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服務項目
聯絡我們
雜誌訂閱
下載 APP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產業情報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回首頁
產業情報
產業情報首頁
每日要聞
生技醫藥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數位醫療
科學要聞
政策法規
投資雷達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投資評析
生醫公司資料庫
生技名人錄
名人專欄
專家觀點
人物專訪
生醫動態
臺灣知識庫
國際醫學匯
產業快訊
公司報導
創新管理學苑
生醫永續(CSR)
本刊公告
生醫徵才(待開放)
影音報導
影音報導台首頁
生技名人錄
產業報告教室
現場直擊
閣樓播 Bio
產業活動
環球生技
雜誌
書坊
生技名人錄
熱門排行
專題報導
校園生醫大師
43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出列!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臺灣生技醫藥嶄露鋒芒。如何延續抗疫優勢、再創亮眼佳績,人才源源不斷是關鍵!然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生醫人才養成大不易,臺灣校園需要生醫大師的投入,才能培養更多的人才。本刊特別調查讀者心目中的好老師,43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堅強陣容一字排開,邁向精準健康科技島的願景,不能沒有他們!專題企畫:編輯部問卷調查/資料整理:本刊資料中心撰文:吳培安、彭梓涵、巫芝岳美術設計:林嘉慶、黃黛鵑新...
專家觀點
李崇僖
李崇僖:以資料治理推動新醫療科技 迎戰超高齡社會
李崇僖於臺灣大學取得法律學系碩士、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學位,其研究興趣聚焦於專利法、生物科技法、醫療法及研究倫理,議題從早年的農業品種智財權、基因改造產品及遺傳資源法規,到近年的精準醫療、隱私保護、基因資訊倫理、人工智慧(AI)及其臨床應用皆有涉獵。李崇僖自2013年2月起於臺北醫學大學任教,於2014年秋季成為北醫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創辦所長;也於臺北醫學大學多項學位學程擔任講師,包括:...
政策法規
生技法律
專利權延長補償
兩岸專利權延長補償差異 有利臺灣創新原研藥西進
依據中國、臺灣專利法修正案,如果臺灣原研藥計畫在中國獲得專利期限延長,必須在中國和臺灣等境外地區同步申請上市。案例»中國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瑞醫藥」)是中國最大的藥物研究和生產基地,在全球擁有數百項授權專利。艾瑞昔布是恒瑞醫藥歷時14年自主研發的原研藥,相關專利(專利名稱為:「含有磺醯基吡咯烷酮化合物及其製法和藥物用途,專利申請號為CN00105899.1」)並獲得第...
人物
鄭添祿
南臺灣技轉大亨鄭添祿 「三神器」技轉金破億元
現職高醫大研發處研發長、從事抗體研發30年的鄭添祿,手握抗聚乙二醇(Anti-PEG)抗體、抗體鎖、雙功能標靶藥物三項「神器」,至今入袋上億元技轉金,也帶領學生參戰創新創業競賽屢創佳績、拿下約20座獎項。2020年底,他成立了天碩生技,不僅要將創新精神傳授給學生,也要將抗體鎖技術發揚光大。撰文、攝影/吳培安如何加速將轉譯醫學研究成果落實在產業應用中,成為近年來臺灣生技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做為學...
專家觀點
再生醫學
蔡政憲
傷口癒合
化解長照黑洞-再生醫學為高齡社會慢性疾病對策
蔡政憲為訊聯生技集團創辦人,在1999年成立臺灣首家新生兒幹細胞銀行,2007年成為首家上市櫃細胞治療企業,曾獲邀擔任國際細胞治療協會亞洲區(ISCT)主席、亞洲臍血銀行聯盟(APCBBC)主席、美國血庫學會國際評鑑員。 集團旗下包括訊聯生技與創源生技,積極發展細胞治療應用、基因檢測、生物資訊與數位科技三大核心項目。每年服務全臺超過40%新生兒、88%生殖醫學中心,亦拓展至海外17國,總客戶數達1...
專家觀點
免疫系統
富禾
李建謀
李建謀:免疫力不是只看好壞 更要精準分析
李建謀為富禾生醫總經理兼創辦人,2004年取得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國防醫學大學合辦生命科學研究所之博士學位,在多種免疫細胞的製備、修飾乃至於免疫細胞療法皆具備實務經驗。目前在臺灣、中國、美國及日本以共同發明人身分,持有共計17項免疫細胞相關技術專利。 富禾生醫以其獨特的免疫功能分析平台及免疫細胞為核心,加上循環腫瘤細胞分析技術,開發出精準診斷及客製化免疫細胞療法;此外,也藉由符合人體細胞組...
