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李崇僖
李崇僖:以資料治理推動新醫療科技 迎戰超高齡社會
2021-02-02/
專欄:李崇僖
李崇僖於臺灣大學取得法律學系碩士、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學位,其研究興趣聚焦於專利法、生物科技法、醫療法及研究倫理,議題從早年的農業品種智財權、基因改造產品及遺傳資源法規,到近年的精準醫療、隱私保護、基因資訊倫理、人工智慧(AI)及其臨床應用皆有涉獵。李崇僖自2013年2月起於臺北醫學大學任教,於2014年秋季成為北醫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創辦所長;也於臺北醫學大學多項學位學程擔任講師,包括:...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循環」有很大的哲學和學問……
2021-02-02/
編輯部
舊曆年在即,一個年結束了,一個年開始了。COVID-19一年不結束,新變種早已開始,人類醫藥對它的追獵行動,只好繼續日夜與四季一樣轉動,直到病毒消聲匿跡,或如疫苗與流感一般,隨季節週而復始。因為週而復始就有了「循環」,「循環」突破了時間的線段,發展出「無限」的限制,沒有止境……。27年前(1993年),當紅遍世界的德國現代樂團「謎(Enigma)」以一首Return-T...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再生醫學
蔡政憲
傷口癒合
化解長照黑洞-再生醫學為高齡社會慢性疾病對策
2021-02-02/
記者 吳培安
蔡政憲為訊聯生技集團創辦人,在1999年成立臺灣首家新生兒幹細胞銀行,2007年成為首家上市櫃細胞治療企業,曾獲邀擔任國際細胞治療協會亞洲區(ISCT)主席、亞洲臍血銀行聯盟(APCBBC)主席、美國血庫學會國際評鑑員。 集團旗下包括訊聯生技與創源生技,積極發展細胞治療應用、基因檢測、生物資訊與數位科技三大核心項目。每年服務全臺超過40%新生兒、88%生殖醫學中心,亦拓展至海外17國,總客戶數達1...
專家觀點
生技產業學院
人才培育
前illumina全球生產製造品保/品管總監崔勇慧: 「藥物產業化 三支箭策略:快速投資回收、創造銷額及就業機會」
2021-01-18/
記者 王柏豪
上週六(16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今年(2021)起成立的「生技產業學院」正式開課。首堂課程講師邀請到前illumina全球生產製造品保/品管副總裁崔勇慧博士,他以「符合美國FDA查廠規範廠房設計、製程優化之關鍵成功要素」為題,首先就藥物如何產業化的四大關鍵成功要素:法務、財務、業務、廠務之連動,由博返約、從淺到深,將自己數十年來的實務經驗與成功「眉角」無私分享給學員,同時為台灣...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健保
李伯璋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2021-01-11/
專欄:李伯璋
撰稿:李伯璋/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原文刊登於聯合報)為兼顧財務平衡及保障弱勢,衛福部長陳時中將健保費率由4.69%提高至5.17%,89萬名企業主負擔年增193億元,政府支出年增230億元,原本接受政府全額補助約126萬民眾,保費仍由政府負擔。但這樣的保費收入依然無法平衡持續成長的醫療費用支出,必須有財務管理配套,善用大家付出的健保資源。重大傷病時就發現健保可貴健保財務概念是每年有醫療支出總額,醫...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健保
李伯璋
李伯璋:2021—遠距醫療健保給付元年
2021-01-10/
專欄:李伯璋
李伯璋於2016年5月20日起,就任健保署署長至今,為目前為止在任時間最長的健保署(舊制為健保局)領導者,上任後積極推動醫療分級相關政策。李伯璋過去曾任國立成功大學教授、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院長,並兼任財團法人器捐中心董事長,擔任外科醫師期間,也極力鑽研移植領域,推動器官捐贈。曾獲2013年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醫療典範獎」、2017年第27屆醫療奉獻獎之特殊貢獻獎、2019年臺北市電腦公...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盼2021能有更多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
