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新聞集錦
NEW
11/15《生醫焦點雷達》
新聞集錦
NEW
11/14《生技股動態》
新聞集錦
NEW
日本大塚製藥攜ICU Medical 斥2億美元強化北美靜脈輸液供應鏈; 全球糖尿病患者飆至8.29億 近半數未經治療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基因治療
BIO2019
台灣生技論壇─全球生技領袖高峰會
微生物學
AI應用於醫療
2019美國BIO——「臺灣生技論壇」揭序幕
2019-06-03/
記者 李林璦
昨6月2日(美),北美生技展展開前夕,由台灣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與天普大學(TempleUniversity)於該校園內聯合主辦「台灣生技論壇─全球生技領袖高峰會(GlobalBiotechEntrepreneurForum)]」,鎖定當今主流趨勢包括基因治療、微生物學以及AI應用於醫療和藥物開發等議題。邀請到美國罕病新藥開發領導公司AmicusTherapeutics資深副總裁Andrew...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莫斯科學者從嗜熱菌開發出新型螢光蛋白 可在無氧、高溫條件下操作
2019-06-02/
記者 彭梓涵
日前,莫斯科物理和技術研究所的生物學家,打造一種尺寸為12-16kDa的新螢光蛋白CagFbFP,除了可用紫外光與藍光照射,在極端溫度條件下蛋白質也表現穩定,研究團隊認為,此螢光蛋白具有作為顯微鏡下追蹤蛋白質的潛力。相關研究已發表於《Photochemical&PhotobiologicalSciences》期刊上。由莫斯科物理和技術研究所的生物學家,從嗜熱菌Chloroflexusagg...
論壇報導
諾華
ASCO
乳癌
國際快訊
諾華追趕輝瑞 晚期乳癌藥Kisqali用於年輕女性患者展現生存效益
2019-06-02/
記者 吳培安
今(美國時間1)日,諾華(Novartis)在2019ASCO上發表其乳癌藥Kisqali與內分泌藥物合併療法,根據臨床三期研究MONALEESA-7結果顯示可使荷爾蒙受器呈陽性反應、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器2呈陰性反應(HR+/HER2-)末期/轉移性乳癌的年輕女性患者生存率可達到70.2%。這項研究的數據成果挑戰了輝瑞(Pfizer)在晚期乳癌藥的領先地位。根據MONALEESA-7研究的結果,H...
論壇報導
ASCO
國際快訊
Grail最新細胞循環游離基因體圖譜試驗 可檢測12種致命癌症特異性達99%
2019-06-02/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31)日,癌症早期診斷公司Grail在2019ASCO年會上報告,其液態活檢(LiquidBiopsy)的細胞循環游離基因體圖譜(circulatingcell-freegenomeatlastrial,CCGA)研究最新數據,該研究能檢測到12種不同類型早期癌症的存在,具有99%特異性,並且可以高度準確的追朔腫瘤的原始組織位置,該測試還表明,假陽性率為1%或更低。CCGA試驗是在美國和...
論壇報導
全球新聞
ASCO
嬌生Erleada治療mCSPC新適應症 三期試驗達終點 有望取代Zytiga治療高風險患者
2019-06-01/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31)日,嬌生集團(J&J)在2019ASCO年會上公布,Erleada在治療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mCSPC)三期臨床試驗(TITAN),與安慰劑/雄激素剝奪療法(ADT)相比,Erleada/ADT可將死亡風險降低33%,並達到患者整體存活(OS)與影像無惡化存活期(rPFS)兩項試驗終點。嬌生也申請Erleada 用於治療mCSPC患者的新適應症,目前Erleada 也在...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吳忠勳
B2MC Taiwan
資育公司
台灣新創
擁抱創新、改變世界--B2MC Taiwan國際新創論壇暨投資媒合會在臺北舉行
2019-06-01/
環球生技
B2MCTaiwan國際加速器計畫於5月29日假誠品信義店舉辦「B2MCTaiwan國際新創論壇暨投資媒合會」(以下簡稱論壇),論壇中除特地邀請多位波士頓及以色列商業領袖來臺分享其商業與投資洞見,更有多位亞洲知名新創投資人及創新生態系推手,針對如何打造臺灣成為亞太科技創業家的創新樞紐,提出精闢觀察與建言。 負責B2MCTaiwan計畫的資育公司董事長龔仁文表示,在林口新創園計畫支持下,臺灣第一個育...
