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日本生技/再生醫學展 台灣26家機構廠商現身
2018-10-10 / 記者 彭梓涵
BioJapan2018/再生醫學今起連續三天(10-12日)在日本橫濱太平洋會展中心舉行。受到本庶佑獲諾貝爾獎加持,以及隨著2014年10月日本再生醫療法規的發展,今年召開第3次的「再生醫學JAPAN」展現日本再生醫學領域的欣欣向榮,成為國際再生醫學取經管道。日本自1986年首次生技展覽以來,今年為第20次展會,總計吸引來自約34個國家、1079公司和組織前來參與,總計將進行高達9,000場的媒...
《Nature》幹細胞的自組裝能力
2018-10-08 / 記者 薛瀹熢
要從從母親子宮中的幾個細胞長成一個完整的動物胚胎過程非常複雜。不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即使是在培養品裡毫無規則的細胞,也擁有自動生成一定結構的能力,關於這種來自小鼠胚胎細胞所自動形成的gastruloids3D結構,可能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研究胚胎發育的新方法。此研究於近(3)日發表於《Nature》。2014年的研究發現,在大約300個小鼠胚胎幹細胞的狀態下,保持發育基因Wnt的活化,會使胚胎細胞自...
台日攜手,2018再生醫療研討會在北醫
2018-09-20 / 記者 薛瀹熢
2018再生醫療研討會「2018ForumofRegenerativeMedicine」今(20)日於臺北醫學大學隆重舉辦。此研討會由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生醫推動小組、生醫商品化及藥品商品化中心、臺北醫學大學及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等共同籌劃,為促進臺灣再生醫療產業與國際交流,特邀請臺日學者專家一同參與。台北醫學大學林建煌校長致詞時表示,隨著新法案的通過,台灣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細胞產品出現,未來將以生...
《Cell》渦蟲的再生能力 來自新發現的多能性幹細胞
2018-06-28 / 記者 彭梓涵
StowersInstitute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成體未分化細胞(neoblasts)亞型多能性幹細胞,能夠再生整個生物體。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目睹了這種細胞奇蹟的影響,過去科學家缺乏定位與追蹤的工具,如今科學演進使他們能從渦蟲等生物,執行頻死實驗,例如再生頭部,觀察並發現它的再生能力,其研究成果日前已發表於《Cell》期刊上。過去就有研究發現渦蟲的再生能力,neoblasts為渦...
3D列印卵巢 小鼠有望重獲生育力
2017-05-18 / 記者 蔡立勳
5月16日,美國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和McCormick工程學院的研究團隊於《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3D卵巢列印最新研究成果,有望幫助因癌症治療而面臨不孕不育問題的女性患者,讓她們恢復正常的生育能力。他們利用3D列印技術,建構出一種卵巢支架,成功讓被摘除卵巢組織的小鼠重獲正常排卵、受孕及分娩哺乳的機會。3D卵巢如何列印?生物3D列印首重材料,如同列印墨水。Fe...
再生醫學暨膠原蛋白聯盟 產學接軌平台
2016-08-19 / 環球生技
由國立成功大學再生醫學卓越研究中心整合校內研發能量及臨床資源成立的再生醫學暨膠原蛋白產學聯盟,過去3年舉辦過7次技術研討會,提供12家公司諮詢服務至少70次,建構產、官、學、研、醫的互動交流平台。聯盟計畫主持人黃玲惠表示,聯盟將延續先前服務平台,進一步推廣「技術產業化」,建構六大平台,包括:智慧財產專利技術、疾病動物模式、細胞技術、分析檢驗技術、臨床應用可行性評估、前瞻人才培育,有效協助聯盟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