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破譯罕病密碼 臺灣醫師的罕病創新醫療之路!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陳基旺
生醫推手
陳基旺:「生技製藥『矽導計畫』,培養人才避免『枯水期』。」
2016-01-21/
記者 楊傑名
前台大創新藥物研究中心主任陳基旺,1985年抱著「怎麼沒有一個新藥是台灣開發的」的疑問,從密西根大學取得藥學博士後返台,自此投身台灣新藥開發領域。他的專長包括活性天然物新藥研發、藥物設計合成,首創台灣電腦模擬研發新藥之案例,擁有國內外專利10餘項,發表超過上百篇論文於著名期刊,於2001年獲選美國科學促進學會會士(AAASFellow)。陳基旺是業界公認卓越的醫藥化學家,近期已創業成立新藥開發公司...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李鍾熙
李鍾熙:「以提升國民醫療健康水準的施政來帶動產業。」
2016-01-21/
記者 蔡立勳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自1990年返台,擔任工研院化工所副所長並設立生醫工程中心,歷經接掌工研院院長、轉任生技中心董事長,是台灣唯一領軍過兩大法人研究機構的領導人物。一路以來,李鍾熙致力推動台灣生技產業接軌國際,被業界公認對台灣生技產業國際能見度付出極大貢獻。如今,李鍾熙已投入產業,並致力精準醫療發展。整理、圖/蔡立勳美國總統歐巴馬其實並非首位提出「精準醫療」概念的人,不過他於2015...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路孔明
路孔明:「要計畫性擴大資本市場,引進創新和高階人才。」
2016-01-21/
記者 楊傑名
中天生技集團董事長路孔明,2000年在台灣第一波生技風雲興起時成立中天生技,一路以來勇於率先各種創新策略,創下首個從資本市場成功大眾募資案例,手握台灣發出5張新藥藥證中的2張、推動成立台灣最大永續型生技創投「鑽石生技」、為下世代台灣創新紮根成立「鑽石校園種子基金」等。近幾年,路孔明更潛心往創新根基佈局,也在新藥、創投及有機農業皆打造出台灣標竿,他的發展歷程,是台灣本土型生技產業發展的縮影。整理、圖...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閻雲
人物
閻雲:「全盤檢討人才培育,銜接國家大政策。」
2016-01-21/
記者 蔡立勳
前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旅美長達30年,本身是國際公認的傑出癌症腫瘤專家,曾任全球知名的希望城(CityofHope)癌症中心副院長及分子藥理系系主任、加州理工學院兼任教授等職。自美返台擔任校長僅4年餘,他透察台灣生技產業人才發展的困境,引進國際名校厚植產業人才教育制度,於北醫創立多所具台灣產業競爭優勢的研發中心,致力於創新生醫教育。整理/蔡立勳 圖/楊傑名與其他產業相比,生技產業培養人才的時間...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蘇遠志
生醫推手
蘇遠志:「產業要創新加值打出台灣牌。」
2016-01-21/
記者 楊傑名
今年已逾87歲的台灣發酵之父、台灣大學農化系榮譽教授蘇遠志,仍精神钁鑠,且活躍於各項產業社群活動,參與多項研究計畫指導委員。他一手締造了台灣發酵工業經濟奇蹟,其「麩胺酸發酵生產」創新發明,於80年代寫下台灣「味精王國」、製造外銷世界第一的歷史,迄今,讓台灣多項發酵產品及技術仍居國際領先地位。他是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的創始人,桃李滿天下,遍佈台灣生物科技產、官、學界,是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的先驅與奠...
人物專訪
人物
甘良生
DCB執行長甘良生「推手」加速研發效能
2015-12-15/
記者 吳靜芳
旅美30餘年,過去都在國際藥廠擔任要職的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新任執行長甘良生,今年3月空降就任之前,對台灣幾乎是一張新面孔。他態度和緩低調、全無架子;他笑臉和煦,彷如隱形推手,讓DCB新藥研發效率有了火力全開的力量;他要以過去累積的管理經驗,從智財、開發、法人及產業合作上著手內部整合與外部連結,要用「急迫感」加速台灣生技製藥效能。文/吳靜芳、王柏豪 圖/吳靜芳採訪當天,到了DCB執行長辦...
人物專訪
人物
蘇懷仁
華人生技巨擘 蘇懷仁
2014-10-10/
記者 林亞歆
華人生技巨擘蘇懷仁博士於美東時間7月28日上午辭世,享年65歲;由他一手推動、創立的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9月22日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懷念永遠的蘇懷仁博士暨Si2C成果發表會」,馬英九總統、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李鍾熙、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Si2C團隊及其輔導的6家廠商等許多生前友人、工作夥伴都前來追思、緬懷,儘管巨星隕落,仍盼台灣生技產業能持續前進。文/...