論壇報導
ASCO
國際快訊
《2019ASCO搶先看》: 新政策、新技術、新突破成為關注焦點
2019-05-31/
記者 彭梓涵
2019ASCO將於美國時間5月31至6月4在芝加哥市舉行,外媒EndpointNews也整理出今年在ASCO上四大值得關注的焦點。包含政策、法規的開放、細胞療法在實體腫瘤的進展、創新抗體工程為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方法、更多的KRAS標靶藥物進入臨床等。首先是政策、法規越來越開放,例如「歐巴馬醫保法」-平價醫療法案(PPACA)影響卵巢癌婦女的早期診斷與治療、以及多發性股隨瘤(MM)患者的保險等,政策...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瑞諾華生醫前進2019美國糖尿病年會 發表口服降血糖植物新藥成果
2019-05-31/
記者 李林璦
瑞諾華生醫宣布,將參加(美國時間)6月7日至11日舉辦的2019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年會,並發表2篇口服降血糖植物新藥VN-B101在二線及三線合併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成果。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公告顯示,2018年全球糖尿病患人數約為5億人,預估到2045年將達到6.42億人。由於第二型糖尿病發病的原因相當複雜,傳統單方的治療手段已無法控制病情的惡化。近年來二線、三線合併治療之藥物開發已成為各大國...
新聞集錦
NIH
國際快訊
微生物相
人體
NIH人類微生物相計畫第二階段成果出爐 揭示腸道炎症、糖尿病及早產關聯
2019-05-31/
記者 吳培安
昨(美國時間29),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人類微生物相計畫(HMP)第二階段公布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揭示了微生物相在腸道炎症(IBD)、第二型糖尿病、孕婦早產的角色,這些研究成果登在《Nature》和《NatureMedicine》期刊。刊登於《Nature》的兩篇研究中,第一篇檢視了腸道炎症患者的菌相,發現患者腸道的菌落組成和宿主的免疫反應比起常人來得更不穩定;在第二篇研究中,研究團...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Nature》膠水成分可大幅改善造血幹細胞培養效率
2019-05-31/
記者 薛瀹熢
據29日發表於《Nature》的研究,來自日本東京大學與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在幹細胞體外培養的過程中假如加入「膠水」的成分之一,聚乙烯醇(PVA),便能成功使幹細胞的數量放大數百倍。對這樣的結果,參與研究的科學家也驚訝的表示非常難以置信。數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在實驗室中大量培養造血幹細胞(HSCs),然而到目前為止,一直沒有人能夠成功創造出能夠有效生產出有足夠用於注射數量的幹細胞的方...
新聞集錦
再生醫學
法規
國際快訊
細胞療法
FDA點名違規幹細胞公司 強調再生醫學產品未獲批禁止上市
2019-05-31/
記者 吳培安
今(美國時間30),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寄發無標題信函(untitledletter)給美國生技公司R3幹細胞有限責任公司(R3StemCell,LLC)及其CEODavidGreene。信中指出,該公司透過在美國合作超過50家中心及診所通路,違規提供未經FDA核准的幹細胞產品用以治療一系列疾病,包括萊姆症、糖尿病、帕金森氏症、中風、腎衰竭和漸凍症(ALS)。在FDA針對R3StemCel...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瑩碩繼與中國央企合作 再規劃進軍二類新藥市場
2019-05-31/
記者 彭梓涵
專業藥物傳輸技術開發商瑩碩生技,今(31)日召開2019年股東常會,會中公布2018年度營業報告書及財務報表,並討論盈餘分配,考量公司正處於擴張成長期,經全體出席股東通過,決議配發0.3元股票股利後,也宣布規劃與中國合作夥伴進一步搶攻二類新藥市場。瑩碩去年合併營收8.5億元,主要受惠海外市場的外銷比重增加、與國際藥廠的業務與技術合作增加產品的銷售,以及轉投資歐帕、泰和碩等子公司的營運績效提升,帶動...
第一頁
上一頁
1048
1049
1050
1051
105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