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59 格鬥世界新霸權 大日本醫療產業維新變革
Vol. 60
Vol. 59
Vol. 58
Vol. 57
Vol. 56
Vol. 55
Vol. 54
Vol. 53
Vol. 52
Vol. 51
Vol. 59
2018-12
格鬥世界新霸權 大日本醫療產業維新變革
格鬥世界新霸權 大日本醫療產業維新變革
10月,BIO JAPAN 2018於橫濱落幕,
電機科技大廠、百年傳統品牌、創新技術創業傾巢展出,
製藥、電機、IT、人才、技術、跨領域,
大膽出海併購、大裁本土員工、跨國徵召人才,
投入創新育成、引進尖端數位、鎖定再生醫學,
格鬥世界新霸權,大日本醫療產業展開維新變革。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之四:新醫療科技入侵 日本土洋品牌大格鬥
GoogleAI在乳癌辨識上的進展與Nikon合作;Microsoft在擴增實境(AR)的開發上與富士通、NEC合作;NVIDIA以及Intel兩大美國知名半導體企業也進軍日本;日本數位醫療正在起步,國際醫材大廠紛紛與日本疾病研究中心合作。未來醫療將來自蒐集資料,並經由服務產生新勢力,日本大廠不惜異業整合或併購,以奮力一搏數位霸權。一位乳癌患者被送進了醫院,盡速進行電腦斷層攝影(CT),檢查確認癌...
封面故事
之三:日本藥業大失業潮 引燃新產業人才爭奪戰
日本製藥業突然進入大失業時代,裁員的不是只有武田製藥,武田對國內的研究人員進行裁撤,許多外資藥業也紛紛把日本據點裁撤或縮減。不過,有人丟、有人撿,普遍高學歷的藥界人士去向如何?日本醫療變革下新產業誕生,也引導了新菁英人才爭奪戰。根據日本「2017年版MR白皮書」,MR(藥廠醫藥行銷代表)人數從2013年的6萬5,752人的巔峰,每年以約500到1,000人數規模減少,2016年度變成6萬3,185...
封面故事
之二:武田併購啟示錄 欣欣向榮背後優退、裁員大浪潮
隨著醫療、保健技術不斷進化之下,產業成長也欣欣向榮。然而,新技術的引進與改變,也意味著將帶來新技能人力的一輪替代、淘汰與翻轉。事實上,日本製藥產業正瀰漫著一股優退、裁員風暴。根據日本媒體指出,許多日本製藥企業,正悄悄地針對一群高薪的高階主管進行裁員。以7兆日圓鉅資(約620億美金)收購了夏爾(Shire),終於讓日本產生一家擠進世界前十大製藥排行藥廠,日本最大藥廠武田製藥以蛇吞象,在製藥業歷史上大...
封面故事
BioJapan
之一:「BioJapan 2018」窺看日本醫藥產業大進擊
10月10日至12日連續三天,日本橫濱太平洋會展中心舉行了「BioJapan2018」及召開第三屆的「2018日本再生醫療展」。今年特別受到本庶佑獲2018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的榮耀,展會第二天,本庶佑以及2012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同台出席,掀起本次展會最大高潮!本庶佑出席由他擔任董事長的「神戶生物醫學研究與創新基金會(FoundationforBiomedicalResearchandInn...
封面故事
大日本醫療產業維新變革
10月,BIOJAPAN2018於橫濱落幕,電機科技大廠、百年傳統品牌、創新技術創業傾巢展出,製藥、電機、IT、人才、技術、跨領域,大膽出海併購、大裁本土員工、跨國徵召人才,投入創新育成、引進尖端數位、鎖定再生醫學,格鬥世界新霸權,大日本醫療產業展開維新變革。撰文:王柏豪、鄔麗.巴旺、彭梓涵資料研究:彭梓涵、許敏日文翻譯協助:鍾加儒、葉雅涵、黃威凱、陳漢郢、高翊愷、AnnaHe >>...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外一章
我有一群很有趣且幾乎都已經退休了的「老」朋友,他們在「開襠褲」的屁孩時代是左鄰右舍的鄰居,無論孩童天真的玩鬧、年少荒唐的瘋狂事、青年燦爛或悲慘的愛情、壯年事業起落的拚搏……,直到如今,英雄情懷依然年少,只是江湖老了,他們都鮮少在彼此生命的重要篇章中缺席。除了一位世代都是醫生家族外,其他後來幾乎都經商,紡織、貿易、礦業買賣,也多在事業上有過交集,共同打鬥過。一群小朋友能從...
