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GBI International
NEW
GeneTex: Taiwan's Hidden Biotech Champion
生技醫藥
NEW
默沙東攜中國科倫博泰首款ADC獲批 逾13億美元合作有成
醫療科技
NEW
醫乘智慧延攬病理學KOL Barbara Crothers、A+輪獲大亞創投支持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醫材
生技醫藥
新藥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
立院三讀通過 放寬生技新藥適用範圍
2017-01-04/
環球生技
立法院院會於12月30日三讀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第3條修正案,針對高風險醫療器材和新興生技醫藥產品,擴大生技新藥業的適用範圍。三讀通過修正案之第3條第4款,放寬生技新藥條例高風險醫療器材適用範圍,從現行植入或置入人體內屬第三等級的醫療器材,擴大適用範圍為第三等級的醫療器材或須經臨床試驗始得核准的第二等級的醫療器材,以鼓勵廠商投入高風險醫療器材研發。另也新增第3條第5款,將新興生技醫藥產品納...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國研院
樂斯科生技
動物中心
實驗鼠
鼠
「MIT實驗鼠」揮軍南向
2017-01-03/
環球生技
國研院動物中心(以下簡稱動物中心)與樂斯科生技公司今(1/3)日簽訂合作意向書,要將動物中心研發的高階實驗鼠透過樂斯科代理銷售至東南亞各國,除協助東南亞各國的生技醫藥研究水準提升,也可建立台灣「亞太實驗動物核心樞紐」的地位,也希望藉此吸引東南亞國家採購台灣的臨床試驗整體解決方案。由於實驗鼠被廣泛運用於生醫研究與生技產品之開發,可謂生技產業發展之基礎,全球每年科學研究使用了近2萬種小鼠品系、超過千萬...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台康生技
台康生技啟動蛋白質藥量產工廠建置
2016-12-31/
記者 陳堂麒
台康生技於今天(12/30)舉行「全新蛋白質藥物商業化量產工廠建置工程」動土典禮,正式啟動國際CDMO業務。包括: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吳明機、新竹縣副縣長楊文科、台康生技董事長李重和,總經理劉理成、竹科管理局副局長許增如、生技中心執行長甘良生均出席見證。台康生技成立至今四年,今年三月宣布,旗下第一個生物相似藥EG12014在2015年底,正式在歐洲進行人體臨床試驗,規劃在2017年,進行全球人體三期臨...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資誠
長照
在地安養
健康照護
建構長照跨產業平台 迎接長照2.0新時代
2016-12-30/
記者 陳堂麒
未來受人口結構迅速老化的影響,台灣在1993年已成為高齡化社會,2016年,邁入高齡社會,高齡人口將佔所有人口的14%,台灣超過65歲的老年人口,將首度超過14歲以下的幼年人口。7年後,2025年,台灣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人口將達20%,其中又以大台北地區、雲嘉南以及台東花蓮等地區最為明顯,人口老化也將導致慢性病人口隨之增加,長期照護的市場需求將呈現爆炸式的成長。長照服務法已於104...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行動醫療
健保
app
假日找嘸醫生?查詢醫療院所 e手搞定!
