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s Hopkins團隊揭腦癌、血癌表觀遺傳調控新機制

2022-12-26 /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2日,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ohnsHopkins)研究團隊,從原生動物研究中得到啟發,進而找出人類細胞中兩種與表觀遺傳學修飾相關的酵素及甲基化標靶。缺乏這兩種酵素或是發生突變,可能與腦瘤、血癌或是罕見遺傳性神經退化疾病——Kleefstra症候群有關。這項研究發表在今年11月的《Epigenetics&Chromatin》。 帶領此研究的通訊作者、約翰霍普...

《Nature》愛不愛運動 由腸道微生物決定

2022-12-26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賓州大學(UPenn)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SchoolofMedicine)的研究團隊發現,腸道中的微生物可能會影響運動的意願!研究指出,腸道微生物所分泌的代謝物會刺激神經元,進而提高大腦中多巴胺濃度,讓實驗動物提高運動表現。該研究發表於《Nature》。運動會引起大腦神經化學變化而帶來刺激性快感,為了瞭解為何有人喜歡運動、有人不喜歡,賓大微生物學家ChristophThaiss...

抗生素危機不能再等!逾150產業單位籲美國年底通過《巴斯德法案》  

2022-11-17 /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16日,超過150個產業單位聯合上書國會,致信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Pelosi)、民主黨領袖ChuckSchumer、共和黨領袖KevinMcCarthy、少數黨領袖MitchMcConnell,籲請立法單位重視微生物抗生素抗藥性(antimicrobialresistance,AMR)的問題,並在今(2022)年底就讓因應AMR的《巴斯德法案》(PASTEURAct)生效上路。 ...

兩岸精準抗衰老醫學交流 揭曉人類腸道抗衰老密碼

2022-07-17 / 記者 李林璦
昨(17)日,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會(APPAM)舉行「ThinkBig2022國際論壇」,特別邀請到中國附醫外科部顧問王輝明、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中山醫大附屬醫院教授李英雄、國家衛生研究院教授莊志立、熱心腸研究院院長藍燦輝等兩岸腸道研究權威專家,從不同角度解密腸道與精準抗老關係與密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報告,65歲以上人口預計2050年時達到現今的兩倍,抗老化也因此受到全球高度關注。...

美研究:高可溶性纖維飲食 助降低抗生素抗藥性

2022-05-12 / 記者 劉馨香
近(10)日,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AgriculturalResearchService)發布一項研究顯示,健康成年人每天攝取含有至少8~10g可溶性纖維的多樣化飲食,腸道中的抗生素抗藥性微生物較少,顯示高可溶性纖維飲食可能是應對抗生素抗藥性的潛在策略。該研究發表於《mBio》。對於四環黴素(tetracycline)和胺基糖苷類抗生素(aminoglycoside)等常見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微生...

糞菌移植新研究!年輕小鼠腸道菌叢逆轉大腦、眼睛衰老指標

2022-05-11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ofEastAnglia)與Quadram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將年輕小鼠的糞便微生物菌叢移植(又稱糞微菌叢植入(FMT))到老年小鼠體內,可顯著逆轉衰老所造成的大腦、眼睛、血中的發炎指標,不僅證實腸道微生物參與衰老的過程,也代表糞微菌叢植入是一項有潛力的療法。該研究發表於《Microbiome》。 研究人員將年輕小鼠(3月齡)、中老年小鼠(18月齡)與老...

改善腸道發炎新希望 國衛院發現dusp6基因調控腸道屏障、微菌叢平衡

2022-04-11 / 記者 劉馨香
今(11)日,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免疫醫學研究中心高承源副研究員團隊,發現雙特異性去磷酸酶六(dusp6)基因有控制腸道上皮屏障健康與腸道微菌叢平衡的功能,並篩選出可能可以抵抗腸炎的菌種,可望運用於改善腸漏症(leakygut)以及腸道發炎相關疾病,研究成果於去(2021)年11月發表於《CellReports》。高承源研究團隊自2012年起,便利用dusp6基因敲除小鼠進行腸道菌相研究,發現缺乏...

Morningside創投旗下新創Scenic 、Adiso資金湧入 多項藥物挺進臨床

2022-03-11 /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10日,波士頓創投公司MorningsideVenture表示,旗下的新創公司ScenicBiotech已募得2,800萬歐元(約3,100萬美元)的A輪資金,此外也宣布成立新公司AdisoTherapeutics。這兩家生技新創公司,分別專注於「基因修飾藥物」,與包括治療性細菌在內的「活性生物治療」(livebiotherapeutic)等創新療法;前者2020年更以藥物標靶開發平台,吸...

精準醫療最後一塊拼圖!展望微生物體治療癌症、腸胃道疾病

2022-01-08 / 記者 劉馨香
今(8)日,第六屆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AsiaMicrobiomeConference,AMC)在線上熱烈開展,由中研院生化所、臺大醫院、圖爾思生技共同舉辦,邀請了國內外知名微生物體專家分享最新研究趨勢,國外專家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于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黃曦,分享微生物體與大腸直腸癌和腸胃道疾病的最新研究與臨床應用趨勢。大會主席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致詞表示,微生物體對人體非常重要,不僅是...

微生物體X疾病機制解密 有望成發炎性腸道疾病、自閉症新世代解方

2022-01-08 / 記者 李林璦
今(8)日,第六屆亞洲微生物體論壇在線上熱烈開展,由中研院生化所、臺大醫院、圖爾思生技共同舉辦,邀請了國內外知名微生物體專家分享最新研究趨勢,國內專家邀請到國衛院副研究員高承源、成大生理所助理教授吳偉立分享微生物體與發炎性腸道疾病(IBD)、自閉症的分子機制,以及找到未來有望成為新世代微生物療法的菌株。 國衛院高承源:剔除dusp6基因可抗腸炎有望成IBD新世代精準療法 國衛院副研究員高承源分享,...

《Science》將細菌蛋白轉為病毒「衣殼」 望揭新冠病毒演化機制、發展基因治療載體

2021-06-11 /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11日,一組由英國與瑞士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成功改造一項細菌中天然存在的蛋白質,使其演化為類似病毒用來包覆其遺傳物質的「衣殼」(capsid)構造。該研究不但揭示了包括新冠病毒在內,許多病毒的部分演化過程,也有望打造出基因治療中可使用的新載體。研究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Science》。研究團隊將一種對RNA、DNA等核酸缺乏親和力的細菌酶,成功轉化為人造、能選擇性包裝並保護其所複製RNA的衣...

大規模城市微生物監測 《Cell》:全球各城市都具獨特微生物「指紋」

2021-05-27 / 記者 劉馨香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WeillCornellMedicine)的遺傳學家ChristopherE.Mason,自2015年的研究揭示紐約市地鐵系統中存在大量未知微生物後,近(26)日,Mason和數十位研究者合作發表全球60個城市的地鐵、公車、高架火車和輕軌等交通系統的研究,發現數千種新病毒與細菌,並發現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微生物「指紋」。該研究發表於《Cell》。研究人員以交通系統中常見的物體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