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NEW
Incyte濾泡淋巴瘤抗體療法Monjuvi三期結果佳 提交FDA藥證申請
生技醫藥
NEW
竟天局部麻醉複方乳膏 獲TFDA首發學名藥證
生技醫藥
NEW
基米10月營收年增17% 結盟雷文虎克、拓印尼海外市場布局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英國製藥業附加價值毛額領先歐洲各國
2017-03-09/
記者 王柏豪
英國泰晤士報(TheTimes)6日報導,英國會計顧問公司PwC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英國製藥業的生產力較歐洲各國表現亮眼。英國製藥業平均每一個員工的附加價值毛額(grossvalueaddedperemployee)高於德國與義大利製藥業的40%,甚至是法國製藥業的2倍。英國生命科學產業的生產力則是英國所有產業平均生產力的2倍,平均每一個員工的附加價值毛額為10萬4,000英鎊。2015年,英國生命...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併購
聯合骨科
高階醫材
聯合骨科收購冠亞生技 切入脊柱產品市場
2017-03-08/
記者 蔡立勳
聯合骨科(4129)昨(7)日宣布,董事會已通過,以每股60元收購冠亞生技100%股權,收購總價達6.1億新台幣,預計2017年第一季完成股權收購,第二季正式併入冠亞,切入脊柱產品市場。聯合骨科為台灣唯一具有研發、生產與銷售人工關節能力之高階醫材廠,2016年合併營收達13.8億,外銷比重近七成,毛利率約達70%,與國際大廠具有相同水準,旗下人工關節以自有品牌「United」行銷全球30餘國,高雄...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晟德
林榮錦
豐華生技
益生菌
晟德併購GMP水劑廠 加速中國市場布局
2017-03-07/
記者 陳堂麒
面對川普主導的美國市場詭譎多變,台灣生技業的下一步該如何? 晟德集團今(3/7)舉行年度媒體春酒,董事長林榮錦分享3大趨勢與4項挑戰,同時,他也宣布晟德藥廠將於今年併購一GMP水劑廠,加速中國大陸市場布局,未來也不排除持續找尋併購機會;而以益生菌開發與應用為主軸的「豐華生技」將於今年第二季申請上櫃,集團朝向大健康產業發展。 林榮錦表示:「隨著美國總統川普的當選,國際局勢恐將變動不斷,所幸台...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
生物產業協會
呂正華
李世光
台灣生技醫藥產業
生物產業協會:生技新藥條例修法 加速接軌國際
2017-03-07/
記者 陳堂麒
立法院院會於12月30日三讀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案,放寬高風險醫材與新興生技產品的適用範圍,揭示小英政府計畫將台灣建設為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重鎮的企圖心。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昨(3/6)舉辦年度會員大會,就是以「生技新藥條例再出發」為題舉辦論壇,會中並邀請經濟部長李世光發表演講。與談貴賓包括: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協會(TRPMA)副理事長張鴻仁、甫上任的櫃買中心總經理蘇郁卿、經濟部工業...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順藥
黃文英
順天醫藥
順藥長效止痛針劑取證 啟動海外授權
2017-03-06/
環球生技
順天醫藥生技(6535)於今(6)日宣布,旗下長效止痛針劑納疼解®(Naldebain®,原名LT1001)取得TFDA核發藥證,將在台灣上市,初期鎖定自費市場;順藥也可取得里程碑款,並依據銷售金額,取得一定比例的權利金收入;現正積極與美國、韓國等地洽談授權。順藥表示,納疼解®由順藥自科技部引進藥物專利權,透過總經理黃文英建立的rSD(reSearchandDevelopm...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投資
資誠
PwC
經濟成長
政經
英國脫歐
貿易
經濟成長增信心 政經動盪堪憂
2017-03-06/
環球生技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今(6)日公布《2017資誠PwC全球投資專家調查報告》,全球投資人對經濟成長前景感到樂觀的比例,較去年增加1倍以上。報彙整了全球554位投資專家的意見,此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的執行期間為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其中有45%的投資專家,對於未來一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非常有信心,相較去年的22%增加一倍以上。對企業未來一年的獲利,78%的投資專家感到有信心,也比去年的66%...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Frost&Sullivan的最新研究顯示亞洲是臨床試驗的首選地
