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免疫保健夯! 翻轉保健產業新「食」機

2021-04-15 / 記者 李林璦
新冠肺炎(COVID-19)雖衝擊全球經濟,但也帶動防疫概念產品的銷量大增。3月17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南港生技育成中心(NBIC)協同環球生技雜誌舉辦2021年首場產業報告教室系列論壇─健康食品產業新「食」機,特別邀請到ITIS研究團隊的產業分析師呂雅蕙、佰研生化科技協理施明吉、葡萄王生技龍潭分公司總經理陳勁初、瑞禾全球生醫科技經理呂昭瑋、休斯生物科技商務拓展總監王上達等專家...

強化法規審查效能、人才溝通 加速生醫+ ICT大健康產業轉型

2021-04-15 / 記者 吳培安
為了加速協助國內生技醫療產業進入國際市場,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簡稱國貿局)、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簡稱貿協),在3月26日,主辦「大師領航-開啟臺灣生醫產業新紀元」,邀請醫界大師人物針對「精準健康策略布局」、「醫療科技跨領域結盟」兩大議題分享其見解。撰文/吳培安、劉端雅、劉馨香 攝影/劉國泰國貿局和貿協為加速協助國內生技醫療產業進入國際市場,在3月26日共同舉辦「大師領航-開啟臺灣生醫產業新紀...

《夜行大腦》揭開你不知道的睡眠祕密

2021-04-15 / 記者 劉馨香
睡眠障礙已經是現代的隱性流行病,研究顯示有三分之一的成人都睡不好、高達一半的男性與四分之一的女性有睡眠呼吸問題。本書作者蓋伊・萊施茨納是神經科主治醫師及睡眠專業醫師,二十多年來治療各式各樣的睡眠障礙患者,本書藉由十幾位病人的生命故事,帶你探索大腦如何控制睡眠,重新理解睡眠在生理、心理與神經健康上的重要性。作者/蓋伊‧萊施茨納 譯者/郭庭瑄 責任編輯/劉馨香不只是打鼾 呼吸中止干擾睡眠打鼾是極為常見...

臺灣《再生醫學專法》將上路 迎來臨床新紀元

2021-04-15 / 記者 彭梓涵
3月27日,台灣再生醫學學會攜手亞東紀念醫院骨科部,於亞東醫院共同主辦「2021年台灣再生醫學學術研討會」。台灣再生醫學學會表示,鑑於近年臺灣再生醫療正如火如荼地從研發階段正式進入臨床應用,今年將主題「細胞與其衍生物應用於再生醫學」,聚焦在政策發展、基礎研究與臨床成果三大面向,並邀請到再生醫學法規官員、院長、教授級醫師學者等14名專家,帶來前瞻趨勢演講,國內三大再生醫學(協)會皆到場共襄盛舉。《特...

2021年美國醫療保健新趨勢

2021-04-15 / 記者 劉端雅
美國醫療保健龍頭CVSHealth公布了《年度健康趨勢報告》,分析預測2021年醫療保健的趨勢。另外,一項研究也指出,若使用學名藥取代原廠處方藥,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一年可省下17億美元。編譯/劉端雅美國醫療保健龍頭CVSHealth,於3月發布了《年度健康趨勢報告》,分析預測2021年醫療保健的趨勢,包括技術、健康行為和負擔能力。CVS執行長KarenLynch表示,我們正面臨著一個...

安佑「普立茲人工智能豬隻 管理系統」大舉進軍中國

2021-04-15 / 記者 劉端雅
「智慧化管理」已成農業未來趨勢。臺灣安佑生物科技集團旗下普立茲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簡稱普立茲),開發出「普立茲人工智能豬隻管理系統」,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進行豬隻盤點、堆疊警報和估重,大舉進軍中國、臺灣和東南亞市場。撰文/劉端雅近年全球掀起「環保養豬」、「智慧養豬」風潮,養豬大國丹麥,更是憑藉循環利用概念和創新科技等方法養豬,成為全球第一大養豬和豬肉出口國。近年來,中國的「智慧養豬」緊追在後,例...

