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
新冠肺炎
遠距醫療
視訊診療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基層診所:遠距看診仍起步中 診所望成疫苗接種、關心輕症病人角色
2021-06-22/
記者 巫芝岳
不論是推行衛福部在疫情緊急情況下鬆綁的視訊看診,或後續作為疫苗接種單位,究竟全台佔醫療機構比例超過三分之一的基層診所,在這波抗疫中可扮演何種角色?國內在5月中旬升三級疫情後,大型醫院病床量能吃緊,但多數基層診所卻門可羅雀、病人少了七成之多。「全台35%的醫師其實都在基層診所服務,我們也非常希望為抗疫盡一份心力!」多間基層診所院長疾呼。本刊近日專訪多位診所院長,包括:台北士林和新北蘆洲的愛林診所、新...
人物專訪
人物
周慧泉
全心醫藥周慧泉「仁心仁術」的 「反向」人生【免費登入看全文】
2021-06-21/
記者 李林璦
全心醫藥的執行長兼總裁周慧泉,擔任過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教授,後來一路打破竹子天花板,擔任多家知名國際藥廠主管,最後爬升到德國拜耳集團(Bayer)全球生物科技營運總裁,評選為「2018年舊金山灣區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之一。但周慧泉在人生高峰轉身投入全心醫藥,短短一年多讓歷史20年的公司轉型,創下美國臺灣生技公司A輪募資新紀錄,讓首個出自臺灣研發的蛋白創新新藥獲得美國FDA快速審查(FastTra...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iPS細胞
周峰正
DCB周峰正建iPS QC平台 盼組國家隊
2021-06-21/
記者 巫芝岳
鑽研開發「臨床級」iPS異體細胞,DCB轉譯醫學研究室周峰正博士的團隊與Allele、日本神戶FBRI密切合作,加速補足國內尚缺QC平台的空白。目前,也在與三總、馬偕、花蓮慈濟等醫院合作下,推展帕金森氏症、聽損細胞治療。撰文/巫芝岳自2006年,山中伸彌發表將成熟細胞誘導為iPS細胞的技術後,雖然全球研發依然前仆後繼,但由於培養難度大、生產和品管(QC)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導致商業化仍面臨許多困境...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iPS細胞
沈家寧
人物
生醫推手
中研院沈家寧 催化細胞編程技術之代謝疾病臨床應用
2021-06-21/
記者 巫芝岳
從「胰肝轉分化」研究踏入iPS領域,臺灣幹細胞學會理事長、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同時也是國家生技園區創服中心執行長的沈家寧博士,將iPS應用於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研究,並與長庚、臺中榮總等醫院合作,盼開發出糖尿病自體移植治療方法。已是當今臺灣iPS學界領銜人物之一,沈家寧目前也投入臺、日合作,將自動化製程技術應用在iPS細胞分化程序,以促進iPS臨床應用早日實現。撰文/巫芝岳「預官退伍後在臺北...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iPS細胞
魏耀揮
生醫推手
人物
「粒線體之父」魏耀揮 臺灣iPS幕後推手
2021-06-21/
記者 吳培安
有臺灣「粒線體之父」稱譽的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魏耀揮,是我國20餘年來生醫發展重要的幕後推手,他埋首粒線體疾病研究40年累積下來的檢體,也在iPS細胞技術問世後,成為推動建置我國人類疾病模型iPS細胞庫最重要的貢獻者。撰文/吳培安魏耀揮是臺灣生物醫學發展上功不可沒的指標性學者,不僅先後於陽明大學任教三十餘年,更在2009年出任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在北海岸的三芝從無到有,建起極具醫學人文與自然景觀的醫...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iPS細胞
郭紘志
人物
中研院郭紘志 見證培養基到 iPS類器官發展史
2021-06-21/
記者 李林璦
全臺第一個誘導出iPS細胞的實驗室,是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郭紘志帶領的團隊,他堪稱臺灣iPS細胞研究的開山鼻祖。不僅協助前所長游正博博士創立臺灣幹細胞學會,更建置有全臺最完整、超過25種人類疾病幹細胞株庫。除成功建立全球首個「誘導式龐貝氏症人類多潛能幹細胞(PomD-iPSCs)」外,也已在漸凍症、阿茲海默症、基因遺傳疾病等領域,以iPS細胞建立了疾病機制模式,並進行開發新療法。撰文...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iPS細胞
謝清河
人物
中研院謝清河 領航 iPS細胞心臟再生醫學
2021-06-21/
記者 劉馨香
中研院生醫所特聘研究員謝清河,為臺灣心臟再生醫學研究的翹楚,引領國內心臟疾病機轉研究與創新療法,已利用iPS細胞結合生醫微機電及微流體技術,研發出心臟晶片與腦晶片,進行藥物毒性測試及新型藥物開發。他致力推動臺灣學界的iPS研究,擔任科技部生科司「人類疾病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服務聯盟資源中心」計畫總主持人,由聯盟提供iPS細胞產製與分析服務,讓許多研究者可直接進行研究利用,輔導研究團隊踏入iPS領域功...