2017-03-05/
記者 王柏豪
Frost&Sullivan於3日發布了其與亞太專家CRONovotech合作的最新白皮書“亞洲:臨床試驗的首選地”。新白皮書的研究表明,由於擁有大量無治療效果的患者庫,特殊的臨床基礎設施和人才,以及較低的運營成本,亞洲正迅速成為臨床研究的主力軍。在評論白皮書時,Novotech首席執行官JohnMoller博士說:“亞洲對於我們的生物技術客戶來說是一個越來越有...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冠脂妥
假藥
台灣使用率率最高絳血脂藥「冠脂妥」今下午驚傳大量假藥
2017-03-04/
環球生技
食品藥物管理署今下午突然宣布查獲台灣使用率最高的降血脂藥物「冠脂妥」10毫克包裝疑似有假冒品,販售到各醫療院所,目前已請各醫療院所下架所有「批號MV503」,食藥署表示,目前並不是所有冠脂妥都是偽藥,僅有該批號可能是假貨。食藥署企科組副組長遲蘭慧表示,冠脂妥為醫師處方用藥,適用於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作為飲食控制的輔助治療使用。若是想要辨識真假貨,可以從側面的包裝看到批號是否為MV503...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
傑出生技產業獎
2017傑出生技產業獎 擴大徵選
2017-03-03/
環球生技
由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主辦一年一度的『傑出生技產業獎』,自即日起至4月21日止受理報名,獎項分為三大類:「傑出生技產業金質獎」、「潛力標竿獎」及「年度創新獎」,歡迎國內生技公司及學研機構踴躍申請,也歡迎各界踴躍推薦傑出業者參選。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李鍾熙理事長表示,生技產業是政府「5+2」創新產業之一,預計每年將投注百億經費全力推動生醫創新產業方案,如此前景,更吸引許多電子大廠紛紛跨入生技業,對國...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華大基因
基因檢測
抗癌
鴻海
郭台銘
鴻海攜手華大基因 全方位搶攻醫療市場
2017-03-03/
環球生技
2月中旬,郭台銘率富士康科技集團高階主管、台灣大學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主任唐季祿等人參訪中國華大基因,他在廣州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與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有共同的夢想與追求,因此富士康已與華大基因達成戰略合作,在基因與精準醫療上展開全方位、未來的系列合作計畫。成立於1999年的華大基因,目前負責組建中國國家級綜合基因庫,也希望將基因研究的成果應用於醫學健康、農業育種、資源保存等領域。華大基因積極開拓預防...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高階醫材
英國
工研院
工研院牽線 促台英高階醫材合作
2017-03-02/
記者 蔡立勳
英國在台辦事處與工業技術研究院於今(2)日共同舉辦「2017英國醫療器材發表暨商談會」,不僅邀請工研院生醫所與緯創資通分享台灣當前醫材技術與產業佈局,同時開放台英公司一對一洽談,期望促成更多合作案。英國在台辦事處副代表DamionPotter表示,自弗萊明(AlexanderFleming)發現青黴素迄今,英國在生命科學領域已有多年研發歷史,政府也積極投資生醫產業,扶持其發展,希望台灣廠商勇於與有...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貝勒醫學院
拷貝數變異
遺傳機制
胚胎
Cell論文揭開胚胎早期發育奧秘 大量遺傳基因能在受孕前後突變
2017-03-02/
記者 王柏豪
生物體的遺傳物質編碼並不是固定的,在有機體的一生中可以隨時改變或變異而導致發育問題。2月最新一期的Cell上刊登一篇研究論文結果指出,許多基因的改變發生在受孕之前或之後,並無法用隨機突變來解釋,而這可能揭密了許多有關疾病的遺傳機制知識。研究人員暨文章第一作者貝勒醫學院(BaylorCollegeofMedicine)的助理教授PengfeiLiu博士表示,這項研究針對各種發育疾病的年幼患者進行臨床...
第一頁
上一頁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