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0
尚未加入購物品項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康照洲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回顧與展望
2016-01-21/
環球生技
2010年12月21日,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簽署,該協議在立法院躺了半年後,終於自2011年6月26日正式生效,雙方衛生部門就傳染病防治、醫藥品安全管理及研發、中醫藥研究與交流及中藥材安全管理、緊急救治等四大方向開始交流其中醫藥品安全管理及研發是醫藥生技界比較關切的部分,個人因時任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局長,因此在協議的簽署過程或後續的交流中,醫藥品安全管理及研...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丁詩同
台灣動物疫苗發展應主動出擊
2016-01-21/
環球生技
今年1月,H5N8、新型H5N2、新型H5N3等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肆虐,鵝、鴨等家禽撲殺量遠超出政府預期,疫情嚴重程度不亞於1997年的豬隻口蹄疫。1997年,台灣爆發豬隻口蹄疫,4個月內撲殺300多萬頭豬,重創國內畜牧產業;2004年,禽流感病毒H5N2首次傳入台灣,38萬隻雞遭到撲殺。 這幾波疫情不僅牽連養殖、飼料供應等產業鏈上下游業者,肉品、乳品及蛋品等民生必需物品價格也連帶飛漲,為平抑物價...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林泰元
林泰元:「『國際化』程度高低,決定台灣生技是否走得出去。」
2016-01-21/
記者 蔡立勳
再生醫學是全球醫療與生技發展的未來趨勢,幹細胞研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曾擔任台灣幹細胞學會秘書長的台灣大學醫學院副教授林泰元,為當前台灣幹細胞研究領域活躍的中生代,他致力推動台灣再生醫學產業化發展及國際化接軌,曾與前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游正博合作,主要貢獻在發現新型原始肺部幹細胞是SARS病毒特定的感染對象,證明幹細胞在生物體內具有再生與自我複製功能以外的多樣性的角色。整理、圖/蔡立...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陳亮恭
陳亮恭:「整合規劃高齡照護政策,翻轉台灣老化負擔。」
2016-01-21/
記者 楊傑名
高齡社會已成為各國的棘手問題,國發會推算,十年後台灣老化速度全球第一。2012年「國際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上,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及團隊,獲選全世界高齡學術研究卓越中心,是亞洲目前唯一獲選單位。陳亮恭醫師也是全世界高齡醫學的重要意見領袖之一,已發表約百篇國內外醫學論文,其學術研究能量持續受到國際高度關注,他本人更實踐推動台灣高齡醫療服務與政策。整理/楊傑名 圖/蔡立勳以前談高齡產業,...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陳濱
陳濱:「『創新』是台灣醫療器材發展唯一之路。」
2016-01-21/
記者 蔡立勳
前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濱,自年輕起帶著一只皮箱,從最北端的俄羅斯,踏到南方的阿根廷,足跡遍及世界60餘國,台灣醫材產業30餘年的發展歷史盡寫在他臉上。無論台灣或全球的產業市場及法規,他都有深入的涉獵。專注以科學儀器與手術用器材為主要產品的他,迄今仍勤奮不懈地往各國參展,以抓緊國際醫材市場脈動。整理、圖/蔡立勳 觀察台灣醫療器材的現況與這二十多年的發展趨勢,我有很多感觸。醫材與其他...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陳基旺
生醫推手
陳基旺:「生技製藥『矽導計畫』,培養人才避免『枯水期』。」
2016-01-21/
記者 楊傑名
前台大創新藥物研究中心主任陳基旺,1985年抱著「怎麼沒有一個新藥是台灣開發的」的疑問,從密西根大學取得藥學博士後返台,自此投身台灣新藥開發領域。他的專長包括活性天然物新藥研發、藥物設計合成,首創台灣電腦模擬研發新藥之案例,擁有國內外專利10餘項,發表超過上百篇論文於著名期刊,於2001年獲選美國科學促進學會會士(AAASFellow)。陳基旺是業界公認卓越的醫藥化學家,近期已創業成立新藥開發公司...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李鍾熙
李鍾熙:「以提升國民醫療健康水準的施政來帶動產業。」
2016-01-21/
記者 蔡立勳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自1990年返台,擔任工研院化工所副所長並設立生醫工程中心,歷經接掌工研院院長、轉任生技中心董事長,是台灣唯一領軍過兩大法人研究機構的領導人物。一路以來,李鍾熙致力推動台灣生技產業接軌國際,被業界公認對台灣生技產業國際能見度付出極大貢獻。如今,李鍾熙已投入產業,並致力精準醫療發展。整理、圖/蔡立勳美國總統歐巴馬其實並非首位提出「精準醫療」概念的人,不過他於2015...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路孔明
路孔明:「要計畫性擴大資本市場,引進創新和高階人才。」
2016-01-21/
記者 楊傑名
中天生技集團董事長路孔明,2000年在台灣第一波生技風雲興起時成立中天生技,一路以來勇於率先各種創新策略,創下首個從資本市場成功大眾募資案例,手握台灣發出5張新藥藥證中的2張、推動成立台灣最大永續型生技創投「鑽石生技」、為下世代台灣創新紮根成立「鑽石校園種子基金」等。近幾年,路孔明更潛心往創新根基佈局,也在新藥、創投及有機農業皆打造出台灣標竿,他的發展歷程,是台灣本土型生技產業發展的縮影。整理、圖...
