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校園生醫大師
生醫推手
【校園生醫大師】陳倩瑜:「因材施教」資訊分析能力
2020-10-31/
記者 吳培安
校園生醫大師小檔案»職稱»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受推薦原因»因材施教研究專長»生物資訊、資料探勘、機器學習陳倩瑜投身生物資訊領域20年、致力於教學與研究,開授課程包括:電子學、結構生物資訊學、數位電路設計、生醫資料探勘,同時也涉獵基因序列組裝、次世代定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和基因體醫學。由於生物資訊橫跨了...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校園生醫大師
生醫推手
【校園生醫大師】林鼎勝:「授業」自己失敗經驗 是良師更是益友
2020-10-31/
記者 彭梓涵
校園生醫大師小檔案»職稱»義守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受推薦原因»授業風格研究專長»生物力學、電腦輔助工程、有限元素法、VisualBasic視窗程式與程式設計、手術器材研發設計、顱顏口腔工程、醫療器材法規與認證義守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林鼎勝,接受訪問這天,剛好帶領學生從南部北上來參加教育部青年署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第二階段複選,他們是...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校園生醫大師
生醫推手
【校園生醫大師】謝達斌:多樣性、獨立思考 打造「跨域/斜槓」人才
2020-10-31/
記者 彭梓涵
校園生醫大師小檔案»職稱»成功大學口腔醫學科暨口腔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受推薦原因»跨域博雅研究專長»口腔病理、分子生物、腫瘤學、牙科學、奈米生醫技術撰文/彭梓涵謝達斌是成功大學口腔醫學科暨口腔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同時為現任科技部政務次長,是此次被舉薦者中,官位最大的教授。謝達斌畢業於陽明醫學大學牙醫系,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校園生醫大師
生醫推手
【校園生醫大師】焦傳金:把課上得「有溫度」,以「創新」維繫熱情
2020-10-31/
記者 巫芝岳
校園生醫大師小檔案»焦傳金職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特聘教授受推薦原因»授業風格研究專長»視覺神經科學、視網膜神經生物學、動物行為學撰文/巫芝岳清華大學本學年起新上任的教務長焦傳金,曾獲得多次傑出教學獎的國內頭足類動物神經科學專家,不但是許多學生一致公認教學認真的教授,在高等教育的教學上,更是投以豐沛的熱情,以不斷創新的教學方式,引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
人物專訪
專題報導
校園生醫大師
43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出列!
2020-10-31/
記者 吳培安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臺灣生技醫藥嶄露鋒芒。如何延續抗疫優勢、再創亮眼佳績,人才源源不斷是關鍵!然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生醫人才養成大不易,臺灣校園需要生醫大師的投入,才能培養更多的人才。本刊特別調查讀者心目中的好老師,43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堅強陣容一字排開,邁向精準健康科技島的願景,不能沒有他們!專題企畫:編輯部問卷調查/資料整理:本刊資料中心撰文:吳培安、彭梓涵、巫芝岳美術設計:林嘉慶、黃黛鵑新...
人物專訪
嘉義長庚
陳志丞醫師
真性紅血球增生症
PV
專訪嘉義長庚血液腫瘤科陳志丞醫師
2020-10-30/
新聞中心
癌症被視為當今對人類健康最嚴重的威脅,向來高居臺灣十大死因之首,但其實有很多常被人忽視的潛在疾病,一旦延誤治療,同樣會危及性命,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不亞於癌症。例如一般人看到臉色紅潤可能不以為意,若紅潤處偶有騷癢還可能以為是過敏造成,殊不知此癥兆有可能是患了「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一種罕見的血液疾病。過去PV是無藥可治的疾病,拜醫學科技的進步,針對PV治療的長效干擾素藥物已於去年獲歐盟核准上市...
人物專訪
人物
邱麗珠
腦神經科學
生醫女力
生醫推手
邱麗珠探勘大腦神經奧秘 十年釀First-in-Class新藥
2020-09-30/
記者 李林璦
2019年12月3日,臺大醫學院腦與心智研究所、藥理學科所教授邱麗珠以「發現食慾素(orexinA)調控中樞神經疼痛以及藥物成癮的機轉」榮獲「第15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的卓越醫藥科技獎。一路以來,邱麗珠的研究受到恩師張傳炯院士的啟發,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著墨於「首創、推翻理論」,逐步挖掘大腦神經機制原理,更進一步應用於臨床。目前,正醞釀市場首見(First-in-Class)治療偏頭痛、...
