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新聞集錦
NEW
AI數位醫療股將登興櫃!雲象科技遞交申請;艾伯維斥14億美元 取EvolveImmuneT細胞接合劑平台;Recursion AI設計口服非抗生素藥 完成二期首位患者給藥
生技醫藥
NEW
歐盟推動「新穎方法認證」:為藥品開發中的創新技術提供支持
醫療科技
NEW
經顱刺激減緩阿茲海默症 Sinaptica臨床二期認知下降減速44%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專題報導
精準醫療
GeneMail
【精準醫療週報】禮來16億美元佈局腫瘤免疫;DCB啟動「精準醫療創新基地」
2018-05-15/
環球生技
風向標快訊至今年5月,InformaPharmaIntelligence的Trialtrove資料庫記錄了729種基因療法,其中63%(461)為臨床前研究。基因治療最集中的研發領域是腫瘤學,占1,855次試驗中的68%,即1,254次。第二大領域是心血管疾病,214次試驗(11.5%),其次是傳染病(6.5%)。 本周明日之星 LunaDNA定位:建設區塊鏈DNA資料庫亮點:本周獲得知名資本Il...
新聞集錦
併購
Eli Lilly
國際快訊
Eli Lilly再開收購案 5.76億美元收購AurKa Pharma
2018-05-15/
記者 陳貴美
禮來(EliLilly/NYSE:LLY),繼四日前,以16億美元收購免疫治療寵兒之一:Armo生物科學公司(ArmoBioSciences/NASDAQ:ARMO),今(15)日再以5.76億美元收購早期癌症藥物開發公司AurKa公司(AurKaPharma,Inc.),以及回收先前所開發藥物AK-01,並計畫未來該藥物進入臨床試驗。2016年,禮來將所開發的Aurora激酶相關化合物出售給創投...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精準醫療
張鋒創辦基因編輯新公司 獲8700萬美元A輪融資
2018-05-15/
記者 林以璿
今(15)日,(美國當地時間5月14日),張鋒、DavidLiu以及J.KeithJoung三位CRISPR領域的指標性人物,聯合創辦的新公司BeamTherapeutics正式推出。Beam是全球首家利用單基因編輯技術開發精準基因藥物的公司,目前已獲F-PrimeCapitalPartners和ARCHVenturePartners8700萬美元的A輪融資。近幾年,CRISPR/Cas9基因編輯...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癲癇
FDA批准癲癇補充新藥申請 最小4歲即可受益
2018-05-15/
記者 林以璿
今(15)日,生物醫藥公司UCB宣布,美國FDA已經批准了該公司最新的抗癲癇藥物BRIVIACT®(brivaraceam)口服製劑的補充新藥申請(sNDA),用於單獨或輔助治療4歲及以上患者的局部癲癇發作(partial-onsetseizure,POS)。此前,FDA曾批准BRIVIACT®用於單獨或輔助治療16歲及以上患者的POS。兒童癲癇是兒童和青年人中最常見、最嚴重的神經...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時代基金會
時代基金會Garage+精選八國新創參與Computex
2018-05-15/
記者 徐淨
時代基金會Garage+創業育成中心在國家發展委員會、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聯合支持下,第六度主辦StartupGlobalProgram,精選20家新創公司於5月31日來台十天,與台灣企業決策高層一對一會議、企業實地參訪,並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南港主展館InnovationforTomorrow區參展(6月5~9日),直接面對國際潛在夥伴及買家、積極拓展市...
新聞集錦
精準醫療
bluebird bio
國際快訊
medigene
Bluebird bio和Medigene 15億美元拓展合作
2018-05-15/
記者 徐淨
近(14)日,總部位於德國的生物技術公司Medigene與基因細胞療法領導者bluebirdbio宣佈,將擴大延長雙方在2016年9月所簽署的研發合作協議,擴大研究和開發T細胞受體修飾T細胞(TCR-T)免疫療法。Medigene致力於開發高度創新的個體化T細胞療法,以針對不同形式和階段的癌症。其TCR技術旨在將患者自身的T細胞,與腫瘤特異性T細胞受體結合,從而使受體修飾的T細胞能夠檢測並有效殺死...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聯亞藥
聯亞藥雄厚研發實力 深耕台灣獲金根獎肯定
2018-05-14/
記者 徐淨
聯亞藥(6562)榮獲第15屆台灣金根獎之企業獎,近(11)日於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盛大頒獎典禮,由副總統陳建仁親臨頒獎,並於頒獎時肯定獲獎企業「根留台灣」,創造台灣企業核心價值及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聯亞藥堅持創新研發紮根臺灣,對於全球具挑戰性的高度醫療需求問題,透過獨創的長效型融合蛋白專利技術、蛋白質藥物開發能力及國際級GMP製藥水準,結合臺灣醫療及臨床研究資源等優勢,突破疾病治療瓶頸,致...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FDA首批准! Novartis治療兒童多發性硬化症藥物Gilenya上市
2018-05-14/
記者 陳貴美
近日,繼2010年諾華(Novartis)公司的Gilenya(藥品名為fingolimod)首次被FDA批准用於治療成人復發性MS患者,FDA再度批准Gilenya用於兒童及青少年復發性MS患者患者,其療效為降低復發率。擴大了可接受Gilenya治療的年齡範圍。根據臨床證據,在214名10至17歲的MS患者中發現,Gilenya較干擾素β-1a更能降低患者復發率達82%,長達兩年。其結...
新聞集錦
免疫療法
基因定序
AI
國際快訊
加速中國生技產業發展重點 點名基因定序、免疫療法、AI
2018-05-14/
記者 徐淨
5月10日,據中國科技部官網公布,新制定了《“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目的在於加快推進生物技術與生物技術產業發展。讓我們一塊來瞧瞧中國制訂政策方向重點。中國科技部指出,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等的總體部署,特制定了此新《規劃》。...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PD-1
精準醫療
全球第三款PD-1抗體有望今年上市 治療皮膚癌症
2018-05-14/
記者 林以璿
近期,賽諾菲(Sanofi)與RegeneronPharmaceuticals宣布,美國FDA已經同意優先審評其新藥PD-1抗體Cemiplimab的生物製劑許可申請(BLA),用於治療不適合進行手術的皮膚鱗狀細胞癌(CSCC)患者或局部晚期CSCC患者。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也已經接受了Cemiplimab的上市許可申請。FDA預計會在今年10月28日之前給出回應。截止到目前,全球已有5款PD...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Y染色體可能不只代表性徵 還可對抗白血病與癌症
2018-05-13/
記者 徐淨
來自WellcomeSanger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男性Y染色體上發現了第一個針對白血病的保護基因UTY,該基因可降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和其他癌症發生風險,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Genetics》。研究團隊在分析X染色體基因UTX(已知在許多種腫瘤中發生突變)的缺失是如何加速AML的進展時發現,Y染色體上的一個相關基因UTY,能...
新聞集錦
糖尿病
科學要聞
新型糖尿病藥物 取得臨床II期成功
2018-05-13/
記者 徐淨
日前,刊登於《The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的一項II期臨床試驗證實,華領醫藥(HuaMedicine)旗下的糖尿病新藥Dorzagliatin(HMS-5552),單藥治療便有效降低患者糖化血色素(HbA1c)值,為全球首個成功調節人體「葡萄糖感應器」的藥物[1]。糖尿病的新藥研發,競爭程度不亞於癌症領域戰場,面對全球數億患者的龐大市場,各大藥廠仍持續投...
第一頁
上一頁
1178
1179
1180
1181
118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