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NEW
日再生團隊AI+縮時攝影 2週誘導漸凍症iPSC、成功率達8成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NEW
《Nature》子刊:希望之城CAR-T力克腫瘤逃脫機制 靶點變兩倍、可添加開關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NEW
台寶生醫幹細胞新藥MSC/VEGF 申請危急肢體缺血美國臨床一期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罕病
Passage Bio神經基因療法獲FDA罕見兒科疾病用藥認定 目標藥界金牌「RPDPRV憑證」
2020-05-25/
記者 彭梓涵
近(22)日,賓大基因療法衍生公司PassageBio宣布,其主要候選藥物PBGM01 治療罕見GM1神經節苷脂儲積症( GM1Gangliosidosis),上個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孤兒藥資格,再次獲得罕見兒科疾病( Rare Pediatric Disease,RPD)用藥認定。PassageBio希望在今年第四季開始進行PBGM01的1/2期臨床試驗。如果PBGM01的生物製劑...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杜元坤:完成4例膝關節軟骨再生收案,年底前收治40位!
2020-05-23/
記者 王柏豪
今(23日),醫界人稱的「杜老爺」,全球知名骨科醫師、國內橫跨骨科、神經外科及整形外科權威—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親自北上舉行小型座談會,以其鮮明的詼諧幽默風格,和飽受膝蓋磨損疼痛的患者及家屬面對面「相談」甚歡。 杜元坤以獨創的「杜式刀法」及獨到的神經叢修復技術,結合三顧(3224)的神經細胞層片共同發展「膝蓋關節新式療法」,自去年12月19日獲衛福部核准通過後,目前已經完成收治4名案例...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交大獲山中伸彌CiRA海外首簽MOU 共推幹細胞再生醫學應用
2020-05-15/
記者 吳培安
今(15)日,交通大學智慧醫療推動中心宣布,與日本再生醫學研究重鎮——京都大學CiRA基金會,於遠距會議簽訂教學與研發合作備忘錄(MOU)。CiRA基金會由理事長、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教授代表,與智醫中心主任林奇宏教授代表簽訂,雙方將合作推動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的教育與研發,聚焦資通訊與生醫科技導入幹細胞製程,加速落實幹細胞於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交大智醫中心是CiRA...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細胞治療
沛爾攜手百瑞精鼎 開啟臺灣CAR-T臨床試驗 擬年底開始收案
2020-05-13/
記者 巫芝岳
今(13)日,沛爾生醫宣布與國際臨床試驗公司百瑞精鼎簽約合作,將一同在臺灣展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臨床試驗,該試驗預計最今年底至明年初就可開始收案國內第一例淋巴癌病人。此試驗計劃將收案約40名B細胞淋巴癌患者,進行CD19的CAR-T療法1/2期臨床試驗,預計最快2至3年可看到成果。沛爾生醫創辦人暨董事長林成龍。(攝影:吳培安)沛爾生醫創辦人林成龍為牛津腫瘤免疫與移植免疫學博士,他深感...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
《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立法 各界籲執政黨應先內部溝通、取得共識
2020-05-12/
記者 王柏豪
今(12)日,立法委員劉建國、邱議瑩、吳玉琴辦公室與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在立法院召開《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公聽會。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王紀葳秘書長指出,價錢仍是病友端最大的考量之一。即便目前已有特管辦法通過的多家廠商提供治療選擇,但由於價格高昂,而且產品混亂,是1次25萬、共需6次的療程,一般家庭根本難以負擔。她強調,「不希望細胞治療這種救命療法,成為只有有錢人能用的專利。」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衛福部:「母雞不下蛋,遑論蛋要怎麼賣?」 盼立院本會期「再生醫療立法」有共識通過
2020-05-12/
記者 吳培安
