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居家照護產業6大演變趨勢
2021-03-11 / 記者 劉端雅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一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但也間接成為居家照護產業的催化劑。美國醫療生技媒體《HHCN》預測2021年居家照護6大熱門趨勢演變,其中包括:投資將創新高、並爆發一場地盤之爭以及居家照護機構更專業化等,讓眾人拭目以待。編譯/劉端雅COVID-19使全球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對未來也不可預期。例如,居家照護產業在應對美國各地新一波的COVID-19感染高峰方面發揮了作用。不過...
2020年15家最犀利健康照護新創 全年募資高達20億美元
2021-02-02 / 記者 劉端雅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均受COVID-19疫情影響。不過,一些健康產業的成長,並未受到太大的衝擊,甚至比預期更好。美國醫療生技媒體《FierceHealthcare》盤點了在去年表現最亮眼和潛力無限的15家健康照護新創。它們在2020年,累積的募資超過了20億美元。編譯/劉端雅2020年是出乎意料的一年。美國醫療生技媒體《FierceHealthcare》盤點了在去年表現最犀利的15家公司,它們的共通...
2020年FDA總回顧
2021-02-02 / 記者 劉端雅
雖然在2020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將主要工作投放在新冠疫苗、藥物和快篩檢測緊急使用授權(EUA)的審核。不過,FDA在食品安全、菸草和電子菸的監管、打擊非法醫療產品、新藥批准等常規工作依舊沒有鬆懈,展示了其堅定不移地履行促進公共衛生的職責。 編譯/劉端雅2020年,新冠疫情(COVID-19)在全球肆虐,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集中火力在COVID-19疫苗、藥物和快篩檢...
2020最受矚目10大中國生技公司
2021-01-10 / 記者 劉端雅
在過去十年,中國生物技術蓬勃發展,美國產業媒體《BioCentury》盤點了2020年最受矚目和潛力的中國生技公司,包括:百濟神州、和黃醫藥、基石藥業、和鉑醫藥、華領醫藥、天境生物、信達生物製藥、君實生物醫藥、傳奇生物、再鼎醫藥等,這些藥廠被認為將重塑中國醫藥行業的新面貌,發展動態值得關注。編譯/劉端雅 圖/翻攝自網路中國長期以來依賴學名藥。但過去10年,中國生物技術蓬勃發展,許多生技企業家都呼籲...
微生物體、基因檢測歹年冬 投資人數百億美元蒸發
2020-02-25 / 記者 彭梓涵
2019年下半年開始,全球尤其是美國基因檢測市場退燒、血液檢測、腸道微生物菌群檢測公司紛紛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倒閉消息頻傳,投資人的錢就像打水漂一去不回,我們也為讀者整理出相關資訊,以提醒相關領域創業者、投資人和研究者注意相關風險。根據《MarketsandMarkets》預測,全球體外診斷(IVD)市場將從2018年的879.3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681.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5.2%。I...
2020年31家破產高風險生技公司 Teva、Clovis Oncology等上榜
2020-02-25 / 記者 劉端雅
2019年聲請破產的製藥或生技公司有14家,打破了自2011年以來的歷史記錄。今年不少公司因債務危機、競爭力、法律責任等因素嚴峻,經營亮起紅燈,美國知名生物製藥行業網站BioPharmaDive估計,今年(2020)有高達31家恐將面臨破產高風險。美國生物製藥行業網站BioPharmaDive近期發布了一項分析調查,預計今年將有31家製藥或生技公司將面臨破產的高風險。這似乎無須訝異,因為2019年...
印度CEO最夯5大關鍵理由
2020-01-15 / 記者 劉端雅
為什麼Google和微軟的CEO都是印度人?印度人打破了「天花板瓶頸」,華人依然停留在「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及技術至上的層面,鮮有管理層上的突破。BrightMoney創辦人AviPatchava歸納的5大原因,略為解釋印度盛產CEO的關鍵理由。杜克大學統計數據顯示,自2005年以來,由於美國收緊的簽證和移民政策,外來移民創辦的企業數量大幅減少,但印度人創辦公司的比例卻在增長,從原來的26%上...
2019值得關注的15家生醫新創公司
2019-11-11 / 記者 巫芝岳
哪些新創公司將成為未來10~20年間,生醫領域裡舉足輕重的要角?美國FierceBiotech公布了2019年度15家值得關注的生醫新創公司,除了開發癌症與罕見疾病療法的公司外,包括開發傳染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等療法的公司也上榜。撰文/巫芝岳9月24日,FierceBiotech網站連續第17年公布了年度15家值得關注的生醫新創公司,在這份名為FierceBiotech's2019Fierc...
Jim Greenwood:建立一個監督基因治療的新環境
2019-07-22 / 記者 王柏豪
將在亞洲生技大會(7月24~28日)來臺的全球BIO生技協會總裁JimGreenwood,於今年6月在費城舉行的北美生技展期間,領導了BIO組織提出了對基因治療監督的許多公共政策倡議,這份建議內容不僅代表了全美850家公司、各國家學術機構和生物技術中心,也將引領全球基因治療產業的公共政策制定與法規發展。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將於7月24~28日舉行。全球BIO生技協會(Bio...
BIO 2019:生物相似藥生物標誌仿生模擬CRO 趨勢
2019-07-22 / 編輯部
今年BIO大會論壇的全球產業年度現況報告中,除了指出受惠FDA對創新治療批准而帶來的市場變革外,也指出生物相似藥、新興癌症生物標誌(Biomarker)和伴隨而來的仿生模擬技術(Biosimulation)、以及專業CRO服務領域的趨勢和前景。 推動生物相似藥 加拿大率先行動5月,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TheGovernmentofBritishColumbia)頒布了「生物相似藥(Biosimi...
BIO 2019:FDA批准大刀闊斧 裂變市場遊戲規則
2019-07-22 / 編輯部
今年BIO大會論壇中,例行彙報了全球產業年度現況報告,並回顧了生物技術、生物相似藥、生物製藥及製劑以及生物標誌物等產業相關領域的趨勢、新發展和前景,本刊重點整理如下。從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監管記錄中顯示,FDA在2018年批准了59種新藥和生物製劑。在2019年的前5個月裡,FDA無論在處方藥、新藥或成熟品牌的新適應批准上,皆顯得大刀闊斧,一些獲批准的治療方法和藥品,都可能改變生物技術...
併購、策略聯盟 革新臺灣生技
2019-06-04 / 記者 彭梓涵
5月2日,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主辦、星火投資俱樂部協辦的生技醫療併購論壇在香格里拉臺北遠東國際大飯店舉行。本次論壇以「臺灣生技醫療產業結構與全球醫療市場布局」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多位重量級專家同台剖析全球醫療保健發展趨勢與臺灣生醫產業轉型創新的關鍵策略。臺灣併購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盧明光致詞時表示,企業為了因應高度競爭的國際市場環境以追求更高的獲利成長,企業的併購與策略聯盟可以幫助企業導入國際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