接連發布,結果一致支持腸道環境在癌症診斷及治療扮演關鍵角色。隨著腸道菌與癌症間的關係愈來愈明確,當前癌症治療的思維及方式恐將隨之改變,牽動巨大的醫藥板塊重組。首先,頂尖醫學期刊《NatureMedicine》於4月初,同期刊載兩篇由歐洲分子醫學研究中心-EMBL與義大利Trento大學所分別發起的腸道菌群與大腸癌研究。兩篇研究囊括全球近十個國家專業團隊,分析七個國家的大...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懷孕期的高脂飲食可能影響腸母體道菌相及胎兒發育
2019-05-14 / 記者 薛瀹熢
據12日發表於《TheJournalofPhysiology》的研究顯示,懷孕母體的飲食狀況可能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菌相,並造成懷孕期間的腸道屏障(gutbarrier)效果下降,並影響孕婦代謝以及胎兒出生後的腸道功能。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小鼠中的研究發現,當餵食懷孕中的小鼠高脂肪飲食(HFD)時,將導致母體的腸道菌相改變,同時,能夠阻止腸內容物進入血流的腸道屏障,通透性將增大,並...
腸道微菌叢植入合併免疫檢查點療法 初步測試結果良好
2019-04-12 / 記者 李林璦
上周,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ofCancerResearch,AACR)2019年會中發表了兩項利用腸道微菌叢植入療法(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MT)針對免疫藥物治療無效的癌症患者進行治療,可讓腫瘤停止生長甚至縮小,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該結果僅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在AACR會議上,由以色列舍巴醫療中心(ShebaMedic...
改善腸道微生態 抗癌新方向
2019-04-06 /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上(3)月11日,國際著名藥企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宣布與腸道微生態新藥公司(SeresTherapeutics,後簡稱Seres)簽署一項為期三年的合作協議。根據這項協議,AstraZeneca將在兩年內,分三期支付Seres2,000萬美元,共同開發能從患者的微生物態(Microbiota)預判或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的檢測產品及藥物。AstraZeneca還承諾將另外支付Ser...
《Science》腸道微生物可經特殊構造釋放物質與免疫系統交流
2019-03-12 / 記者 薛瀹熢
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現,人體內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可能透過膜上的尖勾狀構造釋放物質。科學家相信,這樣的構造有可能是微生物用於與免疫系統溝通,以免遭到免疫細胞攻擊的機制。此研究結果於8日發表於《Science》。由於人類的腸道提供了微生物絕佳的生存環境,但也因此使得腸道很容易受到微生物感染,為了因應這些潛在危險份子,人類的腸道中布滿了隨時準備大開殺戒的免...
《Nature》發現腸上皮淋巴細胞新功能 小鼠就算吃高糖高脂也不會發胖
2019-02-09 / 記者 李林璦
腸道上皮細胞除了具有免疫功能外,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淋巴細胞還與代謝功能相關,整合素(integrin)β7與上皮內淋巴細胞(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s,IEL)散佈在整個小腸上皮細胞並調節代謝,缺乏整合素β7的小鼠就算攝取高脂高糖的飲食,也不會產生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與粥狀動脈硬化等代謝症候群。該研究於1月30日發表在《Nature》。 腸道中有大量的...
23andME再下一城 獲FDA批准遺傳性大腸癌基因檢測
2019-01-25 / 記者 李林璦
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於日前(22)宣布,FDA批准其可提供客戶遺傳性大腸癌的基因檢測,將檢測MUTYH基因中最常見的兩種突變,但FDA強調,該測試結果僅提供消費者癌症的遺傳風險評估,並不能為消費者提供診斷或干預治療方案的選擇。 在遺傳性大腸癌這項基因檢測中,將檢測MUTYH基因中最常見的兩種突變,其與MAP突變之大腸瘜肉症候群(MUTYH-associate...
腸道微生物代謝莓果產物 可減少炎症性腸病
2019-01-22 / 記者 彭梓涵
由路易斯維爾大學(UofL)科學家證明,來自莓果和石榴中的鞣花酸(EA)、桉樹酸化合物透過腸道微生物天然代謝,產生尿石素A(UrolithinA)可幫助恢復腸道屏障完整性和預防炎症性腸病(IBD)。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腸道微生物群在人類健康和病理、生理學中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儘管存在豐富的總體基因體學(metagenomics)數據,但腸道微生物群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