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數位醫療
吳佳翰
吳佳翰:跨越疆界 探索數位醫療法規因應策略
2017-12-29/
編輯部
人口結構高齡化、以及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罹患人口成長等因素,預計全球醫療保健支出將以4.3%的年複合成長率,從2015年的7兆美元成長為2020年的8.7兆美元。為了緩解高齡化趨勢下勞動人口不足、醫療資訊分配不均、醫療費用成長等問題,各國政府紛紛重視數位化對醫療照護產業帶來的影響,盼能達到「精準治療」以及「整合照護」的目的。數位科技的發展及行動裝置的普及,也為產業帶來了創新解決方案。 據2016...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預示未來國家健康產業的格局
2017-12-29/
編輯部
12月,是臺灣生醫產業圈五味雜陳的一個月。首先是生策會首屆舉辦的「2017臺灣醫療科技展」,於7日至10日在南港展覽館盛大開幕。臺灣醫療體系享譽國際,透過生策會積極串聯,讓臺灣首次以專業醫療為核心,整合生醫上中下游價值鏈,展現臺灣醫療科技的強項與利基。這不只是臺灣生技醫療產業的盛事,甚至超越今年7月的臺灣生技月;也是政治圈的大事,因為12月7日開幕當天,蔡英文總統親自出席,和生策會創辦人暨前立院院...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港交所
許志宏
激勵生技掛牌 要有創新思維
2017-12-23/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上周五(15日)傍晚,香港交易所(簡稱港交所)公布「有關建議設立創新板的框架」,拍板決定對於無收入、無獲利、以研發為主、具備獨特創新或知識產權的生物科技公司,及「新經濟」公司容許以同股不同權方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這些改變被視為香港資本市場近20多年來,最大一次政策改革,此舉不僅將多方面影響發展生醫產業的台灣,也將改變亞太地區生醫等創新產業的發展策略。港交所決定,有條件地容許市值達港幣100億...
專家觀點
免疫療法
腸道菌
專家觀點
免疫檢查點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楊家俊
建腸道菌大數據 抗癌添勝算
2017-12-22/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上(11)月,德州大學JenniferWargo博士研究團隊,發表在《Science》的研究發現,人體腸道菌相可以調控宿主免疫環境並大幅影響腫瘤免疫檢查點療法的療效。這個重大的發現,無疑為癌症治療提供了一盞明燈,指引出未來癌症免疫檢查點治療的重要方向。免疫檢查點療法是近代癌症治療最重要的發現,2013年《Science》期刊也將此療法選為當年最大的科學突破。其主要機制源自於科學家發現癌細胞利用某些...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健保
李伯璋
健保署長李伯璋:資源用於刀口 健保責無旁貸
2017-12-19/
專欄:李伯璋
李伯璋/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原文刊登於蘋果日報)全民健保上路已22年,即使今年最新民調顯示國人對整體健保的滿意度達85.8%,來到歷史新高,各國對於台灣醫療支出僅佔GDP的6%,更是訝異我們如何操作。但我們知道,醫界這兩年來對健保的滿意度只有3成,目前醫療體系更如同「血汗醫護」工廠,更像是「醫界太陽花」的未爆彈。台灣健保是單一保險人制度,透過總額預算運作,醫界是苦不堪言,但是大多數台灣民眾被健保呵...
專家觀點
特色文章
專家觀點
幹細胞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陳菀均
發展幹細胞產業鏈 接軌國際
2017-12-09/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上(11)月16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為了鼓勵創新,刺激產業發展新型細胞療法,FDA局長ScottGottlieb親自對再生醫學發表聲明指出,新型細胞療法這個領域的相關技術,雖然尚處於發展初期,但未來對患者將可能是最具有改善效果治療。FDA對待細胞療法態度的轉變,與哈佛大學知名生物學家GeorgeQ.Daley醫師的看法遙相呼應,Daley說若20世紀是藥物治療的時代,那21世紀將會是細胞...
