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免費登錄「生醫公司資料庫」
新創動態
微生物體學
感染檢驗
醫療器材
新銳公司
亞洲準譯鎖定未知感染症 打造首家mNGS P2負壓實驗室
2020-06-03/
記者 吳培安
由圖爾思生技成立的子公司「亞洲準譯」,鎖定臨床上未被滿足的未知感染症病原鑑定需求,提供微生物次世代定序(mNGS)技術服務,未來期望搭上《特管辦法》納入LDTS順風車,推動將mNGS納入常規醫學檢驗的一部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發,暴露出全球對「不明原因感染症」,應變能力仍然不足的缺陷。事實上,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和國外文獻統計,許多急重症感染疾病在臨床上成功檢出病原的比...
新創動態
新銳公司
醫療影像
雲象科技
葉肇元
雲象科技邁進全球級AI醫療影像公司
2020-04-30/
記者 李林璦
在臺灣醫療影像、數位玻片領域知名的雲象科技,運用深度神經網路打造了AI醫療影像開發平台「aetherAI」,應用遍布鼻咽癌病理玻片、骨髓抹片分類、大腸內視鏡瘜肉偵測、吞嚥攝影、腎絲球偵測等等,又進一步擴展到放射影像,可辨識X光片的脊椎特徵點。合作遍及各大醫學中心,如長庚醫院、臺大醫院、國泰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洛杉磯西達塞奈醫學中心等等。 數...
新創動態
新銳公司
捷絡打造全球第一商業化「3D病理組織影像系統」
2020-04-30/
記者 巫芝岳
技轉自國立清華大學腦科學中心授權的腦神經影像技術,捷絡在清大生科院江安世、楊嘉鈴和張大慈三位教授的加持下,結合人工智慧(AI),發展出目前全球第一商業化「3D腫瘤影像系統」,不但突破病理組織影像目前僅有2D的限制,能完整呈現組織原始細節,也比傳統2D快10%的速度產出報告。 精準醫療時代來臨,為了達到「治療」上的精準,「檢測」的精準度也越趨受重視。隨著X光、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造影(MR...
新創動態
封面故事
慧誠智醫「科技防疫懶人包」 打造抗疫智慧醫院
2020-03-31/
記者 李林璦
慧誠智醫因應此次疫情推出「科技防疫懶人包」,其中羅列出醫院的隔離病區可以用到的智慧科技,以輔助醫護人員照護患者,例如照護感知床墊、智慧離床偵測系統、隔離病患定位系統、遠距視訊車、隔離區運輸機器人等等,其中清潔消毒機器人更是此次防疫上詢問熱烈的項目,一系列系統性的智慧防疫,不僅提升照護效率,更讓醫療照護人員可以安心守護患者。2月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案34在住院期間傳染了...
新創動態
新銳公司
細胞治療
啓弘生技
啓弘聚焦細胞醫療 生物藥品安全最關鍵推手
2020-03-31/
記者 吳培安
啓弘生技於2016年10月正式成立,是臺灣第一家以生物製劑為題、提供藥物品質暨生物安全檢測服務的公司,除了提供高效率、高品質的客製化檢測服務,近年來也因應全球基因暨細胞治療市場崛起,提供GMP等級病毒載體生產服務。啓弘生技,前身為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簡稱生技中心)旗下的生技藥品檢驗中心(簡稱TFBS),為生技中心於2009年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所建立的科學研究服務團隊,於國際蛋白質藥物興起...
新創動態
封面故事
聿信AI連續肺音監測系統 前進武漢聽診
2020-03-31/
記者 吳培安
在這波全球對抗新冠肺炎的智慧科技戰中,原本以全球僅有「AI連續肺音監測系統」降低麻醉手術風險的聿信醫療(Heroic-Faith),成為轉換跑道、切入第一線防疫的大黑馬。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延燒,各國的醫療照護系統每天過著形同「壓力鍋」的日子,精算著人力和物資都能達到最佳的布署,同時還要保衛同仁不受病毒的侵害。在臺灣,也有許多智慧醫療學研單位、民營公司使出渾身解數,...
新創動態
全球新聞
新銳公司
亞大基因
亞大基因完成A輪融資 總金額達8000萬元
2020-02-05/
環球生技
(2020/2/5本刊訊)基因定序大數據運算平台新創公司亞大基因科技(Atgenomix)於日前(1/30)宣布,獲得多家共同投資完成A輪融資,累計總募資金額達到新台幣8000萬元。主要投資人包含達盈管顧旗下創投基金、矽谷創投(TranslinkCapital),以及有勁生物科技(YourgeneHealth)創辦人詹佳翰博士等。亞大基因表示,新一輪資金將用於發展國外市場客戶、建立與微軟全球共同銷...