2016-12-30/
環球生技
一例一休在紛紛擾擾中正式上路,不過民眾或許也會擔心未來假日到醫院看診是否會受到影響?假日找不到醫師?以後生病只能挑上班日?健保署在日前(12/28)宣布啟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最新功能,首度結合GoogleMap地圖功能,民眾只要在智慧型手機上點一下,就能清楚得知附近半徑1公里內,所有醫療院所的位置及看診服務的資訊,還提供各大醫療院所急診待床的資訊(每15分鐘更新一次),讓身在外地或假日有就醫...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C肝
健保用藥
C肝全口服新藥 有條件納入健保
2016-12-30/
環球生技
全口服C型肝炎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案是總統蔡英文的醫療公衛政策,日前(12/23)日終於由衛福部全民健保會委員會議(簡稱健保會)通過決議。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這項給付方案開啟台灣治療C肝的新頁,未來,健保署將積極進行C肝病患登錄系統的建置,讓第一批約8,000名為C肝所苦的病患一個大禮。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在台上市後,因治癒率高達90%以上,但藥價昂貴,一般民眾根本付擔不起,不少病友都企盼能早日能納入健...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新藥
FDA
2016年美國FDA批准新藥數量大減
2016-12-29/
記者 王柏豪
根據FDA官方最新公布統計資料,截止12月9日,FDA共批准了19種新藥,2016年批准的藥物數目只有2015年的一半,也是2007年以來最少的一年。但2015年批准的新藥數量達到45個,創造了近20年的最高紀錄。 FDA新藥評估和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JohnJenkins表示,主要是2016年提出申請的新藥數量減少,而且有5個藥物在2015年提前獲批,導致2016年批准之新藥數量驟減。 此外,FD...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生醫
創投
精準醫療
大陸生技
北京寶島婦產醫院全面引進「臺式」大婦產科
2016-12-28/
記者 王柏豪
中國知名婦產醫院—北京寶島婦產醫院於昨(28日)發佈消息,和中國知名風險創投華蓋資本舉行了投資簽約儀式,雙方於本月22日達成投資交易,華蓋資本將投資1.5億元人民幣給寶島婦產醫院,並成為華蓋醫療健康產業二期基金首筆投資。北京寶島婦產醫院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以來,首家在北京註冊登記、由兩岸醫療機構合資興建的醫院。也是中國境內第一家通過臺灣JCT醫院評價體系認證的專科醫院,整個醫院全...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大陸生技
中草藥
中醫藥法
醞釀三十載《中醫藥法》誕生 中國立法弘揚中醫
2016-12-28/
記者 王柏豪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25日)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簡稱:《中醫藥法》)。這是中國首部中醫藥法,也是世界首次為傳統醫藥振興而制定的國家法律,是中醫藥發展史上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將產生深遠的國內、國際影響。早自1980年代初,中國中醫藥界就提議為中醫藥訂立國法,醞釀三十載,《中醫藥法》,將於2017年7月1日起施行。成為業內翹首共期盼,為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促進中醫藥事業健...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醫材
廷鑫興業
成大攜手廷鑫打造鎂骨釘 免二次開刀造福骨患者
2016-12-26/
環球生技
主營項目為鋁合金產品的廷鑫興業(2358)與成功大學團隊合作研發創新生醫材料:鎂骨釘產品。廷鑫今(26)日舉辦產品發表會,表示相對於其他金屬植體,鎂骨釘較為便宜,並可以被人體吸收降解,隨尿液排出,讓患者免受二次開刀之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和預測資料顯示,全球骨科創傷器材的銷售從2012到2017年約成長6.4%,至2017年預估將會到達71億美元。目前,全球植體多為鈦合金與不鏽鋼等,都有強度過高...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醫藥
中國
生物科技
看看2016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有哪些大進展?
2016-12-26/
記者 蔡立勳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和《中國醫藥生物技術》雜誌於12月24日發佈,由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承辦的「2016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結果。這是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主辦的「年度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活動,用以梳理和記錄行業的發展歷程,洞悉發展趨勢,並推動整個行業縱深發展。2016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結果為: 1.單倍體骨髓移植技術體系成為白血病治療的「北京方案」中國原創的...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Teva
學名藥
Teva 涉嫌海外行賄 美司法部裁罰5.19億美元
2016-12-26/
記者 蔡立勳
根據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ofJustice)22日新聞公告,以色列知名製藥公司Teva於當日同意支付5.19億美元,以解決該公司觸犯美國《海外反腐敗法》(ForeignCorruptPracticesAct,FCPA)的相關的費用。不過,Teva當日紐約股市依舊上漲2.2%,每股37.16美元。根據新聞內容指出,Teva與司法部和證監會(SecuritiesandExchangeCom...
第一頁
上一頁
1323
1324
1325
1326
1327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