人物專訪
人物
楊敏盛
楊敏盛一生「上醫」之道在行禮運大同
2020-07-23/
記者 李林璦
7月20日,桃園地區最早、最大的私立醫療體體系–敏盛綜合醫院舉辦45週年慶。創辦人楊敏盛35歲創立醫院,他以不只是一位醫師、同時也是傑出政治家、企業家的過人才華,一步步打造出今天的敏盛醫療集團。如今雖有子楊弘仁傳承,但秉持著「知老」、「認老」、「樂老」、「學老」,最後「忘老」的他,將自己近年來在臉書上抒寫、累積的300多篇隨筆集結成冊,在院慶上發表新書《臉書的歲月》,展現其一生追求「上...
人物專訪
翁啟惠
生醫推手
BTC2020
人物
翁啟惠:「臺灣發展精準健康,健康數據整合、跨域溝通為首要關鍵。」
2020-07-15/
記者 吳培安
昨(14)日,前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接受本刊專訪,他回顧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近年推動精準健康方案的成果,特別強調:「跨領域整溝通、健康數據資料整合,是臺灣發展精準健康,以及生醫產業、ICT業與立法者共同為臺灣開創新局的關鍵。」翁啟惠是BTC中最資深的委員之一。他表示,吳政忠擔任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召集人期間帶來數項改變,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促成了跨部會的協調,為涉及複雜法規的生醫產業發展開...
人物專訪
人物
黃升龍
生醫推手
臺大光電所黃升龍開發晶體光纖 寬頻光源世界之最
2020-06-30/
記者 劉端雅
近日,囊獲兩岸多項創新創業大賽冠軍得主的安盟生技,其非侵入式高解析活體光學影像系統ApolloVue®S100,完成向美國FDA送件申請510(k)醫療器材上市許可。這是目前國際最高解析的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透過儀器,不必切片,只需光照皮膚表皮層,便有機會讓早期皮膚癌得到精準診斷。該核心技術靈魂人物――臺大光電所教授黃升龍,2...
人物專訪
人物
基因檢測
莊曜宇
生醫推手
癌症生物學家莊曜宇 以電資揭密基因臨床意義
2020-06-03/
記者 李林璦
前臺大生醫電資所所長、現任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莊曜宇,是國內跨生醫與電資雙領域的第一位教授,為臺灣生醫電資領域注入活水。他是賦予基因資訊實質臨床意義的開路先鋒,開發出多種演算法、系統、基因資料庫等,也是全球首度解出臺灣帝雉全基因定序的關鍵人物。 隨著趨勢,臺灣以往以代工為主的ICT產業,逐漸轉型邁向生醫產業,近年來,醫療與電資兩個領域的結合越來越被重視。今年3月,陽明大學首創於醫學系設立「醫師工程...
人物專訪
新冠檢測
生醫推手
施信如
人物
施信如建立全臺最完整新冠家族病毒庫
2020-06-03/
記者 彭梓涵
林口長庚醫院是這次負責邊境防疫最前線的合約病毒檢驗醫院,長庚擁有P3實驗室,在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帶領下,已培養並完成32株新型冠狀病毒株基因定序,以及25株感染者人類抗體分離。除了病毒檢驗,該中心也正在著手進行檢驗創新方法、中草藥、老藥新用研究以對抗新冠病毒。臺大醫院醫檢部副主任張淑媛、林口長庚醫院病毒檢測中心主任施信如、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醫技系教授王貞仁,是108年衛福部核准八...
第一頁
上一頁
8
9
10
11
12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影音】默克Yariv Hefez博士:百年製藥大廠如何內建「創新基因」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福寶科技巫震華 引領MIT外骨骼機器人闖天涯
生技推動單一窗口 匍匐在創造突破的路上……
ACTO主席下坂皓洋: 「臺灣外泌體監管與安全、有效回報系統 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