銀色大門長輩送餐平台 打造以老養老循環

2021-04-15 / 記者 李林璦
高齡化社會、在地老化越趨發展,讓有送餐需求的長輩日趨增加,銀色大門打造長輩送餐整合平台,透過整合與媒合,解決目前送餐資源破碎的困境,讓各單位資源不再單打獨鬥,從嘉義的弱勢長輩送餐服務開始,共同創造「以老養老」的社會循環。撰文/李林璦 攝影/彭梓涵在長照2.0的送餐服務中,規範65歲以上、生活自理能力缺失,或獨居且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IADL)評估失能者,或15歲以上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才可申...

之四» 遠距醫療發展關鍵在商模——B2B2C平台、數據應用、數位處方 遠距醫療3大商模趨勢

2021-04-15 / 記者 巫芝岳
國內遠距醫療正開始萌芽,從近年各家業者極力摸索出的創新商業模式中,本刊歸納出3項前瞻性的商模:B2B2C平台、數據應用、數位處方。此外,過去保守的醫界,去年也將跨領域的遠距醫療列入家醫科受訓項目,顯示國內此領域發展的潛在動能。撰文/巫芝岳無論從需求和政策面而言,臺灣遠距醫療發展的環境相對艱困,無他國能比擬,因此,政府或業者一再提出:「商業模式的建立是關鍵」。從各家好手發展出的可行商模方向,可洞見臺...

之三» 遠距醫療點燃產業薪火——需求、法規環境如荒漠!「遠距醫療」健保元年 如何生根落地?

2021-04-15 / 記者 巫芝岳
2020年12月29日,臺灣國民健康保險署正式公告展開遠距醫療健保給付,並撥出一億元新臺幣健保預算投入。這對業界而言,會是場久旱逢甘霖嗎?國外所進行的「遠距醫療應用」,在臺灣是否真能如願成形?撰文/巫芝岳從1986年至今,臺灣遠距醫療法規不斷放寬,尤其去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衛福部更直接開放讓居家檢疫、隔離的民眾,也得以使用遠距醫療看診。2020年12月29日,國民健康保險署正式公...

之二» 政府領頭推開了遠距醫療大門——35年修法 2年通訊診療提報不到5件

2021-04-15 / 記者 巫芝岳
35年來,台灣遠距醫療相關法規不斷演變,在各界積極敦促下,法規與政策大門已漸漸敞開。不過,2018年《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發布以來,2年間成功提報醫院數仍不到5間!業者直指,「法規甚嚴」仍是臺灣遠距醫療以來面臨的主要阻礙之一,癥結又何在?各國疫情下的相關積極作為又如何,是否值得臺灣借鏡?撰文/巫芝岳今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首份「SMART」指南(Standards-Based,Mach...

生醫,希望老子有錢就能玩……

2021-04-15 / 編輯部
更多錢湧進生醫產業來了。最激情的新聞是4月6日,2021年富比世富豪排行重奪臺灣首富的郭董,他以每股約新台幣91.5元,總計新台幣50億元投進台康生技,取得18.56%股權,成為最大股東。這是繼2007年起,郭董前後捐贈逾200億元資金及儀器給台大,建置了「台大癌症中心醫院」、「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及「永齡生醫工程館」後,堪稱郭董再次投進生醫產業最大手筆的一次。台康連日漲停鎖死逾萬張追漲買單,今年...

王奕嵐從化學聯考9分 到創新醫材的翻轉人生

2021-04-15 / 記者 彭梓涵
2020年,嬌生(Johnson&Johnson)內部視同「嬌生諾貝爾獎」的創新研發獎項「JohnsonMedal」,由嬌生集團旗下醫材子公司Ethicon生物外科全球研發部首席科學家暨技術長王奕嵐獲得,成為該獎1960年創立以來,首位獲得殊榮的臺灣人。王奕嵐帶領團隊開發出的三類創新醫材—手術粉末吸收止血劑,已獲40多國批准,臺灣也於去年獲批上市。撰文/彭梓涵外科手術是一項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