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新聞集錦
NEW
12/26《生醫焦點雷達》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NEW
《Nature》子刊:希望之城CAR-T力克腫瘤逃脫機制 靶點變兩倍、可添加開關
應用生技
NEW
BioBunBan酒前益生菌四大機制 破解宿醉難題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4/15《生技股動態》
2022-04-15/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智擎(4162)胰腺癌新藥ONIVYDE取得中國新藥上市許可✔️長佳智能(6841)「心胸比估算系統」獲TFDA二級醫材許可✔️安盛生(6734)與日本樂敦進行PixoTech技術授權與共同開發案✔️路迦生醫(6814)CIK細胞治療技術獲准增列新光醫院為施行機構✔️訊聯(1784)GTP實驗室申請台中榮總細胞製備場所案,獲衛福部函覆認可✔️祥翊(6676)PAI查廠作...
新聞集錦
運動科學
神經科學
阿茲海默症
「運動護腦」證據再一項!?《Neurology》運動量大者 腦部灰質體積較大
2022-04-15/
記者 巫芝岳
近(13)日,法國諾曼第大學(Normandy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在一項針對平均年齡69歲的長輩,進行運動量與大腦、心血管健康的研究中指出,運動量大的人,腦部灰質的體積會較大,且此變化很可能是因運動能「維持胰島素濃度和身體質量指數(BMI)較低」所導致,再次顯示運動對於腦部健康的好處。該研究發表於期刊《Neurology》。研究人員針對134名平均年齡為69歲、無記憶問題的人進行研究...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2022年Q1數位健康投資大跌36%、心理健康衝擊最大;ARCH領投1.3億美元助Be Biopharma開發B細胞罕病癌症療法
2022-04-15/
記者 吳培安
《臺灣》美時授權引進乳癌相似藥取TFDA藥證 昨(14)日,美時製藥(1795)宣布,旗下授權引進的癌症生物相似藥Alymsys®(bevacizumab)在台灣取得藥證,不僅是bevacizumab產品於台灣首波獲得藥證的藥廠之一,也是美時首件於台灣取得藥證的癌症生物相似藥。 美時表示,Alymsys®是原廠藥Avastin®(bevacizumab)的生物相似藥,用於...
生技醫藥
必治妥施貴寶
Nektar
Opdivo
跨國藥廠重整
36億美元合作失利!BMS聯合Nektar免疫療法3臨床均失敗 股價暴跌23%
2022-04-15/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5日,必治妥施貴寶(BMS)和NektarTherapeutics共同宣布停止所有Opdivo(nivolumab)與Nektar實驗性免疫治療藥物bempegaldesleukin(簡稱bempeg)聯合療法的全球臨床試驗計畫,也幾乎代表兩家公司的結盟將終止,在3月中BMS的Opdivo與bempeg聯合治療黑色素瘤臨床三期失敗後,緊接著在腎細胞癌(RCC)和膀胱癌的臨床試驗也踢到鐵板...
新聞集錦
臨床試驗
實踐癌症登月目標 FDA發布「臨床試驗多元種族」指南
2022-04-15/
記者 彭梓涵
臨床試驗研究多年以來,一直缺乏種族多樣性,多家藥物開發公司已意識到這樣的缺失,開始做出了相對應的修改。近(13)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發布「改善臨床試驗中代表性不足的種族和族裔亞群參與者的多元化計劃」新指南,呼籲生物技術公司提交更多種族和多元民族的臨床計劃。 在美國,生命科學行業一直沒有為少數族裔提供服務,尤其是在臨床試驗方面。根據生命科學諮詢公司TrinityLifeSciences...
新聞集錦
顏值經濟
醫美
OCT
安盟技術長呂志偉:醫美臨床在「診所」難行 盼法規、經費更彈性
2022-04-15/
記者 巫芝岳
2015年成立的安盟生技,其原創的「全域式活體光學影像系統ApolloVueS100」,在2020年9月獲得美國FDA認證,為目前全球臨床用解析度最高的非侵入式「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OCT)。憑藉著掌握光源與光學同調斷層掃描系統技術整合的優勢,安盟主要鎖定歐美皮膚癌、亞洲皮膚健康整體影像照護市場發展。安盟技術長呂志偉在創新醫材研發上經驗豐富,過去曾主持多個光電醫材計畫。呂志偉表示,創新醫材常常都...
