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新聞集錦
NEW
AI數位醫療股將登興櫃!雲象科技遞交申請;艾伯維斥14億美元 取EvolveImmuneT細胞接合劑平台;Recursion AI設計口服非抗生素藥 完成二期首位患者給藥
生技醫藥
NEW
歐盟推動「新穎方法認證」:為藥品開發中的創新技術提供支持
醫療科技
NEW
經顱刺激減緩阿茲海默症 Sinaptica臨床二期認知下降減速44%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FDA公布新冠疫情下細胞與基因療法製造指南;南加大研究:新冠導致美國人預期壽命降低1.13歲 逾20年來下降幅度最大
2021-01-25/
環球生技
《臺灣》逸達生技FP-025獲美FDA核准啟動新冠ARDS臨床二/三期昨(24)日,逸達生技(6576)宣布獲得美國FDA核准,得以啟動新成分藥物FP-025用於因新冠肺炎(COVID-19)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臨床二/三期試驗,並預計以調整性的試驗設計,以縮減後續試驗執行和主管機關審核的程序,加快FP-025完成研發,若進行順利,將有機會成為ARDS用藥中的首見(first-in...
新聞集錦
預期壽命
南加大研究:新冠導致美國人預期壽命降低1.13歲 逾20年來下降幅度最大
2021-01-25/
記者 劉端雅
編譯/劉端雅近日,南加州大學(USC)和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University)的研究指出,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死亡率,導致美國人的預期壽命降低了1.13歲,平均為77.48歲,是2003年以來最低的。同時,也預計65歲的預期壽命減少0.87歲,是40多年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另外,黑人和拉丁裔族群的預期壽命,下降幅度更大。研究發現,黑人族裔縮短2.1年,拉丁裔減少3年。同時...
新聞集錦
癌症治療
上市許可
AML
首款獲批AML維持療法!BMS口服劑型Onureg公布臨床:延緩復發、增生存率
2021-01-25/
記者 吳培安
編譯/吳培安繼去(2020)年9月,美國FDA批准了必治妥施貴寶(BMS)開發的口服azacitidine(產品名Onureg),作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維持療法(maintenancetreatment)後,昨(24)日,主導此項臨床三期試驗的威爾康乃爾醫學院(WeillCornellMedicine)團隊,將其研究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上。此藥不僅是首款對AML顯現明顯...
新聞集錦
愛滋病
ViiV
數位照護
ViiV攜手英國切爾西和西敏醫院 推出愛滋病數位照護服務
2021-01-25/
記者 李林璦
編譯/彭梓涵 近(18)日,倫敦切爾西及西敏醫院NHS基金會信託(ChelseaandWestminsterHospitalNHSFoundation),宣布與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GSK)旗下ViiVHealthcare合作推出一項名為Klick的新數位服務,以幫助愛滋病治療與照護。 這項數位工具將根據臨床需求,對患者進行分類,同時患者可使用行動應用程式完成約會行程自我管理...
新聞集錦
毒品防制
國衛院
國衛院:吸K他命3年內再犯率39.5% 非自然死亡率增破10倍
2021-01-25/
記者 巫芝岳
報導/巫芝岳今(25)日,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一項與臺大和臺北大學的研究,指出把原本麻醉用的愷他命(俗稱: K他命),好奇地拿來當娛樂用者,三年內的毒品使用再犯率達39.5%,且死亡率為一般同年齡、同性別者的4.9倍高,尤其是自殺、藥物過量、暴力毆打等非自然原因的死亡率,更增加高達10倍以上。呼籲年輕人千萬別好奇地將愷他命當娛樂用。該研究已於去年11月發表於期刊《Addiction》。此外,若是男女...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1/23《生醫焦點雷達》
2021-01-23/
新聞中心
產業快訊 腎友福音台大發現關鍵機轉蛋白 自由即時 2021/1/23中華電信攜手廣達電腦加速推動5G智慧醫療服務 台灣新生報 2021/1/22生華科新冠二期重症臨床收治第一位病患 工商 2021/1/22亞洲首創「判定子癲前症」宣捷獲台灣專利 工商 2021/1/22生技投資 創新板Q3上版催生獨角獸 工商時報 2021/1/22拜登時代醫療生技股擁光環 工商時報 2021/1/22疫波多折...
