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HOME
  • 新聞
  • 服務
  • 訂閱
  • 廠商
  • EN
  • 關於
  • 下載 APP
  • 聯絡
查看購物車
搜尋
  • 會員登入
  • 註冊
  • 生醫新聞
    • 每日新聞
    • 生技醫藥
    • 醫療科技
    •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 科學新知
    • 政策法規
    • 應用生技
    • 論壇報導
    • 新聞集錦
    • GBI International
  • 商情中心
    • 產業分析
    • 公司重訊
    • 漲跌排名
    • 生醫永續
    • 查找廠商
  • 焦點人物
    • 生醫人物
    • 人物專訪
    • 國際報導
    • 專家觀點
    • 生醫名人錄【影】
    • 編輯專欄
  • 創業投資
    • 新創動態
    • 投募專區
    • 生醫攬才
    • 【影】技術焦點鏡
  • 展會直擊
    • 論壇報導總覽
    •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2025
    •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5
    •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2025
    •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2025
    • 日本生技展
    •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 產業論壇
    • 海外展會
    • Podcast
  • 雜誌專題
    • 各期專題列表|雜誌線上看
    • 2025臺灣生醫女掌門人 Top10票選出爐
    • 太陽西邊升起 印度生醫
    •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 購買出版品
    • 編輯部公告
  • 產業活動
    • 活動列表
    • 活動快訊
    •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1. 生技名人錄
  2.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
FDA Califf BIO2023

FDA 局長Dr.Califf: 世界最好的科學,都可能因錯誤信息和文化結合而完全削弱!

2023-06-10/記者 王柏豪
波士頓Bio2023大會第二天(7日)重頭戲,請來二度回任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局長Dr.RobertCaliff親上火線談話,在生物技術創新組織(BIO)執行長RachelKing的訪談下,針對近年來COVID的美國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RA)、藥品供應短缺、降低藥價、加速審批、以及法院對案例審查挑戰FDA權威性等熱門話題進行對話,現場座無虛席。 #covid教訓讓人們學習長期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
人物專訪
人物 方旭偉

北科大方旭偉創方策科技、喜可種子 助攻醫材快速商品化

2023-05-24/記者 劉馨香
臺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特聘教授方旭偉,曾是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最年輕委員,手上握有超過25項國內外專利、20項以上技術移轉。但大學教職之路一帆風順的他,卻毅然學優而「創」,共同創辦方策科技與喜可種子,秉持「以終為始」的心法,致力推動醫材研發快速商品化,目前研發成果包括醫美線材、骨填補材、臨時假牙、防沾黏敷料等。撰文/劉馨香「致力催生醫療器材臺灣品牌。」這一句豪語,讓臺...
人物專訪
人物 曾憲榮

UCLA奈米醫學家曾憲榮: 創業才是一流學者!

2023-02-28/記者 吳培安
從所謂土博士到美國UCLA終身教授,曾憲榮如今成為系上NIH經費拿最多、成功開發胞外囊泡癌症早期篩檢的明星創業科學家,其學術職涯從化學跨醫學「彎道超車」之路,使曾憲榮成了美西知名華人學者,也成為許多在美年輕學者的模範。曾憲榮師承諾貝爾獎得主FraserStoddart和UCLA創業學者MichaelPhelps,努力不懈的他,更不忘感恩臺大化學系教授陸天堯的啟蒙,且認為自己總是在最需要貴人的時刻,...
人物專訪
人物 郭文娟

郭文娟首創穿刺術OCT影像導引 終結手術「盲刺」局面

2023-01-16/記者 劉馨香
陽明交大生醫光電所所長郭文娟,是該所唯一一位女老師,亦是20年來第一位女性所長。她首創針頭內的旋轉掃描OCT光學斷層造影,為目前外科手術時必須依賴醫師手感的針頭穿刺術,提供針尖位置的精準定位,增加手術安全性。目前,郭文娟團隊也正在積極籌辦衍生新創公司。撰文/劉馨香許多醫療手術如硬膜外麻醉、腹腔鏡手術、顱骨鑽孔等,涉及以針頭穿刺組織的步驟,不過,這項穿刺動作主要仰賴臨床醫師以手感判斷,如果穿刺過深、...
人物專訪
人物 周孟賢

周孟賢重執基米董座 跨步國際邁向下個20年

2023-01-16/記者 吳培安
從一粒稻米到癌症精準醫療,今年剛滿21歲的基龍米克斯,已成功從基因定序、寡核苷酸合成服務跨入產業和醫療,期望補足國內尚不成熟的核酸產業中失落的一環。重執基米董座的周孟賢,不僅誓將父親創辦的公司打造成幸福企業,更將以CDMO為練兵重點,帶領基米成為國際級的核酸CDMO服務公司。撰文/吳培安說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最亮眼的關鍵字,莫過於從檢驗到疫苗都使用的「核酸」;而說到國內學研界最知名...
人物專訪
人物 李宜真

李宜真掌臺灣莫德納 目標帶進mRNA創新療法

2022-12-13/記者 彭梓涵
今年9月,跨國藥廠莫德納(Moderna)正式在臺成立分公司,成為Moderna進駐的前10個戰略國家,並挖角台灣安進前總經理李宜真,出任總座一職。25年跨國藥廠經驗的李宜真,一路從業務、行銷到當上4家外商藥廠分公司總經理,她的經歷,就是一本外商藥廠職涯探險指南。此次,出任台灣Moderna,首要目標是持續關注新冠變異株,引進次世代疫苗,未來也積極將mRNA創新療法帶進臺灣,並在臺投入研發、臨床、...
人物專訪
人物 王正琪