新創動態
新銳公司
3D列印
STB
積層製造
光宇生醫
骨科植入物
可吸收陶瓷複合材料
MeDFila
光宇生醫搶佔亞洲3D列印第一先機
2020-01-15/
記者 劉端雅
2017年4月成立的光宇生醫科技,短短3年內,自製研發的高分子陶瓷複合材料MeDFila®與3D列印骨科植入物,已通過完整可降解植入物必要的生物相容性測試(ISO10993),預計2020年10月送交美國FDA進行產品註冊查驗登記流程,可望成為臺灣首家獲得3D列印可吸收骨植入物醫材產品註冊證之廠商。在新興的亞洲3D列印新藍海市場,搶占了先機。撰文、攝影/劉端雅3D列印是積層製造(Addit...
新創動態
專題報導
Stanford Biodesign
人才培育
北醫結合產、學、醫 創臺版「Stanford Biodesign」
2019-12-02/
記者 吳培安
今年,臺北醫學大學在校友劉天仁醫師的牽線與規劃下,首創將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知名的醫材設計課程「StanfordBiodesign」帶入北醫。課程不但有我國傳產轉型醫療品牌的業師加入產學共授的行列,期望培育具創意、創新、創業精神的「三創」人才,更利用北醫體系的醫院進行臨床問題發掘及驗證。撰文/吳培安攝影/李林璦、巫芝岳美國矽谷在科技業和生技醫療業中的地位舉世皆知,也是世界各國爭相效法的對象。然而想要...
新創動態
新醫療
蘇逸欣
EASY SAFE
全方位站立式防跌裝置
逸安防跌裝置EASY SAFE 守護X光檢查病人安全
2019-12-02/
記者 吳培安
逸安醫療器材是甫於今年4月由北醫體系衍生、由放射科醫師領軍成立的年輕公司。他們的目標是透過操作簡單的防護設施,守護放射醫學科的患者、醫護人員的安全,目前正以雙和醫院作為起點,逐步擴展國內醫院的採用率。撰文/吳培安 攝影/李林璦 再尋常不過的例行性X光檢查,也可能在下個瞬間突然釀成難以挽回的悲劇!2011年,有位坐輪椅的老翁前往國內某間知名醫院接受例行性胸部X光檢查。放射師在詢問家屬和患者本人可用...
新創動態
產業
人物
賴穎暉
產業風雲
榮陽聯合研發成果發表
人工電子耳
助聽器
北榮陽明
陽明、中研院、振興醫院共同開發AI降噪聰明電子耳系統
2019-11-11/
記者 李林璦
研究團隊以人工智慧為核心,開發情境感知噪音消除模型,幫助聽力受損患者提升電子耳的聆聽效益。賴穎暉於2017年於中研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時與曹昱老師透過模擬方式證明其系統之可行性,並將成果刊登於(IEEETransactionsonBiomedicalEngineering)。隨後本團隊於2018再進一步的將其此技術帶入臨床並證明其方法平均可提升將近36%左右的語言理解力,該模型也在去年刊載於《Ear...
新創動態
新銳公司
精準醫療
昱星開發iPSC迷你器官晶片 實現個人化精準醫療
2019-11-11/
記者 彭梓涵
成立於2016年的昱星生技,結合生物與化學領域,開發出全光學技術平台,可透過人類誘導式多能幹細胞(iPSC)分化的迷你器官晶片進行光學訊號讀取,該平台對細胞無毒性、可即時進行長時間細胞動態監控,解決目前高通量細胞生理現象監測的限制,作為高通量藥物篩檢,也為個人化醫療提供更全面化的精準治療。撰文/彭梓涵 攝影/巫芝岳2018年,綠色螢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發...
第一頁
上一頁
16
17
18
19
20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
活動列表
查看更多
2024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第三屆年會 整合平台加乘臺灣轉譯研究
2024-11-27
新世代癌症治療論壇 - 癌症新曙光
2024-11-30
「先進醫療臨床策略、應用、及挑戰」研討會
2024-12-04
台日生技投資媒合會
2024-12-04
創新藥物新趨勢:次世代應用與發展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