新聞集錦
質譜儀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FDA授權首項新冠吹氣快篩EUA!估月增全美6.4萬份檢測量能
2022-04-15/
記者 吳培安
昨(14)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授權了第一項以吹氣方式診斷新冠肺炎檢測系統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作為醫療機構及行動篩檢站使用。該裝置是由InspectIR公司所開發,只要朝著裝置吹氣、收集氣體樣本,就能在3分鐘之內分析得知判讀結果。 在EUA之授權下,這項裝置可在醫療機構、行動採檢站下使用,但必須由獲得認證、經訓練的操作人員,在持有證照或獲得各州法律授權之醫療機構(healthcar...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4/15《生醫焦點雷達》
2022-04-15/
新聞中心
政府徵用快篩試劑快篩國家隊:加班增產工商時報2022/4/14心悅生醫完成新冠口服藥二期工商時報2022/4/15美時在台首件生物相似藥,癌症用藥Alymsys獲核可財訊快報2022/4/15艾訊攜手開源智造搶攻智慧醫療商機,新品攻入義大醫院體系財訊快報2022/4/14輝瑞與BioNTech:加強劑明顯提升5-11歲兒少Omicron抗體,將申請EUA鉅亨網2022/4/14英國監管機構批准6至...
新聞集錦
分子生物學
論文發表
生物化學
Research.com 2022頂尖科學家 生化、分生領域臺灣92人入榜
2022-04-15/
記者 劉馨香
學術網站Research.com近期發表2022年全球頂尖科學家排行榜,以論文引用表現指標H-index進行排名。在「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領域,臺灣共有80人入榜,前三名分別為成功大學教授張嘉修、臺北醫學大學教授龔行健,和彰化基督教醫院特聘研究員兼粒線體醫學暨自由基研究院院長魏耀揮;在「基因與分子生物學」領域,臺灣共有12人入榜,前三名分別為中研院院士李文雄、李文華,和中國醫藥大學教授蔡輔仁。Res...
新聞集錦
新冠肺炎
新冠藥物
《JAMA》子刊:治新冠首選?抗憂鬱藥降住院風險達98.6%
2022-04-15/
記者 李林璦
日前,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健康中心(McGillUniversityHealthCentre,MUHC)研究人員針對3項治療新冠肺炎臨床試驗進行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發現抗憂鬱藥物fluvoxamine可降低住院風險達94.1%至98.6%,而fluvoxamine不僅低價、易取得,且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治療憂鬱症,代表安全性無虞,因此建議fluvoxami...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4/14《生技股動態》
2022-04-14/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中裕(4147)愛滋病新藥Trogarzo正式獲歐盟EMA核准增列三星生物為生產廠✔️明躍(4151)4/29起終止興櫃股票櫃檯買賣✔️漢達(6620)董事會決議現增發行800~1000萬股,暫訂每股45~55元✔️天明製藥(6659)子公司針對前總座涉偽造文書罪等提起刑事告訴✔️路迦生醫(6814)CIK細胞治療技術獲准增列新光醫院為施行機構04/14一日漲跌:(漲)亞諾法1...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GSK子公司攜手Exothera 提供中低收入國家新冠、HIV疫苗;《Science》子刊:梅約診所開發CAR-T結合溶瘤病毒實體癌療法
2022-04-14/
環球生技
《臺灣》基米、臺大生技中心簽產學合作教育平台MOU培育前瞻技術人才 今(14)日,致力於基因定序產業鏈的基龍米克斯生物科技宣布,與臺大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簽訂「前瞻技術產學合作教育平台備忘錄」。雙方將共同建立核心實驗室,並由臺大生技中心提供學習場地,基米提供儀器設備與相關技術支援,搭配一系列的基因定序、單細胞檢測技術與大數據生物資訊等應用課程,邀請業界專家分享最新的技術與應用,攜手推動「前瞻技術產...
第一頁
上一頁
535
536
537
538
539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