王正琪科學掛帥 LBS-008創 NIH藍圖計畫6年進臨床三期紀錄

2022-11-09/記者 彭梓涵
今年8月上任的仁新醫藥新總座王正琪,在仁新草創時期就加入,不僅帶領美國研發團隊成為首家進駐J&J旗下生技新創育成中心JLABS的臺灣新創。在臺灣養成博士學歷的她,無數來回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哥倫比亞大學資深教授,共同開發治療乾性黃斑部病變與斯特格病變新藥LBS-008,還創下紀錄,僅花6年,就將LBS-008推進全球多國多中心臨床三期試驗。如今接掌總經理一職,科學掛帥的王正琪,...
人物專訪
人物 梁賡義 國衛院

國衛院院長梁賡義 傳承典範成就一代「大師」

2022-11-09/記者 李林璦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是全球知名生物統計學家,更是具有「大師」風範的教育家。在發明廣義估計公式(GEE)成為全球知名生物統計學家時,仍然對臺灣念茲在茲,不僅為臺灣正在萌芽的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紮根,更義無反顧地回臺投身教育,以「人文關懷」的理念經營陽明大學;近5年也為國衛院帶入人文關懷,推動其落實「任務導向」的宗旨,讓攸關國家人民健康福祉與疾病治療的「智庫」,能夠持續成為政府堅如磐石的後盾。撰文...
人物專訪
人物 李維中

奇翼李維中 外商老總為何走上醫電新創之路?【會員限定,登入可讀,免費註冊】

2022-09-30/記者 王柏豪
創立於2015年的奇翼醫電,今年以來,持續在政府組織的國際鏈結新創活動中成為要角。公司開發的BEATINFO(必應)系統平台,結合了臺灣5S(半導體、軟體、系統、解決方案、服務)的科技優勢,正進行包括心臟驟停(SCA)、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和血液透析(洗腎)風險管理的TFDA、FDA、以及CE認證。創辦人李維中曾經是威名一時的面板業TopSales,他為何要投入數位醫療新創?撰文/王柏豪...
人物專訪
人物 鍾尊智

奈捷創辦人鍾尊智:不做Me-Too,做最創新醫材!

2022-07-25/記者 吳培安
奈捷生技董事長暨執行長鍾尊智,在生化儀器界有20年經歷,也是一名連續創業家。懷著讓臺灣創新醫材站上國際舞台的夢想,鍾尊智創辦了奈捷生技、開發出FOPPR光感測生物指標檢測儀器及晶片,其機台輕巧、操作簡單、高靈敏度的優勢,加上鍾尊智無畏且穩健的個人特質,使得奈捷在國際醫材大廠所舉辦的新創競賽與國際鏈結中,總是能殺出重圍。撰文/吳培安2021年3月,由美國醫材大廠BostonScientific與Go...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李鎮宜 BIOICT

陽明交大李鎮宜鑽研半導體生醫晶片 助攻臺灣BIO + ICT大國

2022-06-16/記者 劉馨香
學生遍佈半導體業的陽明交大副校長、電子研究所教授李鎮宜,自2004年起投入生醫應用研究領域,開發出一系列從無線心電圖感測器、植入式神經治療晶片到半導體生醫晶片等BIO+ICT的豐碩成果。他以標準製程製作的半導體生醫晶片、具通用性,獲得了國際再生醫學龍頭CiRA青睞,盼成為iPS細胞品質自動化檢測解方。撰文、攝影/劉馨香根據ResearchAndMarkets預估,2026年生物醫學(BIO)結合資...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陳良基 數位醫療

前科技部長陳良基創協會 搶進全球數位健康供應鏈

2022-06-16/記者 巫芝岳
前科技部長/臺大電機系教授陳良基,從政府內閣退下後,全力倡議國內數位醫療/健康發展,籌組「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並被推選為創會理事長。他直搗國內發展數位醫療產業尚需著墨的「標準化」、「數據應用」等核心,也點出臺灣在全球數位醫療界中,可望能扮演的供應鏈角色,期盼以協會立場,補足國內資源缺口。撰文/巫芝岳5月24日,前科技部長陳良基在臺大電機系的榮退演講中強調:「知識份子應負起社會責任,以知識助...
  • 第一頁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下一頁
  •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生醫名人錄】細胞治療新科技研討會──自動導航細胞在癌症治療的新突破
  • 製藥需求漸趨複雜! CDMO應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提早備戰
  • 學術清洗?還是失落的知識殿堂?
  • 【影音】臺灣生醫新創CEOs高峰會 百位CEO齊聚!
  • 從科學家到操盤手 永昕陳佩君 打造高門檻生物藥生產基地

TOP
  • Global Bio and Investment Monthly
  • 讀者服務電話:+886 2 2726 1065時間:週一 ~ 週五 09:00 ~ 18:00
  • 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 地址:110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六段29號2樓之一, Taiwan

我們的服務

  • 關於我們
  • 會員方案
  • 常見問題
  • 每日新聞
  • 產業活動
  • 名錄/找廠商
  • 出版品
  • 雜誌線上看
  • 訂閱電子報
  • Copyright© 2024 環球生技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本文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有引用請註明出處。授權申請。隱私宣告Privacy。會員條款User Terms。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 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 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至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