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HOME
  • 新聞
  • 服務
  • 訂閱
  • 廠商
  • 關於
  • 下載 APP
  • 聯絡
查看購物車
搜尋
  • 會員登入
  • 註冊
  • 新聞
    • 每日新聞

    • 生技醫藥
    • 醫療科技
    •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 科學新知
    • 政策法規
    • 應用生技
    • 論壇報導
    • 新聞集錦
  • 市場分析
    • 產業報告
    • 市場觀測
    • 漲跌排名
    • 商機媒合
    • 查找廠商
  • 人物
    • 人物專訪
    • 專家觀點
    • 【影】技術焦點鏡
    • 【影】生醫名人錄
  • 公告
    • 產業新訊
    • 公司報導
    • 生醫永續(ESG)
    • 本刊公告
    • 生醫徵才
  • 展會直擊
    • 論壇報導

    • 產業論壇
    • 海外展會
    • 亞洲生技大會
    • 台灣醫療科技展
    •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 Podcast
  • 活動
  • 出版品
    • 雜誌
    • 買書
    • Podcast
    • 本刊公告
  1. 生技名人錄
  2.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
萊鎂醫 新冠肺炎 居家檢測 陳仲竹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陳仲竹:新冠檢測大躍進!從專業採檢走向居家檢測 關鍵在於「易用性測試」

2021-06-18/記者 吳培安
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臺灣,也對醫院實驗室PCR檢驗能量造成巨大挑戰。近(9)日,食藥署推出居家檢測指引,開放2項國外產品進口,希望為緩解我國疫情提供助力。究竟居家檢測和現有的檢測差別為何?為什麼其他產品必須由專業醫事人員操作,居家檢測卻可讓民眾自行使用,它又將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本刊邀請到在近(11)日獲得衛福部核准專案、輸入美國LuciraHealth「萊析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套組」的...
人物專訪
新冠病毒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疫苗

李敏西:臺灣風險創投較少 不利培植疫苗、藥物新創研發

2021-06-17/記者 吳培安
李敏西研究員任職於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擁有英國牛津大學感染症流行病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美國MedImmune疫苗公司。他在2005年返臺、於國衛院疫苗研發中心擔任副研究員,積極投入H5N1流感與腸病毒71型疫苗之開發。 2020年新型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國衛院啟動新冠疫苗開發,李敏西也與同所宋旺洲副研究員團隊合作,利用流感類病毒顆粒(VLP)技術平台開發COVID-19...
人物專訪
新冠病毒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疫苗

徐悠深:臺抗疫產品「市場潛力模糊」成弱點 政府應把握機會加速培植

2021-06-16/記者 巫芝岳
昱厚生技以技轉自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的去毒LT技術平台(LTh(αK))為發展核心,開發包括:噴鼻劑型流感疫苗(LT-Flu,AD07030)、呼吸道過敏性治療疫苗(LT-Allergy,AD17002-AI)、新冠肺炎輕症噴鼻治療藥物(AD17002-SC)等產品。其中,AD17002-SC已獲醫藥品查驗中心(CDE)納入專案指標性案件,並已在5月上旬向食藥署(TFDA)提出II...
人物專訪
遠距醫療 新冠病毒 王欽堂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王欽堂:落實遠距醫療助疫 健保、藥品配送、金流 亟需產官醫協作

2021-06-07/記者 巫芝岳
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升溫下,衛福部的「視訊診療」緊急政策持續延長,據4日最新版公告,暫定延至全國三級警戒降級或解除的次月底為止。不過,除了醫院視訊看診外,國內也有許多網路健康照護平台,提供免費/付費的專業醫師諮詢服務。除了方便使用外,也可望達到分流效果、降低民眾染疫的風險。本刊近日專訪網路健康照護平台醫聯網創辦人王欽堂,他表示,自從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甫上線的電話諮詢服務國內單週使用量已暴增3.8成;...
人物專訪
遠距醫療 新冠病毒 賴博雄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賴博雄:連結醫療端建立遠距看診SOP 盼完善健康監測機制

2021-06-03/記者 巫芝岳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下,不論是要減少醫院、診所群聚風險,或是對在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隔離者的健康監測,都讓台灣「遠距醫療/照護」是否成型的議題浮上檯面。本刊特別採訪國內第一家商轉成功的遠距照護公司——克魯斯健康科技董事長賴博雄,他除了強調對隔離者健康監測的遠距應用外,也指出遠距醫療要落實「以病患為中心」的核心下,背後須正視的許多SOP問題。 成立「遠距醫療國家隊」 對於許多無症...
人物專訪
遠距醫療 新冠病毒 周肇興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周肇興:居安思危 疫情下遠距醫療早該超前部署

2021-06-01/記者 巫芝岳
國內COVID-19疫情急起,為減少民眾來院感染風險、紓緩醫療院所壓力,衛福部在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後,即時發佈視訊看診公告,鬆綁使用遠距看診的限制,以減少慢性病人暴露風險。開發家醫、皮膚科遠距醫師諮詢平台「健康好朋友ASKiN」、由北醫大醫學資訊研究所特聘教授李友專創辦的皮智(DermAI)更直指:「本次國內疫情爆發以來,公司營運猛爆成長了10倍之多!」本刊近日特別專訪皮智執行長周肇興,一窺從遠距醫...
人物專訪
疫苗接種 防疫科技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游山逸:建立本土防疫數據庫 打造永續完整照護網