今(12)日,立法委員劉建國、邱議瑩、吳玉琴辦公室與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在立法院召開《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公聽會,力促該條例能盡速在本會期三讀通過,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署長吳秀梅親臨致詞。病患團體包含: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再生醫學學會、台灣幹細胞學會及台灣細胞醫療協會三大協會發表共同聲明,期制訂一部長久可行的再生醫療管理專法;三十餘國內、外業者如...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再生醫療
再生製劑條例
綠醫立委杯葛 政府再生醫療超前部署遭阻 各界聯合公聽會力促《再生製劑條例》立法
2020-05-11/
記者 王柏豪
攸關病患未被滿足的迫切醫療需求,相較已通過、規範醫療技術的《特管辦法》,對醫療產品管理的《再生製劑條例草案》立法歷程,卻遭某綠醫立委持續杯葛,迄今在立法院躺了二年餘無法過關。病友團體及家屬自民國104年就到國會平台發起聯署,呼籲癌症免疫細胞療法修法法案能快速立法。為此,立法委員劉建國、邱議瑩、吳玉琴辦公室與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將於12日(二)舉辦公聽會,病友團體、產業代表、專業團體與政府部會將共同匯...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
再生醫療在台最大投資案 日立三顧低調簽約
2020-04-13/
記者 王柏豪
日本日立(Hitachi)集團(株式會社日立製作所)上週末宣布與台灣三顧合資新公司,計畫在台建構亞洲最大細胞生產工廠。據本刊了解,日本日立(Hitachi)集團(株式會社日立製作所)和台灣三顧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台灣三顧)原計畫在台北舉辦簽約儀式,因疫情影響,上週五(10日)當天改為在座落於汐止的台灣三顧舉行台、日連線,由日立旗下公司台灣日立亞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梁琼瑜代表日立集團和台灣三顧董事...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
日立公司宣布與台灣三顧成立再生醫學合資企業
2020-04-11/
記者 王柏豪
日經新聞昨(10日)報導,日立(Hitachi)公司宣布,將與MetatechAP(台灣三顧)公司合作在6月成立一家合資企業,生產和銷售再生醫學細胞。該工廠將於2021年開始建設,2024年開始投入生產。日立將為新公司提供自動化培養細胞培養設備與技術,日立則從事研發和銷售。 新聞中也指出,在台灣成立的新公司,將由再生醫學細胞層片開發公司MetatechAP領導,也將有幾家台灣公司和基金資助。但日立...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全球新聞
特管辦法
衛福部預告《特管辦法》修正草案 納入LDTS、開放細胞儲存相關規範
2020-04-10/
記者 吳培安
近(6)日,衛生福利部預告最新一波「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修正草案,修正多達21條相關條文,其內容刊載於第26卷第64其行政院公報。其中包含去(2019)年8月醫事司司長石崇良所預告之,針對醫療機構施行細胞治療技術、實驗室開發檢測服務(LDTS)申請核准、登記及變更程序(第3、第7條),以及開放人體組織、細胞儲存場所(第17條)。衛福部於本次特管辦法修正草...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骨再生醫學大突破!我國研發全球首個CRISPR-AI雙向基因調控系統
2020-04-09/
記者 吳培安
科技部於今(9)日舉辦記者會,發表由清華大學胡育誠講座教授、中國醫藥大學林進裕助理教授、長庚醫院張毓翰醫師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應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出的「CRISPR-AI雙向基因調控系統」成果。研究團隊表示,這是全球第一個透過調控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分化基因表現,促進骨組織再生的重大突破,其成果已於2019年發表在頂尖國際期刊《Nu...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要聞
《Science Advances》3D列印生物墨水心臟貼膜 增加受損心肌再生能力
2020-04-01/
記者 彭梓涵
3月25日,由首爾聖瑪麗醫院和香港城市大學組成的國際聯合研究小組,開發一款生物墨水(bioink)的心臟貼膜,此貼膜是由肝細胞生長因子的工程化幹細胞組成,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可以增強幹細胞再生血管功能,從而改善心肌梗塞。相關研究已發表在《ScienceAdvances》期刊上。心臟是血液在體內循環的驅動力,但當血管阻塞或心肌受損時,通常會給予血管支架合併抗凝血藥物來控制,但若病情惡化,患者最後則需進行...
第一頁
上一頁
66
67
68
69
70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