人物專訪
人物
馬海怡
名人語錄
biolady
馬海怡
神隆
bioladytw
生醫女力
回首17年來時路 馬海怡分享領導人5大心法
2014-09-10/
記者 林亞歆
帶領台灣神隆披荊斬棘17年的總經理馬海怡,寫下台灣製藥業「甘蔗田裡的奇蹟」,今年7月初,她無預警宣布退休,原職由神隆研發長陳勇發接任。她接受本刊專訪時說,「每過一段時間就需要換leader,才會有不同的視野」。退休後的馬海怡成了產、官、學搶手的台灣生技「義工」。文/林亞歆 圖/林嘉慶1997年,自美國隻身返台創業的馬海怡與團隊,站在台南科學園區內一片甘蔗田中,這張歷史照片中的馬海怡笑容燦爛,她希望...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健康裝置
穿戴式裝置
健康穿戴
照護裝置
跨界生技
郭博昭
生醫推手
生醫跨業 翻轉世界(4)專訪衛福部「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發展計畫」專案主任郭博昭教授:「台灣健康裝置發展定位不清、 人才不夠、法規不明…。」
2014-06-10/
記者 吳靜芳
傳統電子大廠開發健康裝置仍遵循工程師套路,常常忽略跨領域人才的重要,不了解醫療實務思維;多數穿戴式廠商瞄準年輕族群,較不關注銀髮需求。台灣廠商與其絞盡腦汁切入市場和國際大廠競爭,不如思索產品定位和人才缺口的近憂。文\吳靜芳穿戴式健康裝置技術橫跨電子與生醫,但是衛福部「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發展計畫」專案辦公室主任、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郭博昭,一提到當下前仆後繼投入健康裝置發展的電子大廠就搖頭。郭博昭...
人物專訪
封面故事
免疫療法
浩鼎
抗癌
翁啟惠
醣
癌症疫苗
中研院
人物
中研院「醣」科學引領製藥技術新革命
2013-11-10/
記者 林亞歆
十餘年來,台灣的「醣」科學,從醣分子結構研究、合成技術、到疫苗與藥物開發,不間斷創新突破,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科學期刊上,不僅引起全球矚目,也不斷將台灣的「醣」科學及其應用發展,推到了其他國家,包括美國,都難以望其項背的頂尖地位。文/林亞歆、林秋慧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一生對「醣」科學的貢獻,使台灣的醣分子研究不間斷創新突破。提到「醣」,不只台灣,國際科學界第一個想到的可能都是台灣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翁...
人物專訪
人物
戴謙
戴謙:「廠商就是南台灣生技產業的競爭力」
2013-10-10/
記者 林亞歆
大台南地區約有100餘家製藥公司,加上機能性、保健食品等相關生技產業,南台灣生技產業廠商達約200~300家;「台灣生技產業聯盟」在理事長戴謙有效整合資源下,集合力量聯合行銷,也打開了東南亞國際市場。文/林亞歆連續三年來,每年台灣生技展,南台灣生技產業成立的「台灣生技產業聯盟」攤位,總是人潮最絡繹不絕的區域,各種行銷活動也很吸睛……。畜牧領域出身的戴謙,外號「養鴨博士」...
人物專訪
人物
李鍾熙
李鍾熙:「打造新北市生技的國際知名度」
2013-10-10/
記者 林亞歆
全國約有四分之一的生技產業聚集在新北市扎根投資,截至今年6月為止,共有2,114家,其中新增投資額在5,000萬以上的公司共有31家,挹注金額高達53億5,000萬元,「新北市生技產業發展聯盟」已於9月20日正式成立,新任理事長李鍾熙將帶領產業打造新北成為大東亞的生技重鎮。文/林亞歆「新北市生技產業發展聯盟」9月20日召開了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大會,共84家廠商會員前來共襄盛舉,產業出席之多,規模...
第一頁
上一頁
14
15
16
17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臺灣CDMO高質化策略 產業合縱連橫因應國際變化
連續創業家洪一平轉身新創推手 拼出臺灣「微創醫材王國」
國際眼科權威Hendrik Scholl 首談出任Belite Bio醫務長契機
波士頓生技的衰退與突圍啟示!
對GTC25“AI超級盃(Superbowl)”的一些反思~接下來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