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Aging》光學調控粒線體膜電位 線蟲壽命顯著延長30~40%!
2023-01-03 / 記者 巫芝岳
近日(12月30日),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ofRochesterMedicalCenter)和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ofWashington)的科學家,發現透過直接調控粒線體膜電位,可延長線蟲壽命30~40%的方法。該研究以快訊型論文(brief communication)形式,發表於期刊《NatureAging》。粒線體為一種具有雙層膜構造的胞器,先前研究已...
粒線體生物學新創Pretzel A輪募逾7千萬美元 三面向攻粒線體疾病
2022-09-14 / 記者 彭梓涵
近(12)日,由粒線體生物學研究人員成立的新創公司PretzelTherapeutics,宣布完成7250萬美元A輪募資,該筆資金將推進Pretzel對五種因粒線體斷裂引起的疾病療法開發。 這家成立在馬薩諸塞州的新創公司,致力利用複雜的粒線體生物學開發突破性療法,該公司正在建立一個調節粒線體功能的平台,其面向包括:基因體校正、基因體表現的調節和粒線體品質的控制。 在基因體校正方面,Pretzel會...
陽交大揭粒線體基因調控癌細胞 有望成偵測頭頸癌標記
2022-05-06 / 記者 劉馨香
今(6)日,陽明交通大學表示,口腔生物研究所教授黎萬君與謝宜達博士研究團隊,證實粒線體轉錄因子(TFAM)及粒線體DNA(mtDNA)調控了癌細胞的特性,促進癌細胞的生長、惡化,顯示粒線體基因分子有潛力成為偵測頭頸癌的標記。該研究成果刊登在《CellDeathandDisease》,並獲選為該系列期刊的每月精選。針對正常細胞癌化的原因,黎萬君與謝宜達團隊不是從基因突變的觀點,而是從細胞代謝的角度切...
降低粒線體缺陷疾病!澳洲成為全球第二可「粒線體捐贈」國家
2022-05-03 / 記者 彭梓涵
繼2015年英國允許粒線體捐贈後,4月29日,澳洲政府宣布成為全球第二個將三親(即父、母、捐卵者)試管嬰兒(3-ParentIVF)合法化的國家。這項技術目的是將捐贈者卵子中的健康粒線體,取代受贈者卵子中的缺陷粒線體,以防止生育出可能因粒線體缺陷引起疾病的下一代。 此項法案又稱Maeve法,該法案是以澳洲一名6歲患有 Leigh症候群((亞急性壞死性腦肌病變(Leighsyndrome))的粒線體...
臺灣粒線體醫學35年創下的歷史【會員限定,5/22前開放閱讀】
2022-03-15 / 記者 王柏豪
有臺灣「粒線體之父」稱譽的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特聘研究員、兼任粒線體醫學暨自由基研究院院長魏耀揮,畢生的研究學思歷程,堪稱是臺灣粒線體醫學的歷史,他創立了「亞洲粒線體醫學暨研究學會(AsianSocietyforMitochondrialResearchandMedicine)」以及「臺灣粒線體醫學暨研究學會」,不僅帶動亞洲粒線體醫學的發展,更奠定臺灣成為粒線體研究的領導地位。2...
飲酒為何傷肝?《Nature》子刊:揭開酒精造成肝粒線體損傷機制
2022-02-15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美國錫安山醫學中心(Cedars-SinaiMedicalCenter)發現了飲酒造成肝臟粒線體損傷的新機制,酒精會阻礙負責催化肝細胞粒線體產生能量的酵素MATα1,導致粒線體功能障礙,進一步造成肝病。該研究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 錫安山醫學中心肝膽腸胃部主任ShellyC.Lu指出,酒精造成的肝病範圍擴及肝炎、肝硬化和肝纖維化,僅僅是肝硬化就造成全...
《Cell》突變Tau蛋白影響粒線體功能! 首揭Tau完整交互作用 盼助神經退化疾病治療
2022-01-24 /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20日,加州巴克老化研究所(BuckInstituteforResearchonAging)的科學家,首次揭開已知和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相關的Tau蛋白突變,是如何影響神經細胞粒線體功能,及神經細胞最終如何釋放Tau蛋白,使其擴散到整個大腦的完整機制;對未來相關療法開發,可能提供莫大的助益。該論文發表於期刊《Cell》。該研究團隊使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衍生的神經細胞,透過...
《Nature》奧科學家解開粒線體關鍵蛋白質結構之謎 為疾病治療奠基礎
2021-10-08 / 記者 巫芝岳
近(6)日,奧地利科技學院(ISTAustria)的科學家,解開在所有哺乳動物粒線體蛋白質「超複合物」(supercomplexes)中,唯一結構仍未知的「CIII2CIV」超複合物,可說為這些蛋白質複合物的作用機制,拼上最後一塊拼圖,也幫粒線體疾病的新療法奠定更多科學基礎。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在粒線體進行細胞呼吸時,電子傳遞鏈(electrontransportchain)中,...
粒線體療法新創CohBar 開發市場首見衍生胜肽治NASH藥獲美專利
2021-09-09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時間8日,專注於開發基於粒線體的療法(MBT)的CohBar公司宣布,其獲得美國專利(No.11,111,271),涵蓋CohBar的主要候選藥物CB4211和相關成分,以及治療方法,包括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方法。新專利的期限至少到2037年,這不包括CohBar可能有權獲得的任何專利期限延長。若CB4211在美國獲得批准,新專利將有資格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橘皮書(...
《Cell》紅斑性狼瘡致病新機制 紅血球發育缺陷無法排除粒線體
2021-08-12 / 實習記者 蕭宇軒
近(11)日,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WeillCornellMedicine)研究團隊發現,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紅斑性狼瘡(Lupuserythematosus)可能由紅血球的發育缺陷引起。該缺陷使得成熟紅血球無法將不該存在的粒線體排除,而滯留細胞內,將引發有害免疫作用。該研究已刊登於《Cell》。 研究主要作者SimoneCaielli強調說,與健康人相比,具粒線體的成熟紅血球和循環性抗紅血球抗體...
《Science》子刊: 解密粒線體「回收」機制異常導致帕金森氏症?! Parkin、PINK1兩蛋白質為關鍵
2021-08-10 / 記者 巫芝岳
近(6)日,專注於心血管、神經疾病與病毒學的加州研究機構GladstoneInstitutes團隊,透過追蹤神經細胞內將老舊粒線體「回收再利用」的「粒線體自噬作用」(mitophagy),指出粒線體回收的異常,可能導致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疾病的機制。該研究發表於期刊《ScienceAdvances》。 「粒線體自噬作用」為細胞為了提高製造能量效率,把老舊粒線體分解、在細胞內重組成新粒線體的過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