Snapshot | 生技剪影
更多
生技剪影
MEDICA 2018德國 杜塞道夫醫療器材展
11月12~15日,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指標性的醫療器材展–「德國杜塞道夫醫療器材展(MEDICA2018)」於德國舉辦,經濟部生醫推動小組(BPIPO)與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MIRDC)成立臺灣館率領國內醫材廠商參與展覽,並辦理臺德醫療器材媒合會,透過整合行銷提升市場開發效益,促成國內業者與國際醫療器材業者交流,協助國內業者前進海外市場。生醫推動小組以「TaiwanBiomedical...
醫療科技展
2018臺灣醫療科技展 全球首創醫院為主展覽
2018臺灣醫療科技展(TaiwanHealthcareExpo2018)於11月29日至12月2日假南港展覽館盛大開幕,以臺灣最具特色醫療X科技出發,是臺灣也是全球首個以醫院為主的展覽。從全人醫療照護需求全方面串連電資通訊、生技製藥、創新醫材和健康照護產業,聚焦三大核心主題,包含效率醫療(EfficientHealthcare)、智慧照護(SmartHealthcare)與科技健康(Innova...
生技剪影
一站式服務吸引國際目光 友霖友杏聯袂展出研發產製實力
第二屆醫療科技展首次串聯專業醫療並跨領域整合生醫上中下游的服務網路。今年,國內老字號西藥代理與保健食品大廠友華集團旗下友霖、友杏共同參與醫療科技展,展示其在新藥開發兩大獨步國際的藥物釋放技術(MPRT)與多天經皮吸收技術(MTDD)平台以及FDA最高規格針劑廠。 友霖10載研發產能大躍進友霖生技成立於2008年,歷經10載打磨,如今,專注於新劑型新藥與利基學名藥從開發、生產與行銷,迄今已擁有7張T...
生技剪影
藥華藥針劑新廠啟用 完成在臺研發到生產的最後拼圖
藥華醫藥於12月11日舉行「生物新藥商業化量產暨新建針劑廠啟用典禮」,完成全數在臺灣進行研發、臨床試驗到生產製造的最後一塊拼圖,其自主開發用於治療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新藥Ropeg(P1101)也將於2019年第一季取得歐盟(EMA)藥證,進軍全球醫藥市場,讓世界看見臺灣生技新藥的實力。此次典禮由藥華藥董事長詹青柳、執行長林國鐘、總經理黃正谷、營運長欒衍棟聯袂主持,並邀請臺中市副市長林依瑩、中...
Special Report | 特輯
更多
特輯
特色醫療
智慧醫療
健康照護
拼出臺灣醫療科技藍圖
撰文、攝影/彭梓涵、李林璦、薛瀹熢 國內各大醫學中心、生醫產業聚集在2018臺灣醫療科技展,是臺灣也是全球首次以醫院為主題的展覽。串聯國內重量級醫療院所的特色醫療,以及產業開發與生產的高階的醫療設備,向全世界展示臺灣大健康產業全方位規模。根據彭博(Bloomberg)世界醫療效率56國排名,臺灣為世界排名第九名,是唯一以低於1,400美元的花費就可以達到60.8分醫療效率的國家;反觀美國,平均醫療...
特輯
癌症免疫療法 新藥發展下一個黃金十年
基因編輯技術、CAR-T、免疫療法興起,全球新藥開發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發展。有鑑於此,臺北醫學大學舉辦「全球新藥、免疫療法發展趨勢及技轉策略研討會」,特別請到曾擔任跨國藥廠研發主管、在製藥和生技行業有超過20年經驗的DavidDunn博士,及熟悉新藥開發、免疫治療趨勢專家共同與會,精闢解析國際最新藥物開發及免疫療法發展趨勢。 不斷深化教學、研究、服務、人才培育的臺北醫學大學於11月27日與生醫...