2021-01-10/
編輯部
看著2021各地連線的跨年煙火從燦爛到煙滅,希望2020地球上蒼蒼、惶惶、恐恐的一切也能隨之落幕,不過,如果人類的所有起始都能像開、關的on/off這般容易,人間難題也不會如此相生相續且更棘手。不久前的感恩節那天晚上,一位前輩平靜地傳來訊息告知,他的43歲女婿選在感恩節這天告訴家人「itistoday」,在宅安寧照護的他,決定這天服下第三顆醫囑的藥後,終於擺脫二年來癌症治療的各種疼痛折磨,安詳地回...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醫療科技落地的美麗與哀愁……
2020-12-10/
編輯部
入冬了,細雨霏霏,12月3~6日,「台灣醫療科技展」在連日陰柔天氣中華麗落幕。大會表示有550個參展機構與企業、150個新創團隊呈現AI與雲端、IoT物聯、感測Sensor晶片、8K顯像技術、5G通訊傳輸、VR、AR等科技技術,涵蓋醫療和疾病預防、醫院至個人居家等場域應用,讓市場充滿活力。得益於臺灣稱譽世界的防疫管控良好,新冠肺炎襲捲全球下,臺灣大概是國際間唯一有能力不受疫情影響、照樣召開國際大型...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健保
李伯璋
健保署長李伯璋:健保大數據運用AI 推動數位健康
2020-11-16/
專欄:李伯璋
李伯璋/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原文刊登於聯合報)全民健保開辦25年,累積高價值巨量醫療數據資料庫,過去很多學者藉此發表論文,但很多人也批判資料格式不一,像是由垃圾堆找鑽石。邁向AI大國指日可待國發會自前年起提供資源,在健保署建置「健保AI工作室」,讓醫、學、產業界在確保個人資料不外洩的前提下,開啟國內醫療相關人工智慧(AI)計畫,許多來自醫學中心的教授及其團隊參與。健保署最近舉辦「全民健保資料人工智...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阮大同
細胞治療
阮大同:細胞治療安全查驗 按部就班沒有捷徑
2020-10-31/
記者 吳培安
阮大同於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取得生物化學暨生物物理博士學位,其後曾任職於美國德州大學醫學院病理系執行B型肝炎病毒研究;於瑞士羅氏(Roche)大藥廠美國加州研究中心,執行C型肝炎病毒藥物研發。返臺後,阮大同加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擔任研發主任,並籌建抗體藥物研發團隊,其後接任DCB副執行長。2016年10月,阮大同帶領DCB核心技術服務團隊,成立啓弘生技,為全臺首家以藥物品質暨生物安...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騎著大象帶著望遠鏡行軍的貴族!?
2020-10-31/
編輯部
投資圈常喜歡評喻生醫業是「本夢比」的行業,說生技人愛作夢,高舉著為解決未滿足需求的大旗,活在不可預期的未來。多年前,一位投資鉅資的傳統產業老前輩,幾年等不了後,常苦扭著臉用臺語嚎叫:「滿天全金條,睏醒抓嘸半條。」這位前輩消失一陣子了,儘管一群朋友偶爾議論起他非凡的管理撇步,拽得一群人像旋轉木馬一樣,但每每採訪線上見聞事件的各種無言、無理、無奈、無解、無助、無力、以及很多無聊,都會讓我偶爾懷念起這位...
專家觀點
政策法規
生技法律
專利權延長補償
兩岸專利權延長補償差異 有利臺灣創新原研藥西進
2020-09-30/
專欄:侯慶辰
依據中國、臺灣專利法修正案,如果臺灣原研藥計畫在中國獲得專利期限延長,必須在中國和臺灣等境外地區同步申請上市。案例»中國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瑞醫藥」)是中國最大的藥物研究和生產基地,在全球擁有數百項授權專利。艾瑞昔布是恒瑞醫藥歷時14年自主研發的原研藥,相關專利(專利名稱為:「含有磺醯基吡咯烷酮化合物及其製法和藥物用途,專利申請號為CN00105899.1」)並獲得第...
第一頁
上一頁
9
10
11
12
13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影音】默克Yariv Hefez博士:百年製藥大廠如何內建「創新基因」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福寶科技巫震華 引領MIT外骨骼機器人闖天涯
生技推動單一窗口 匍匐在創造突破的路上……
ACTO主席下坂皓洋: 「臺灣外泌體監管與安全、有效回報系統 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