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0
尚未加入購物品項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政策法規
NEW
川普挺小分子藥? 行政命令擬撤IRA藥價協商「藥丸懲罰」
新聞集錦
NEW
04/18《生醫新聞雷達》
醫療科技
NEW
鈦隼生物科技啟動IPO計畫 有望成首支手術機器人股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Imbruvica
FDA授予Imbruvica胃癌孤兒藥資格
2018-02-06/
記者 林以璿
2月1日,FDA授予Imbruvica治療胃癌(包括胃食管連接腺癌)的孤兒藥資格。Imbruvica是全球第一個上市的BTK抑製劑,由強生(J&J)和Pharmacyclics公司合作開發,最早是於2013年11月13日獲得FDA批准上市,上市之後銷售額突飛猛進,由此也引起了AbbVie的巨大興趣。AbbVie於2015年3月斥資210億美元重金收購了Pharmacyclics,獲得了Im...
醫療科技
全球新聞
臺大醫院
臺大醫院首創客製化婦女骨盆器官脫垂的矯治手術
2018-02-06/
記者 林以璿
婦女骨盆器官脫垂,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疾病。精確的來說,婦女骨盆器官脫垂,指的就是骨盆腔的內臟器官(如子宮、膀胱、直腸),由陰道的孔洞位移脫落出來,所以骨盆器官脫垂的患者會產生頻尿、漏尿、排尿及排便困難的症狀。婦女懷孕和生產是骨盆器官發生脫垂的最常見原因,其次是產後時期的恢復不夠周全,以及局部組織後續的老化現象(後來的長時間裡持續累積擴大的傷害)等等因素。據統計,自然生產2胎以上的婦女,終其一生發生脫...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Ezutromid二期結果公佈 杜氏肌營養不良症新曙光
2018-02-05/
記者 徐淨
Summit生物製藥公司近日宣佈了新藥Ezutromid在二期臨床試驗的中期結果,結果正向,有望成為下一個核准用於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的新藥。 Ezutromid是一種肌營養相關蛋白utrophin(UTRN)的調節劑。名為PhaseOut為期24周的臨床資料顯示,與對照相比,Ezutromid在24周時能夠顯著降低肌肉損傷23%,這是...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北榮
口腔黏膜重建尿道 終結痛苦導尿人生
2018-02-05/
記者 林以璿
「尿道狹窄」,顧名思義即是「尿道管徑窄縮」,因此導致排尿困難。尿道狹窄的原因有外傷、感染、發炎,男性因為尿道長,比較容易受到感染與傷害造成尿道狹窄,但尿道狹窄並不是男性的專利,女性也會有這個困難處理的問題。張女士因為反覆尿道發炎導致狹窄,在香港接受過兩次以上的尿道擴張手術,已自行導尿多年。2017年中開始無法順利導尿,來到北榮就醫。經膀胱鏡檢查發現尿道僅剩下小縫,接受口腔黏膜施行尿道重建手術後已可...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太捷信注射劑有望今年上市中國 CDE納入優先審評
2018-02-05/
記者 徐淨
太景醫藥(股票代號:4157)今(5)日宣佈,抗生素新藥太捷信(奈諾沙星Nemonoxacin)注射劑型獲中國國家食品藥品審評中心(CDE)公告納入優先審評,如此一來,太捷信注射劑有望今年就開始在中國上市銷售。這是太景的產品第二次在中國獲得優先審評資格,之前太景的C肝新藥伏拉瑞韋(TG-2349,Furaprevir)也曾於2016年4月獲得中國CDE納入優先審評。太景亞洲區行銷長黃國龍表示,「中...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中研院
TWAS
中研院3院士當選TWAS新任院士 1學者榮獲TWAS學術肯定
2018-02-05/
記者 林以璿
成立於1983年的國際學術組織「世界科學院」(TheWorldAcademyofSciences,TWAS)日前宣布,中研院院3位院士獲選為該院今年度新任院士,另有1位臺灣學者榮獲TWAS相關獎項之榮譽。依TWAS公佈順序,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暨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文華,獲2018年結構、細胞分子生物學門院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特聘講座教授暨臺大醫院小兒胃腸肝膽科主任張美惠,獲2018年醫...