Industry | 產業
更多
產業
2018美國10款明星藥物專利到期
每一年,總會有數十個原廠品牌藥專利到期,從「專利懸崖」墜落,接著,就會有學名藥廠如潮水一般湧進搶食該藥物原有的市場,迫使這些品牌藥的價格大幅降低。編譯/許敏今年早些時候,已有多個明星藥物已經失去了專利保護,它們都幫公司每年帶進到動輒10億美金的營收,如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Spiriva;安進的Sensipar,該藥是FDA批准用於...
產業
來訂製您個人化的消費娛樂吧!
基因檢測已如早期的個人電腦一樣,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基礎設施,基因檢測(包括基因治療、基因編輯和基因合成)也將一樣地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幾款已上市應用的大眾消費型基因檢測,或許沒有臨床和特定的資料驗證,許多部分也仍需進一步的科學研究、探討和實證。然而,它們帶來的正是好奇心和探討未來的嘗試,來為自己打開新地圖吧!讓生活變得更有趣。供稿/基因慧 責任編輯/許敏 圖/翻攝自網路不過10年前,基因定序仍是科學...
產業
能玩出新市場、新契機?
數位經濟的發展打破了市場地域疆界的限制,人們的消費行為跟著演變、越來越複雜,帶動跨境數位商業的興起、甚至蓬勃發展,迫使跨國藥企或為生存、或為保有成長,不得不關注本業以外的更多可能性與機會,玩起過去被視為「不務正業」的營運操作手法。撰文/彭梓涵如同科技大廠在生醫領域的跨界布局,近年國際製藥大廠的動作亦顯頻繁,除了專注於自身產業的上下游整併外,部分更做起了製藥行業以外的有趣生意。本文特匯整近年主要藥企...
產業
穿戴裝置
醫療穿戴裝置浪潮再度來襲!
過去幾年中,以智慧手錶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快速崛起,吸引全球廠商趨之若鶩,然而,經歷一輪大浪掏沙,如今也迅速滑落平緩發展,眾多廠商又黯然退場,但您以為穿戴設備市場只是個流行、曇花一現嗎?事實不然……編輯/許敏根據IDC今年9月份發佈的最新預測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達到1.226億台,比2017年的1.154億台增長6.2%。以此估計,到2022...
產業
鑽石生技打通兩岸三地醫藥產業活水
鑽石生技舉辦的第五屆亞太生技投資論壇於11月28日在臺北Whotel舉行.今年大會以「新藥及國際資本媒合平台」為主軸,邀請到JP.Morgan全球投資銀行部中國CEO黃國濱、科睿唯安美國產品組合與授權服務部主管DavidDunn、日本Deloitte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企業財物咨詢董事總經理KazGo等國際講者進行專題演講。圓桌論壇則聚焦「如何打造生技獨角獸」、「生技企業運用資本市場加速國際化」國際...
Special Report | 專題報導
更多
專題報導
癌症免疫療法 新藥發展下一個黃金十年
基因編輯技術、CAR-T、免疫療法興起,全球新藥開發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發展。有鑑於此,臺北醫學大學舉辦「全球新藥、免疫療法發展趨勢及技轉策略研討會」,特別請到曾擔任跨國藥廠研發主管、在製藥和生技行業有超過20年經驗的DavidDunn博士,及熟悉新藥開發、免疫治療趨勢專家共同與會,精闢解析國際最新藥物開發及免疫療法發展趨勢。撰文/彭梓涵攝影/林嘉慶不斷深化教學、研究、服務、人才培育的臺北醫學大...
專題報導
智慧醫療
人工智慧
AILab
AILab結合臺灣醫療 解決全球未滿足醫療需求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Labs)與臺北榮民總醫院(以下簡稱北榮)協力建立全球首套臨床人工智慧腦轉移瘤自動判讀系統(DeepMets),於11月14日正式進駐臺北榮總放射線部;接著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12月7日簽屬合作協議,打造「TED-ICU智能重症照護系統」AI加護病房。成立不到2年的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Labs),積極整合臺灣醫療優勢,逐漸展現臺灣AI醫療應用於全球未滿足醫療需求的成果...
