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微生物體研究從微觀到巨觀! 生化機制、酵母菌演化到演算法預測物種互動

2023-01-07 / 記者 劉馨香
今(7)日,圖爾思生技攜手中央研究院、臺大醫院舉辦第七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特別邀請到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黃介辰、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特聘教授謝志豪、中央研究研究員蔡怡陞,分享從微生物的生化機制探尋生命起源、以演算法預測微生物菌叢變化,以及臺灣野生釀酒酵母菌的演化。 黃介辰:從微生物探生命起源在外星殖民有望!?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黃介辰分享,生命的起源為何,一直分為兩派理論,其一是,主張...

sRNA定序數據庫、口服肉鹼耐量試驗 促精準治療、飲食

2023-01-07 / 記者 彭梓涵
今(7)日,「第七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成大醫院楊燿榮醫師、台灣大學阮雪芬教授、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吳偉愷,各自分享嬰兒早期腸道菌相如何影響成年後健康、與腫瘤微環境中的微生物表現、腸道菌代謝物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等研究,以達精準治療、精準飲食。 楊燿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表現可做嬰兒腸絞痛、異位性皮膚癌Biomarker 楊燿榮首先分享其研究嬰兒腸道微生物菌群對兒童健康的影響,他表示,...

解特定腸道菌與健康關聯! 吳明賢率臺大尋NASH解方、傅靜遠領荷蘭16萬人微生物體計畫

2023-01-07 / 記者 巫芝岳
今(7)日,「第七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中,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教授(MedicalCenterofGroningen)傅靜遠兩位微生物專家,先後分享了臺大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微生物相關療法研究,以及荷蘭涉及16多萬人的大型微生物體計畫,如何分析出解特定腸道菌與健康、環境的關聯。吳明賢:運動、營養補充、手術改變腸道菌相!臺大團隊揪特定菌種可望治NASH臺大醫院...

國際微生物大師現身!Rob Knight、于君 微生物體掌握癌症精準檢測先機

2023-01-07 / 記者 李林璦
今(7)日,圖爾思生技攜手中央研究院、臺大醫院舉辦第七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特別邀請到地球微生物體計畫(EarthMicrobiomeProject)與美國人腸道微生物計劃(AmericanGutProject)的共同主持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教授RobKnight,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于君,兩位國際級微生物專家現身,與大家分享微生物體與人體癌症、阿茲海默症的關聯。 地球微生物...

Johns Hopkins團隊揭腦癌、血癌表觀遺傳調控新機制

2022-12-26 /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2日,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ohnsHopkins)研究團隊,從原生動物研究中得到啟發,進而找出人類細胞中兩種與表觀遺傳學修飾相關的酵素及甲基化標靶。缺乏這兩種酵素或是發生突變,可能與腦瘤、血癌或是罕見遺傳性神經退化疾病——Kleefstra症候群有關。這項研究發表在今年11月的《Epigenetics&Chromatin》。 帶領此研究的通訊作者、約翰霍普...

《Nature》愛不愛運動 由腸道微生物決定

2022-12-26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賓州大學(UPenn)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SchoolofMedicine)的研究團隊發現,腸道中的微生物可能會影響運動的意願!研究指出,腸道微生物所分泌的代謝物會刺激神經元,進而提高大腦中多巴胺濃度,讓實驗動物提高運動表現。該研究發表於《Nature》。運動會引起大腦神經化學變化而帶來刺激性快感,為了瞭解為何有人喜歡運動、有人不喜歡,賓大微生物學家ChristophThaiss...

抗生素危機不能再等!逾150產業單位籲美國年底通過《巴斯德法案》  

2022-11-17 /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16日,超過150個產業單位聯合上書國會,致信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Pelosi)、民主黨領袖ChuckSchumer、共和黨領袖KevinMcCarthy、少數黨領袖MitchMcConnell,籲請立法單位重視微生物抗生素抗藥性(antimicrobialresistance,AMR)的問題,並在今(2022)年底就讓因應AMR的《巴斯德法案》(PASTEURAct)生效上路。 ...

兩岸精準抗衰老醫學交流 揭曉人類腸道抗衰老密碼

2022-07-17 / 記者 李林璦
昨(17)日,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會(APPAM)舉行「ThinkBig2022國際論壇」,特別邀請到中國附醫外科部顧問王輝明、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中山醫大附屬醫院教授李英雄、國家衛生研究院教授莊志立、熱心腸研究院院長藍燦輝等兩岸腸道研究權威專家,從不同角度解密腸道與精準抗老關係與密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報告,65歲以上人口預計2050年時達到現今的兩倍,抗老化也因此受到全球高度關注。...

美研究:高可溶性纖維飲食 助降低抗生素抗藥性

2022-05-12 / 記者 劉馨香
近(10)日,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AgriculturalResearchService)發布一項研究顯示,健康成年人每天攝取含有至少8~10g可溶性纖維的多樣化飲食,腸道中的抗生素抗藥性微生物較少,顯示高可溶性纖維飲食可能是應對抗生素抗藥性的潛在策略。該研究發表於《mBio》。對於四環黴素(tetracycline)和胺基糖苷類抗生素(aminoglycoside)等常見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微生...

糞菌移植新研究!年輕小鼠腸道菌叢逆轉大腦、眼睛衰老指標

2022-05-11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ofEastAnglia)與Quadram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將年輕小鼠的糞便微生物菌叢移植(又稱糞微菌叢植入(FMT))到老年小鼠體內,可顯著逆轉衰老所造成的大腦、眼睛、血中的發炎指標,不僅證實腸道微生物參與衰老的過程,也代表糞微菌叢植入是一項有潛力的療法。該研究發表於《Microbiome》。 研究人員將年輕小鼠(3月齡)、中老年小鼠(18月齡)與老...

改善腸道發炎新希望 國衛院發現dusp6基因調控腸道屏障、微菌叢平衡

2022-04-11 / 記者 劉馨香
今(11)日,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免疫醫學研究中心高承源副研究員團隊,發現雙特異性去磷酸酶六(dusp6)基因有控制腸道上皮屏障健康與腸道微菌叢平衡的功能,並篩選出可能可以抵抗腸炎的菌種,可望運用於改善腸漏症(leakygut)以及腸道發炎相關疾病,研究成果於去(2021)年11月發表於《CellReports》。高承源研究團隊自2012年起,便利用dusp6基因敲除小鼠進行腸道菌相研究,發現缺乏...

Morningside創投旗下新創Scenic 、Adiso資金湧入 多項藥物挺進臨床

2022-03-11 /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10日,波士頓創投公司MorningsideVenture表示,旗下的新創公司ScenicBiotech已募得2,800萬歐元(約3,100萬美元)的A輪資金,此外也宣布成立新公司AdisoTherapeutics。這兩家生技新創公司,分別專注於「基因修飾藥物」,與包括治療性細菌在內的「活性生物治療」(livebiotherapeutic)等創新療法;前者2020年更以藥物標靶開發平台,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