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免標定!《Nature》子刊:創新光感技術揭開TLR訊號傳導機制
科學新知
NEW
DeepMind公開AlphaFold3底層程式碼 供非商業用途使用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突破腫瘤微環境!抑制乳酸助T細胞重獲活力
科學新知
《Nature》最新研究:人體「古老DNA」可望成抗癌新武器?!
2020-10-22/
記者 吳培安
編譯/吳培安美國時間21日,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生物物理副教授DanielDeCarvalho帶領的研究團隊,於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發表最新研究。他們發現,人類基因體中某些保持靜默的古老DNA序列,可透過表觀遺傳藥物(epigeneticdrugs)活化,讓癌細胞變成免疫系統攻擊的標靶,同時找到癌細胞在此機制上的反制方式,可望為癌症免疫療法帶來新契機。 DeCarvalho表示,人類的D...
科學新知
AIlabs
老藥新用
AI Labs 2萬筆老藥新用模擬資料庫 登《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20-10-22/
記者 彭梓涵
報導/彭梓涵今(22)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AILabs)表示與臺灣大學、陽明大學及中研院等國內學研單位,以老藥新用為目標組成COVID-19合作平台,其建立的新冠病毒與藥物接合模擬預測DockCoV2資料庫,已累積兩萬多筆模擬結果,相關研究結果10月也刊登在《NucleicAcidsResearch》期刊上。 電腦模擬藥物作用研究計畫,是由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暨生醫電子與資訊研究所阮...
科學新知
表觀遺傳學
《Nature Communications》解謎表觀遺傳關鍵兩蛋白質 有望成全新抗癌標靶
2020-10-21/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日,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ofRochesterMedicalCenter)的科學家發現,細胞內ANP32E與H2A.Z兩種蛋白質間的交互作用,與細胞分裂調控息息相關;由於許多癌細胞中,H2A.Z的表現量較高,因此這項建立在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上的調控作用,未來極有潛力發展為抗癌療法。該論文10月8日發表於期刊《NatureCommunicati...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康復者血漿療法
美研究:男性、老年、嚴重新冠肺炎康復者 可能是血漿療法最佳捐獻者
2020-10-20/
記者 彭梓涵
編譯/彭梓涵美國時間19日,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JohnsHopkinsBloombergSchoolofPublicHealth)研究人員聯合展開的一項新研究,證明新冠肺炎感染者中,會因性別、年齡和病程嚴重差異,產生不同中和抗體量。相關研究已發表在《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期刊上。 該研究是測試126名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液,初步結果發現,男性...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漱口水、嬰兒洗髮精助抗疫? 賓大科學家實測 接觸30秒讓99.9%人類冠狀病毒失去活性
2020-10-20/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美國時間17日,賓州大學(UniversityofPennsylvania)的微生物學團隊發現,多款市售的漱口水和鼻咽沖洗液,可能具有能中和新冠病毒的效果;該研究雖是以與新冠病毒遺傳物質相近的人類冠狀病毒229E(HCoV-229E)進行測試,但仍提供證據顯示,這些隨手可得的日用品,有望幫助人們對抗新冠病毒。該研究發表於期刊《JournalofMedicalVirology》。由賓大微...
科學新知
細胞治療
免疫細胞
實體癌新希望? CAR NKT療法臨床數據 癌轉移病變減少50%
2020-10-19/
記者 吳培安
編譯/吳培安近(13)日,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CollegeofMedicine)與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atChapelHill),公布其將「嵌合抗原受體自然殺手T(CARNKT)細胞」,用於三名復發型/難治型神經母細胞瘤患者之臨床一期試驗結果。 研究團隊表示,在初步結果中,患者自體NKT細胞能擴增至臨床規模、且純度可達95%,其加上...
科學新知
多發性硬化症
《Science》子刊:小鼠實驗證實 「海藻糖」有望助多發性硬化症神經復原
2020-10-19/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16)日,瑞典卡羅琳研究院(KarolinskaInstitutet)的研究人員發現,微膠細胞(microglia)中特定基因的剔除,將導致小鼠出現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MS)症狀;且廣泛存在於植物、微生物中的天然糖類「海藻糖」,能夠改善MS小鼠的病情,這項研究發表於期刊《ScienceImmunology》。該研究團隊在小鼠模型中證明,MS患者中樞神經...
科學新知
中風
失智症
國衛院
中風引發失智症?! 國衛院解謎生物標記預測風險
2020-10-19/
記者 吳培安
報導/吳培安今(19)日,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劉玉麗研究員,與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科陳怡君醫師合作,分析缺血性中風病患的認知功能狀況及相關生理變化。結果發現,中風後罹患失智症病患血漿中的D型胺基酸氧化酶(D-aminoacidoxidase,DAO),較中風後無失智症的病患或健康者,其濃度顯著的增高,使得DAO可望作為預測失智風險的生物標記。此研究已發表在《FrontiersinNeurol...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Science》:發現SARS、MERS-CoV、新冠病毒常見弱點
2020-10-16/
記者 劉端雅
美國時間15日,一項來自6個國家共14個頂尖機構的國際研究指出,三種致命的冠狀病毒(SARS-CoV-2、SARS-CoV-1、MERS-CoV)之間存在常見的弱點,例如頻繁劫持細胞途徑,這可能促成具有希望的標靶,為廣泛的冠狀病毒提出抑制方法。該研究刊登在《Science》。這項研究確定了冠狀病毒之間的共性,並標示出幾個共同的細胞過程(cellularprocesses)和蛋白質標靶,這些標靶應考...
科學新知
新冠肺炎
《BMJ Case Reports》英首例新冠重症 恐導致突發性或永久性聽力受損
2020-10-15/
記者 劉端雅
英國時間13日,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專家指出,COVID-19可能會導致突發性或永久性聽力受損,該研究發表在《BMJCaseReports》。研究指出,一名45歲氣喘患者,在COVID-19重症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和接受瑞德西韋和靜脈類固醇的藥物治療。離開重症加護病房一週後,出現耳鳴,接著左耳聽力下降。該患者的左耳出現感覺神經性聽力喪失(sensorneuralhearingloss),也就是...
科學新知
糖尿病
《Cell》子刊:糖尿病療法新招?! 小鼠實驗證實 電磁場可遠距控制血糖
2020-10-14/
記者 巫芝岳
近日,愛荷華健康照護大學(UniversityofIowaHealthCare)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透過電磁場(electromagneticfield,EMF),能夠以遠距、非侵入方式控制血糖的工具,並已在小鼠體內實驗成功,該研究論文6日發表於期刊《CellMetabolism》。他們先是發現,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小鼠若暴露在電磁場下,原先應該過高的血糖似乎都會回到正常值,於是針對該現象進行研究...
科學新知
細菌抗藥性
《PNAS》賓大研究:改造版胡蜂毒素 有望成細菌抗藥性新解方
2020-10-13/
記者 吳培安
近(12)日,賓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SchoolofMedicine,UniversityofPennsylvania)的研究團隊,利用來自韓國黃胡蜂(Koreanyellow-jacketwasp,學名Vespulalewisii)毒液的胜肽成分加以修飾,成為具有高抗菌效果、但不傷及人類細胞的特殊蛋白,有望開發成為新型抗生素,應用於敗血症或結核感染的治療上。這份研究發表在最新的...
第一頁
上一頁
83
84
85
86
87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