2021-05-31/記者 彭梓涵
疫情下,民眾使用手機App收發疾病相關資訊已成常態。由HTC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開發的「疾管家」,訂閱數已從去年1月底10萬人,成長至800萬人使用。 本刊近日特別專訪,HTC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副總經理游山逸,他表示,今年3月中旬,臺灣開始施打新冠疫苗,DeepQ持續與疾管署協作推出「TaiwanV-watch」COVID-19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以及「簡訊實聯制」協助抗疫。 ...
人物專訪
遠距醫療 徐克宇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徐克宇:欠缺長期政策 臺灣遠距醫療不足應變

2021-05-30/記者 劉馨香
截至28日,全臺已有394家醫院和10,044家診所,成為衛生局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為了減少非必要的接觸,民眾盡可能待在家中,遠距醫療看似風起雲湧。不過,本刊專訪成立臺灣第一個遠距醫療平台「醫生馬上看APP」的健康聯網資訊服務公司執行長徐克宇,他卻直指,政府平時未鼓勵遠距醫療發展,導致醫院準備不足的窘況。 遠距醫療倉促上路 市面軟體隱私保護、資料調閱有爭議徐克宇分享其公司自去年底與振興醫院合作...
人物專訪
遠距醫療 新冠病毒 潘人豪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潘人豪:健康平台流量暴漲3.6倍 疫情下「宅健康」從遠距做起

2021-05-30/記者 巫芝岳
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衛福部啟動「強化版」三級警戒下,呼籲民眾減少外出、非必要不進出醫療院所的措施。為了幫助「宅在家」的長輩或是家有長輩的照護者,能持續獲得應對疫情的知識,遠距健康平台WaCare立刻因應推出一系列的免費「抗疫線上課程」,平台流量也暴增360%之多。本刊特邀WaCare執行長潘人豪,分享他們自2016年以來投入此領域,一路以來觀察到國內專家和民眾,透過遠距方式促進健康的...
人物專訪
多血症 真性紅血球增生症 PV

專訪義大癌醫院血液腫瘤部部長裴松南

2021-05-28/新聞中心
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又簡稱為「多血症」,簡稱PV)為少見的血液疾病,目前台灣每年的新增病例約140人,看似不多,但此類紅血球的不正常增生,若輕忽治療,將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威脅健康甚鉅。義大癌醫院血液腫瘤部部長裴松南指出,過去需要透過骨髓切片才能確診,加上無專屬藥物可治,令許多潛在患者怯步,現今受惠於基因檢測技術進步與新藥開發的突破,多血症患者只要妥善治療與定...
人物專訪
聿信醫療 智慧醫材 新冠肺炎 許富舜 疫情下的產業火線

許富舜:痛定思痛!臺灣已錯失先機 加急部署醫療系統、防疫科技刻不容緩!

2021-05-26/記者 吳培安
國內COVID-19疫情連續多日確診破百,疫情指揮中心也於25日記者會中,正式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14日。當前不僅篩檢站大排長龍,也暴露出醫院收治患者能量吃緊、醫療系統急需更多病床及呼吸器的窘況。 本刊邀請到曾任台大醫院主治醫師、亞東醫院重症主治醫師、現職聿信醫療總經理的許富舜醫師,分享聿信醫療的近期發展,以及他從醫療困境中看見的產業觀點。 過去一年疫情趨緩,防疫科技卻大卡關 許富舜感嘆地說...
人物專訪
特別企劃 女性創業 劉祖惠 人物 生醫女力

劉祖惠:專業、柔韌優勢 促進跨部會協調

2021-05-20/記者 彭梓涵
撰文、攝影/彭梓涵走進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的生衛醫農組,一眼望去絕大多數是女性同仁,低頭認真工作;俏麗短髮、身形嬌小,隱身辦公室角落,是現職生衛醫農組組主任劉祖惠。自2017年4月接任生衛醫農組組主任以來,她已籌辦2017至2020年四屆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TaiwanCommittee,BTC),這是政府在生醫產業政策制定上,國家最高層級的幕僚會議。在此之前,劉祖惠在生物技術...
  • 第一頁
  • 上一頁
  • 3
  • 4
  • 5
  • 6
  • 7
  • 下一頁
  •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鼻噴新冠疫苗」可望成追加劑 力阻病毒傳播!
  • 元宇宙、數位分身虛實整合 實現「以人為尊」未來醫學
  • 臺灣智慧醫療科技 如何「以醫帶產」輸出國際?
  • UCLA奈米醫學家曾憲榮: 創業才是一流學者!
  • 盼「島嶼DNA」都是臺灣之光,不要淪為惡鬥事件!

TOP
  • 讀者服務電話:(02)2726-1065時間:週一 ~ 週五 9:00 ~ 18:00
  • 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 地址:110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六段29號2樓之一, Taiwan

我們的服務

  • 下載App
  • 會員方案
  • 常見問題
  • 每日新聞
  • 產業活動
  • 名錄/找廠商
  • 出版品
  • 雜誌線上看
  • 聯絡我們
  • Copyright© 2023 環球生技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本文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有引用請註明出處。授權申請。隱私宣告Privacy。會員條款User Terms。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 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 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至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