專家觀點
封面故事
張鴻仁
張鴻仁:「連結國際創新基地,扭轉法規轉守為攻。」
2016-01-21/
專欄:張鴻仁
曾任衛生署副署長、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目前為上騰生技董事長,出身醫學系,擁有台大公衛及美國哈佛公衛雙碩士,但回國後棄醫投身公職。他在健保財務窘困時,臨危授命出任健保局總經理,完成健保費率第一次的調漲。全球領先的健保IC卡制度,奠定了台灣今天為國際先驅的國家醫療數據資料庫基礎,也在他任內全面上路。張鴻仁是國內唯一官、產、投資三棲領導人物,能深入洞察政府行政與產業政策。整理、圖/楊傑名 我認為新政府第...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閻雲
人物
閻雲:「全盤檢討人才培育,銜接國家大政策。」
2016-01-21/
記者 蔡立勳
前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旅美長達30年,本身是國際公認的傑出癌症腫瘤專家,曾任全球知名的希望城(CityofHope)癌症中心副院長及分子藥理系系主任、加州理工學院兼任教授等職。自美返台擔任校長僅4年餘,他透察台灣生技產業人才發展的困境,引進國際名校厚植產業人才教育制度,於北醫創立多所具台灣產業競爭優勢的研發中心,致力於創新生醫教育。整理/蔡立勳 圖/楊傑名與其他產業相比,生技產業培養人才的時間...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蘇遠志
生醫推手
蘇遠志:「產業要創新加值打出台灣牌。」
2016-01-21/
記者 楊傑名
今年已逾87歲的台灣發酵之父、台灣大學農化系榮譽教授蘇遠志,仍精神钁鑠,且活躍於各項產業社群活動,參與多項研究計畫指導委員。他一手締造了台灣發酵工業經濟奇蹟,其「麩胺酸發酵生產」創新發明,於80年代寫下台灣「味精王國」、製造外銷世界第一的歷史,迄今,讓台灣多項發酵產品及技術仍居國際領先地位。他是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的創始人,桃李滿天下,遍佈台灣生物科技產、官、學界,是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的先驅與奠...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生技、生命、生活」我們大家共同的 「國家」⋯
2016-01-21/
編輯部
從選前之夜到選舉結束這週末,也正是我們一&二月過年合刊號後製準備的最後階段,除返鄉投票的同事外,團隊們多挑燈夜戰,一面工作討論,一面關注選戰的點滴。不蠻講,我鮮少留意娛樂圈的新聞,流行藝人我知道沒幾個。選前一天,我的手機和信箱塞爆了「周子瑜道歉事件」的相關新聞、輿論及各方回應,同事們後來也傳來一張網路流傳的黑底白字圖片,下面一句中英文是這樣寫著:「我不需要因為身為台灣人而向任何人道歉。」(...
第一頁
上一頁
55
56
57
58
59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臺灣CDMO高質化策略 產業合縱連橫因應國際變化
連續創業家洪一平轉身新創推手 拼出臺灣「微創醫材王國」
國際眼科權威Hendrik Scholl 首談出任Belite Bio醫務長契機
波士頓生技的衰退與突圍啟示!
對GTC25“AI超級盃(Superbowl)”的一些反思~接下來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