新聞集錦
新冠肺炎
新聞集錦
輝瑞公布新數據! 疫苗接種者其血清仍具中和英國突變病毒能力;波士頓科學斥9.25億美元 收購穿戴式心臟監測開發公司Preventice Solutions
2021-01-22/
記者 彭梓涵
編輯部整理 《臺灣》生華科新冠重症二期臨床啟動並收治首位病患今(22)日,生華科(6492)宣布,旗下新藥Silmitasertib在美國正式啟動新冠重症二期臨床,並且在合作夥伴BannerHealth旗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大學醫學中心(BUMCP)完成收治第一位病患。 《臺灣》宣捷子癎前期發生檢測取得臺灣專利核准今(22)日,宣捷幹細胞(4724)宣布自主研發「判定子癎前期發生風險方法」取得臺灣發...
新聞集錦
拜登
生命科學
科學
引起科學界共鳴 拜登以「科學」作為新政府當務之急
2021-01-22/
記者 彭梓涵
編譯/彭梓涵 美國總統拜登於就職典禮(20日)的前幾天,明確表示,「科學」將成為白宮的當務之急。而從其首次任命生命科學家擔任顧問並納入內閣之人事,與21日簽署對抗新冠肺炎(COVID-19)的行政命令,引起科學界共鳴也驗證其決心。將科學顧問入內閣聘用最強生命科學團隊首先,拜登任命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布洛德研究所(BroadInstitute)創始主任EricLander,擔任白宮科學顧問、以及科...
新聞集錦
外科手術
癌症手術需求20年增幅將高達52% 34個低收入國家佔比最多
2021-01-22/
記者 劉端雅
編譯/劉端雅近(21)日,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ofNewSouthWales)研究指出,在2018年至2040年期間,對癌症手術的需求將增長52%,其中低收入國家增加最多。另外英國愛丁堡大學一項研究也指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死於大腸直腸癌或胃癌的風險是高收入國家的四倍。兩項研究結果分別發表在《TheLancetOncology》和《TheLancet》。癌症手術需求增長發表在《...
新聞集錦
神經科學
免疫學
《Nature》史丹福科學家:老化「巨噬細胞」 成認知衰退關鍵
2021-01-22/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20)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的科學家,解開了為何在老化動物體內,發炎反應會加劇的一項機制;也發現若抑制老化巨噬細胞(macrophage)中的發炎訊號,能讓小鼠的記憶力「回春」,甚至改善已退化的認知功能。該研究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動物體內常見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一旦被活化...
新聞集錦
FDA
愛滋病
ViiV
愛滋療法革命! 首個長效療法獲FDA批准 ViiV注射療法僅需每月一針
2021-01-22/
記者 李林璦
編譯/李林璦 美國時間21日,FDA批准由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GSK)旗下ViiVHealthcare開發的長效1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1)感染注射療法Cabenuva(cabotegravir/rilpivirine)上市,作為先前無治療失敗病史、對cabotegravir和rilpivirine無抗藥性患者的完整治療方案,可取代目前現行抗反轉錄病毒處方治療。是FD...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1/22《生醫焦點雷達》
2021-01-22/
新聞中心
產業快訊 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獲選名單出爐 工商時報 2021/1/21藥華藥通過韓查廠盼下季取證 工商時報 2021/1/21關節炎藥物治COVID重症病患研究:無臨床效益 中央社 2021/1/21威潤「除菌棒UV1」3秒清除新冠病毒 捐贈給敏盛醫院第一線醫護防疫 ETtoday新聞雲 2021/1/21法規、臨床交流建構智慧醫材產業生態系中時新聞網2021/1/21生技投資 美民主黨完全執...
第一頁
上一頁
768
769
770
771
77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