專題報導
全臺首份精準醫療產業深入調查報告
2018年12月4日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Taiwan)、環球生技雜誌、臺灣精準醫療及分子檢測產業協會(PMMD)、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生醫商品化中心(DCC)共同舉辦「2018精準醫療產業發展論壇」,資誠並將同步發表全臺首份《精準醫療發展現況與趨勢》報告,匯集產官學各界一同激盪精準醫療產業未來發展方向與策略模式的建議。 根據Frost&Sullivan機構預估,2025...
專題報導
全福生技
台康生技
巨生生醫
仲恩生醫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創鼎生醫
全福簡海珊、台康張志榮:產業協商交流、合作,才能創造雙贏
撰文/薛瀹熢攝影/林嘉慶1982年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將生物科技定義為:「利用科學及工程原則,將生物組織運用於物質生產,以提供貨品及服務。」隨著生物技術浪潮的興起,全球莫不追逐著生物科技與產業浪潮,新興醫藥工程、技術與服務以然成為繼電子資訊後下一波科技革命。而臺灣在這波浪潮之下起步雖然晚...
Company |新銳公司
更多
新銳公司
瑩碩生技
DDS劑型研發中心
王建治
OCAS
OROS
ODT
Nanocrystal LAI
瑩碩生技開出臺灣製藥業新出海航道
今年6月興櫃的瑩碩生技,成立於2003年,是臺灣製藥業的新秀,卻創下國內最多首發學名藥領證記錄的藥業。其善用特殊劑型開發的核心技術優勢,並洞悉市場需求應變能力,成功轉型為兼具研發、製造、銷售等一條龍的製藥廠,委託研究開發暨生產服務(CDMO)客戶已擴展至日本、中國等海外市場。今年上半年,瑩碩也繳出轉型後首張獲利成績單,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74元。撰文/卓蘭「瑩碩的最大價值就在擁有多元且特殊...
People | 人物
更多
人物
Konstantin Petrukhin
Konstantin Petrukhin:盡情作夢,動手執行!
哥倫比亞大學的俄裔教授KonstantinPetrukhin,其RBP4基因標記平台研究,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神經研究藍圖計畫迄今唯一連續獲得支持者,前後投注1,000萬美金,並協助完成臨床I期。他是威爾氏症(WilsonDisease)基因權威,也曾在美國默克擔任遺傳基因研究,最終因對基礎科學抱有不滅的熱情而重返校園,並自此埋入RBP4研究,該平台開發的首顆新藥可望解決黃斑部病變疾病。...
Native Bio | 在地生技
更多
在地生技
PRRS
動科所「藍耳病PRRS攻毒模式」 引跨國大廠關注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院動物所在2018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展出「豬生殖與呼吸道綜合症(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PRRS)攻毒模式」,吸引國際疫苗大廠關注,展現了臺灣深厚疫苗科技研發實力。撰文、攝影/李林璦近日,令人聞風色變的國際疫情就是「非洲豬瘟」。過去,巴西花了7年撲滅疫情,西班牙則耗時35年脫離疫區,而臺灣的口蹄疫更是耗費整整21年才解除...
Bio Bookshelf |生技書房
更多
生技書房
《大腦的悖論》:老年不是詛咒 是時間的饋贈
在這個人人都害怕心智能力退化的時代,全球知名的神經心理學家埃爾克諾恩.高德伯博士(Dr.ElkhononGoldberg)帶來一系列令人訝異的新證據,證明老化雖然使大腦失去某些功能,但同時也帶來「智慧」上的增長,運用過去一生中所累積的知識和經驗,讓自己能夠快速地以模式辨認的能力,做出有效率的決定。「智慧」從何而來?智慧的傑作(或講謙虛一點:展現專長),往往指的是在眾人的讚嘆中,幾乎一瞬間就能毫不費...
Bio Scenes|生技幕後
更多
生技幕後
你要的是機器還是人?
閱讀完上期的《底特律:變人》,把時間拉回現代,機器人發展至今,已開發出多款具有多功能的智慧型機器人,許多廠商將旗下機器人的外型設計得十分精緻可愛、或使用的外表材質幾乎跟真的皮膚沒有兩樣。當「機器公民」Sophia來臺暢談AI,你要的是機器還是人? 撰文/楊傑名今年7月19日,Sophia首度造訪臺灣,在臺灣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合作舉辦的數位創新論壇(DigitalIn...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