新聞集錦
免疫療法
諾華
國際快訊
Cart-T
Novatis
ALL患者12個月的生存率達76%
2018-02-05/
記者 李虎門
近日,諾華(Novartis)公佈了CAR-T療法全球試驗結果。該項目追蹤了CAR-T療法Kymriah™(tisagenlecleucel)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r/r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兒童,以及25歲以下年輕成人患者的療效。目前,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的《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EJM)期刊上。ELIANA的臨床試驗中...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基因
《PLOS ONE》聲音還會影響基因工作!
2018-02-05/
記者 林以璿
京都大學生物研究所發表在《PLOSONE》上的最新研究證實,在聽到聲音的時候,某些「敏感」的基因會被抑制。而且,這些響應也因細胞類型而異。「聲音可以說是我們接收到的最重要,最普遍的環境信息。然而沒有人研究過細胞對聲音的反應,所以我們想知道,細胞是否可以識別聲音?」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MasahiroKumeta如此說。而這項研究通過將各種不同的細胞類型暴露在不同的聲音中進行實驗,並在一段時間內進行基...
新聞集錦
免疫療法
抗癌
科學要聞
史丹佛團隊成功的在小鼠身上消除腫瘤
2018-02-04/
記者 李虎門
近日,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Stanford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研究人員正進行一項研究,並開發出抗癌新療法,是將兩種免疫刺激因子直接注射到小鼠體內實體腫瘤中,可以消除體內所有的癌症痕跡,包括遠處的、未經治療而轉移的癌細胞。 目前,這項研究結果已於《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期刊上發表。史丹佛大學腫瘤學教授RonaldLevy,不僅是...
新聞集錦
醫材
基因定序
科學要聞
英團隊開發出口袋大小、價位低的定序儀
2018-02-03/
記者 李虎門
近日,《NatureBiotechnology》期刊有一篇報導,說明了一組國際團隊利用類似手機大小、方便攜帶的基因定序裝置,對人類基因體進行了完整的定序。這意味著,基因定序技術在市場上應用的門檻將大幅降低。此前,人類基因體定序曾是一項非常艱難的工作,2003年,第一份人類基因體圖譜是由全球多國科學家合作十多年、耗資約30億美元才成功。從那以後,科學界一直在開發更快、更低成本的基因定序技術。英國東安...
科學新知
全球新聞
中研院與臺大團隊的超穎透鏡再進化 消除全可見光波段色差
2018-02-03/
記者 林以璿
在科技部學術攻頂計畫支持下,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蔡定平特聘研究員及臺灣大學團隊的透鏡研究再突破。團隊最新研究證實並製作出可消除整個可見光波段中色差的超穎刻作透鏡(AchromaticMeta-lens),且成功應用於全彩成像系統。研究成果已於上月29日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奈米科技》(NatureNanotechnology)。日常生活中透鏡的應用相當廣泛,從眼鏡、光學望遠鏡、攝像鏡頭與相機感...
醫療科技
全球新聞
北榮陽大簽署合作協議 再度攜手合作
2018-02-02/
記者 李虎門
臺北榮總與國立陽明大學,於今(2)日簽署正式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長久堅實的合作基礎下,在醫療、研究、教學及醫務管理等方面進一步交流,共創醫療新紀元。退輔會主任委員李翔宙期許雙方在醫療實務和教學研究都能有更好的發展,成為國內醫界的領頭羊,退輔會必當全力協助。國衛院梁賡義院長則希望藉由雙方合作,由北榮帶領陽大附醫,團隊齊心努力,嘉惠更多民眾。臺北榮總院長張德明表示,臺北榮總位居國內醫界領導地位,陽明...
第一頁
上一頁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
展會直擊
查看更多
2025亞洲生技大會7月23日擴大登場!掌握生技契機、迎戰關稅新局
台北生技園區、生策會、DCB前進印度 探台印國際供應鏈商機
NBRP攜手四大廠商亮相醫療科技展! 新穎生醫、藥華藥、研生、磐石成果齊發
NBRP九大核心設施齊聚! 引領產學研合作、加速生醫轉譯落地
解碼基因體/代謝體!打造精準個人化健康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