專家觀點
糖尿病
專家觀點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陳瑞青
糖尿病足新藥 臺廠報捷
2017-12-02/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就在上周二(21日)知名糖尿病醫學(DiabeticMedicine)期刊的最新研究顯示,患有糖尿病足潰瘍(Diabeticfootulcer,DFU)的患者,其預後情形比原先醫學界所認知的差更多。有高達將近23.4%的患者在罹患的第一年就需要進行截肢或其他重建手術,甚至會導致超過15%以上的患者在一年內死亡。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更造成醫療財務的重大負擔,是現今醫療上未被滿足的迫切需求(Un...
專家觀點
特色文章
糖尿病
腸道菌
專家觀點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葉士琪
建腸道菌資料庫 搶糖尿病商機
2017-11-25/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本(11)月是美國國家糖尿病月,本月14日更是聯合國明定的世界糖尿病日,在由全球最大胰島素製造商丹麥諾和諾德制藥公司舉辦的「城市改變糖尿病」高峰會中指出,美國的糖尿病相關醫療支出已達每年7,750億美元,預估2045年將突破1兆美元大關。全球每11人就有一人為糖尿病所苦,若再不積極採取措施,龐大的糖尿病相關醫療花費恐拖垮許多國家健保體系。糖尿病目前雖無法根治,但只要能管控好血糖值,它是一個能被有效...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人才管理
Steven Mo
人才培育
Steven Mo:政府少出國考察 多招攬人才 讓強項結合生醫 再創臺灣新契機
2017-11-22/
記者 李虎門
StevenMo是聯合健康保險(UnitedHealthcare)和臥騰(Optum)營運暨行銷副總裁,也是聯合健康集團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副總裁。 StevenMo在臺灣臺南出生,是位虔誠基督教徒。他12歲隨父母移民美國,落腳德州休士頓。大二完成麻省理工學院學士論文,大三到英國劍橋大學做交換學生,大四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實習,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有「全球大學諾貝爾獎」之稱的羅德獎學金(RhodesScho...
人物專訪
人物
王惠鈞
生醫推手
王惠鈞:人生不能只有一支全壘打
2017-11-22/
記者 李虎門
「人生不能只有一支全壘打」這是中研院院士王惠鈞所奉行的座右銘。過去,王惠鈞因為解出一個全新的左旋雙股螺旋Z-DNA結構,成為國際知名科學家。他不引以為傲,讓研究持續突破,即使退休以後,仍維持自己在高度競爭中淬練。撰文、攝影/李虎門1953年2月28日上午,英國劍橋大學兩位年輕的科學家-JamesD.Watson與FrancisH.C.Crick,一同宣布重大發現,他們解出DNA(去氧核糖核酸)雙股...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生技創新創業獎」一些活動幕後
2017-11-22/
編輯部
「教育部創新創業人才培育」4年計畫今年底後,將由前科技部政次、臺大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錢宗良教授擔綱的「學產研鏈結人才培育計劃」繼續接棒,未來4年,臺灣的創新創業仍將持續透過奠基於各大學院校的教育,並鏈結法人、園區以及地方政府三方資源,共同為臺灣培育生醫及新農業創新發展所需的新血輪。計畫從第一年開始,就舉辦了13所大學推動中心的「生技創新創業獎」競賽,我們的團隊也從第一年就跟著計劃的兩位主持教...
專家觀點
特色文章
專家觀點
亞太生技投資論壇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許志宏
建構新藥授權平台 打國際賽
2017-11-16/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上(10)月28日在蘇州舉辦的「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開幕式有700餘家重要醫藥與研究機構,共2,000多位代表參加,盛況空前,全球藥品交易平台的老大—JPMorgan董事長JacobA.Frenkel親自出席並就全球經濟與央行政策發表專題演講,包括CFDA、衛計委、證券協會,港交所,國內外大型創投等,包括醫藥主管機關與產業、資本市場等都熱烈參與,與近年來中國史無前例的翻天覆地醫藥...
第一頁
上一頁
43
44
45
46
47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福寶科技巫震華 引領MIT外骨骼機器人闖天涯
生技推動單一窗口 匍匐在創造突破的路上……
ACTO主席下坂皓洋: 「臺灣外泌體監管與安全、有效回報系統 刻不容緩!」
臺灣第一人!中研院薛雁冰 獲德國Max Planck會員殊榮
「健康臺灣」生醫政策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