人物
張煥正
張煥正十年紮根 開發全球獨創 螢光奈米鑽石
鑽石不只能拿來求婚,還能做生醫研究,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張煥正,運用師承自李遠哲院士的離子束技術,開發出全球獨創的螢光奈米鑽石,因生物相容性高,已被作為生物體長期追蹤研究工具;他與團隊建立的細胞藥物定位與定量檢測平台,去年(2019)也獲得國家新創獎。今年因疫情影響,他再利用螢光奈米鑽石優勢,開發超高靈敏側流免疫檢測平台(SELFIA)作為新冠肺炎快篩使用。撰文/彭梓涵攝影/李...
人物
郭耿南
小兒骨科
實證醫學
臺灣小兒骨科醫學之父──郭耿南 榮登POSNA名人堂首位亞洲人
2020年5月,北美小兒骨科醫學會(POSNA)名人堂中,出現了有史來第一個亞洲人臉孔──被譽為臺灣小兒骨科醫學之父的郭耿南教授。他不僅獲得了全球小兒骨科的最高榮譽,郭耿南更為臺灣醫療建立多項制度,包括:醫療機構人體試驗委員會評鑑作業基準、臨床診療指引發展手冊、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住院醫師訓練制度等。郭耿南一生投身醫師培育工作,為臺灣打下實證醫學的基礎,是臺灣醫療水準與品質提升的重要推手。20...
專家觀點
石瑜
石瑜:資料是未來的油礦,誰能夠在裡頭存得久?
擁有密歇根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學位的石瑜博士,自1994年就加入美國范德堡大學,目前同時是該校定量科學中心暨生物統計學系主任。石瑜在期刊上發表了超過470篇論文,以其生物統計和健康政策研究而享譽國際,是歐巴馬精準醫學研究的重要推手之一。石瑜是范德堡大學基因體分析和研究設計技術(VANGARD)的創始人。VANGARD於2012年開發,整合了該校相關基因體學數據,並且還開發了用於臨床試驗設計及體學(O...
人物
失智
健康醫學
溫啟邦
温啟邦實證「神奇15分鐘」防老化失智 延壽三年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温啟邦,一生致力於預防醫學、職業流行病學在衛生政策上之應用,曾進行美國石化業首個與員工健康有關的大型研究,成為美國職業健康醫學研究先鋒,影響後來甚鉅。2011年,温啟邦「每天運動15分鐘」可延壽三年的研究論文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Lancet》,研究論文被引用1,700次,又自此掀起國際健康促進風潮,秉著知識份子道義與責任,以及實證研究態度,温啟邦現在力推每天...
編輯筆記
騎著大象帶著望遠鏡行軍的貴族!?
投資圈常喜歡評喻生醫業是「本夢比」的行業,說生技人愛作夢,高舉著為解決未滿足需求的大旗,活在不可預期的未來。多年前,一位投資鉅資的傳統產業老前輩,幾年等不了後,常苦扭著臉用臺語嚎叫:「滿天全金條,睏醒抓嘸半條。」這位前輩消失一陣子了,儘管一群朋友偶爾議論起他非凡的管理撇步,拽得一群人像旋轉木馬一樣,但每每採訪線上見聞事件的各種無言、無理、無奈、無解、無助、無力、以及很多無聊,都會讓我偶爾懷念起這位...
專家觀點
阮大同
細胞治療
阮大同:細胞治療安全查驗 按部就班沒有捷徑
阮大同於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取得生物化學暨生物物理博士學位,其後曾任職於美國德州大學醫學院病理系執行B型肝炎病毒研究;於瑞士羅氏(Roche)大藥廠美國加州研究中心,執行C型肝炎病毒藥物研發。返臺後,阮大同加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擔任研發主任,並籌建抗體藥物研發團隊,其後接任DCB副執行長。2016年10月,阮大同帶領DCB核心技術服務團隊,成立啓弘生技,為全臺首家以藥物品質暨生物安...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1億元「遠距醫療」健保元年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EP 7 【閣樓播Bio】醫療影像AI荊棘之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