人物專訪
萊鎂醫
新冠肺炎
居家檢測
陳仲竹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陳仲竹:新冠檢測大躍進!從專業採檢走向居家檢測 關鍵在於「易用性測試」
2021-06-18/
記者 吳培安
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臺灣,也對醫院實驗室PCR檢驗能量造成巨大挑戰。近(9)日,食藥署推出居家檢測指引,開放2項國外產品進口,希望為緩解我國疫情提供助力。究竟居家檢測和現有的檢測差別為何?為什麼其他產品必須由專業醫事人員操作,居家檢測卻可讓民眾自行使用,它又將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本刊邀請到在近(11)日獲得衛福部核准專案、輸入美國LuciraHealth「萊析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套組」的...
人物專訪
新冠病毒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疫苗
李敏西:臺灣風險創投較少 不利培植疫苗、藥物新創研發
2021-06-17/
記者 吳培安
李敏西研究員任職於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擁有英國牛津大學感染症流行病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美國MedImmune疫苗公司。他在2005年返臺、於國衛院疫苗研發中心擔任副研究員,積極投入H5N1流感與腸病毒71型疫苗之開發。 2020年新型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國衛院啟動新冠疫苗開發,李敏西也與同所宋旺洲副研究員團隊合作,利用流感類病毒顆粒(VLP)技術平台開發COVID-19...
人物專訪
新冠病毒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疫苗
徐悠深:臺抗疫產品「市場潛力模糊」成弱點 政府應把握機會加速培植
2021-06-16/
記者 巫芝岳
昱厚生技以技轉自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的去毒LT技術平台(LTh(αK))為發展核心,開發包括:噴鼻劑型流感疫苗(LT-Flu,AD07030)、呼吸道過敏性治療疫苗(LT-Allergy,AD17002-AI)、新冠肺炎輕症噴鼻治療藥物(AD17002-SC)等產品。其中,AD17002-SC已獲醫藥品查驗中心(CDE)納入專案指標性案件,並已在5月上旬向食藥署(TFDA)提出II...
人物專訪
遠距醫療
新冠病毒
王欽堂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王欽堂:落實遠距醫療助疫 健保、藥品配送、金流 亟需產官醫協作
2021-06-07/
記者 巫芝岳
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升溫下,衛福部的「視訊診療」緊急政策持續延長,據4日最新版公告,暫定延至全國三級警戒降級或解除的次月底為止。不過,除了醫院視訊看診外,國內也有許多網路健康照護平台,提供免費/付費的專業醫師諮詢服務。除了方便使用外,也可望達到分流效果、降低民眾染疫的風險。本刊近日專訪網路健康照護平台醫聯網創辦人王欽堂,他表示,自從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甫上線的電話諮詢服務國內單週使用量已暴增3.8成;...
人物專訪
遠距醫療
新冠病毒
賴博雄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賴博雄:連結醫療端建立遠距看診SOP 盼完善健康監測機制
2021-06-03/
記者 巫芝岳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下,不論是要減少醫院、診所群聚風險,或是對在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隔離者的健康監測,都讓台灣「遠距醫療/照護」是否成型的議題浮上檯面。本刊特別採訪國內第一家商轉成功的遠距照護公司——克魯斯健康科技董事長賴博雄,他除了強調對隔離者健康監測的遠距應用外,也指出遠距醫療要落實「以病患為中心」的核心下,背後須正視的許多SOP問題。 成立「遠距醫療國家隊」 對於許多無症...
第一頁
上一頁
4
5
6
7
8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影音】默克Yariv Hefez博士:百年製藥大廠如何內建「創新基因」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福寶科技巫震華 引領MIT外骨骼機器人闖天涯
生技推動單一窗口 匍匐在創造突破的路上……
ACTO主席下坂皓洋: 「臺灣外泌體監管與安全、有效回報系統 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