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史上首例豬心移植 邁向「異種移植」未來
2023-06-30 / 記者 劉馨香
以動物器官代替人類器官的異種移植,被視為解決現行器官短缺問題的解方之一。2022年震撼全球的首例豬心移植手術,是如何透過修改豬的基因,讓其器官能順利與人體接合?我們對於避免異種器官移植排斥、免疫抑制方案,與避免病毒感染上,又有哪些尚待解決的挑戰?編譯/劉馨香去(2022)年年初,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ofMarylandSchoolofMedicine)完成了一項歷史性的手術―...
全球7間受投資人青睞的 手術機器人新創公司
2023-06-30 / 實習記者 楊雅涵
達文西外科手術系統引領了新醫療的革命,讓現今手術機器人廣泛應用於骨科、神經外科、血管介入治療、內視鏡等領域,而開發出達文西手術系統的公司──直覺公司(IntuitiveSurgical),其在手術輔助機器人領域的動向可謂是全球風向球,因此,本刊為讀者詳細介紹7間獲得直覺公司投資的手術機器人新創公司,為大家一窺手術輔助機器人領域的未來趨勢!編譯/楊雅涵隨著AI蓬勃發展,醫療界應用AI研發多款醫療用機...
美國8千人調查:穿戴式健康設備市場翻倍 X世代接受度最高
2023-06-20 / 記者 吳培安
穿戴式健康科技產品迎來爆發式成長!根據美國行銷數據分析公司AnalyticIQ最新統計報告,美國消費者在穿戴式健康設備的使用量,包括智慧型手錶(smartwatches)、穿戴式監測器(wearablemonitors)和智慧健身表(fitnesstrackers)等,在2020年到2021年間已經翻倍。 AnalyticsIQ表示,消費型健康科技設備的使用和多樣性,在過去20年已經劇烈成長。在這...
跨國大藥廠重整產品線 揮砍合作、裁員不手軟
2023-05-25 / 記者 劉馨香
自2022年以來,生技醫療產業普遍不好過,勤業眾信(Deloitte)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前20大製藥公司,2022年製藥研發的預期投資報酬率(ROI)降至1.2%,創下13年來歷史新低點。各大藥廠紛紛調整戰略順序,重新聚焦產品開發項目,大手一揮砍掉許多產品線,許多合作協議遭退件。本刊為您彙整全球生技大廠的產品研發動向、組織重整與裁員浪潮,掌握目前國際生技動態。撰文/劉馨香自去(2022)年以來,生...
許世明:AI協助臺灣精準健康產業大未來
2023-05-25 / 專欄:許世明
許世明教授|簡介民國85年自美回臺,曾擔任臺大醫學院免疫所及研究發展室主任、臺大醫院副院長、總統府尖端科技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國家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籌備處執行長,以及工研院、經建會顧問等職。他長期從事腫瘤分子診斷、腫瘤細胞生物學與病理免疫診斷之研究,有許多論著、專利及創新發明。許教授的研究論文被引用次數,在臨床醫學或全領域上均列入世界前百大。從2002年新竹生醫園區籌建開始,許教授一直致力於臺灣的精準...
2022生技市場評析:大廠年底市值反彈 2023小規模製藥仍前景黯淡
2023-03-07 / 記者 劉馨香
去年(2022)全年的生物技術市場都非常嚴峻,生技媒體《FierceBiotech》紀錄到的裁員公司就高達119家。近期,市調公司EvaluateVantage發布的報告顯示,雖然大型製藥公司在去年底恢復活力,但較小規模的製藥公司仍前景黯淡。報告表示,總計追蹤532支小型製藥股中,只有五分之一在2022年結束時為上漲,而且有許多公司的股價低於其現金價值。(編按:EvaluateVantage僅追蹤...
塑膠中心:醫材法規漸趨嚴格、審核分項更細緻 企業需先定位清楚
2023-02-23 / 記者 劉馨香
今(23)日,外貿協會表示,近日分別於台中與新竹舉辦了兩場「智慧醫材趨勢暨市場商機說明會」,來活絡臺灣醫療產業市場、協助業者掌握國際趨勢脈動。今年的「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將在6月8日至10日在台北南港展覽2館登場,歡迎企業報名參展,掌握內外銷產業商機。「智慧醫材趨勢暨市場商機說明會」邀請了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所、PwC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SGS台灣檢驗科技股份...
全福創新胜肽療法、SparingVision、 Ocugen、Endogena Therapeutics
2022-12-13 / 記者 彭梓涵
十月發表在《NatureBiotechnology》期刊的文章,彙整了全球幾家值得關注眼科再生科技生物技術公司,各公司透過基因再生療法、胜肽療法、小分子抑制劑,促使眼睛組織再生、重新編程,進而恢復視力。其中,進展最快者,是來自臺灣的全福生技。編譯/彭梓涵大部分遺傳性眼科疾病中,一旦視網膜感光細胞受到損害,視力通常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一篇十月發表在《NatureBiotechnology》期刊的文章...
全球行動輔具市場成長率3.57% 亞太區市占高達7成
2022-07-25 / 記者 彭梓涵
臺灣從早期自行車製造切入輔具市場,「行動輔具」在趨勢與技術的推波助瀾下,發展潛力指日可待。根據GlobalData-MedicalIC數據資料,探勘全球行動輔具市場規模,整體市場銷售額逐年升高,至2025年複合年均成長率(CAGR)為3.57%,其中,又以輪椅為主要銷售產品,預測到2025年輪椅銷售額將可達41.18億美元。目前行動輔具市場趨於完善,但以結合「物聯網」創新技術而開發的輔具最為熱門,...
全球mRNA藥物 2027市場負成長、授權交易逐年攀升
2022-05-20 / 記者 彭梓涵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以mRNA技術為核心的相關藥物,變得炙手可熱。華淵鑑價根據GlobalData-PharmaIC數據資料,探勘全球mRNA藥物市場規模,整體於2021年達540.5億美元,其中以歐洲市場份額最高;但隨著新冠疫情逐漸趨緩、疫苗接種率提高,複合年均成長率(CAGR)為-17.89%,整體趨勢預計將持續下跌。目前mRNA藥品市佔率,輝瑞為主要市場領導者,但預估在2027年,莫德納將以...
科睿唯安:2021生技產業高額交易創新高 RNA、細胞/基因治療等新興技術受青睞
2022-03-16 / 記者 劉馨香
今(16)日,全球專業資訊服務提供者科睿唯安,發佈《2021年生物製藥行業交易回顧》報告,透露生技產業新興趨勢,並深入分析了2021年主要交易及其對2022年的潛在影響。報告發現,RNA、細胞和基因治療、人工智慧、CRISPR和腫瘤領域的相關交易在2021年佔據主導地位。此外,美國生技公司籌集資金最多,緊隨其後的是中國和英國。 科睿唯安表示,雖然生技產業投資規模在2021年有所下降,但生物製藥行業...
全球科技盛會「CES 2022」 十大吸睛健康科技
2022-03-15 / 記者 劉馨香
匯集全球消費電子廠商的科技盛會CES2022,1月5~7日順利於拉斯維加斯登場,超過2,300家公司在此宣傳新產品或解決方案,本刊帶您一覽健康科技領域中,十項吸睛的重要進展。編譯/劉馨香2022年1月5至7日,美國消費電子展(ConsumerElectronicsShow,CES)在拉斯維加斯順利舉行,全球超過2300家公司,含800家以上的新創業者,在數位健康、食品技術、汽車技術、非同質化代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